商用车行业合纵连横频现 整零企业上演新一轮竞合大戏
当前,国内商用车行业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关系正加速重构。在新的供应链模式和产业生态之下,业内企业合纵连横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2023年以来,整零“牵手”的案例屡见不鲜。
商用车企业联动走向纵深
2023年5月,潍柴动力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利用各自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建立更加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时隔5个月后,潍柴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2023年9月,一汽解放与远景动力共同投资建设的智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预计投资超百亿元,致力于研发生产以重卡、轻卡为主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相关产品,打造全球领先的商用车电池智造基地、新能源商用车商业模式创新中心以及新能源商用车专属产品开发孵化基地,规划年产能20GWh,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240亿元。
2023年11月,长城商用车如果科技有限公司、长城重工与广西玉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在新能源商用车及重工产品的动力系统、整车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根据协议,如果科技、长城重工和广西玉柴将聚焦商用车纯电系统、氢能源动力系统、混动专用动力系统等方面技术突破及产品生产,联合向物流及工程机械行业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商用车行业合作、并购事宜便频频见诸报端,其中包括东风股份、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中通客车、潍柴动力、康明斯在内的多家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零企业亟需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通过股权转让、并购合作等方式完成产业链重塑,激发企业活力和内在动力,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表示,从商用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技术与成本因素依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因,想要攻克这一难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作,在市场风险加大、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企业之间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能够摆脱各种不利和干扰因素,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在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看来,强强联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专注主营和重点业务,既可摆脱现实困境,降低市场风险,又可争取更多资源。如果合作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机遇。
强化“新四化”竞争优势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商用车行业正迎来新能源化转型的重大机遇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不断寻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虽然企业之间合纵连横的初衷各有不同,但上述合作却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就是希望通过强强联合,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与合作方分摊成本、共担风险。”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当下,商用车电动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临资源投入及技术路线选择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突破技术瓶颈,是摆在商用车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来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只有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优化资产配置,强化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钟渭平表示,自汽车产业诞生以来,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就已经建立起相对密切的合作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车企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和产品特点,选择不同的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这是由市场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如今,汽车行业已迈入“新四化”时代,车企对于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需求激增。但不可否认,整车制造商不可能在所有核心技术上都拥有绝对话语权。因此,要想为用户提供技术领先的产品,就必须要有实力过硬的供应商作为支撑。目前,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有不少零部件供应商具备深厚的技术研发能力,与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为商用车企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动能,并在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排位赛中,获得先发优势。
“在商用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企业之间强强联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指出,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中国本土商用车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已无法阻挡。但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不断增多,商用车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和新考验,如果车企还像以前一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或许很难突出重围。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向新技术领域转型。
“在加速推进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如果车企之间能够紧密合作,形成技术共通,不仅能缩小产品差异化,还能通过合作化平台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及丰富产品功能,对于车企来说,是双赢的局面。”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集中行业优势资源、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车企抱团发展的一个新契机,也是在汽车产业变革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寻找更适合生存方式的选择之一。
新一轮竞合如何共赢
随着汽车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汽车供应链正从传统链式关系演化为多主体参与、专业分工更加融合的网状结构。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企业之间的竞合博弈将会更加激烈。
纪雪洪认为,在汽车“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整零合作关系将会进一步重构。在这一过程中,整车企业不在单纯依赖于某几家零部件供应商,而是更注重体系层面的把控,形成一个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机制。同时,车企还需充分发挥整合作用,深度挖掘有创新能力的供应商,通过强强联合,向市场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今后,商用车产业合作定会向着深度融合与更开放的趋势迈进。
“不过,合作的过程也会伴随矛盾与冲突。”纪雪洪进一步说道,“整零企业在合作中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也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以合作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另外,在合作过程中,需要从更长远的维度去考虑如何共赢,而不是仅着眼于短期利益。”
对于商用车整零企业之间的合作,钟渭平表示,目前产业生态的发展带动整零关系的变化,产业链中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正在发挥主导作用。对于整车企业来说,要找准关键环节,以此来构建起新的合作联盟与战略关系,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产业变革。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