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四新”引领下商用车发展之道

发布日期:2023-12-04· 中国汽车报网 李亚楠 姚会法 整理 编辑:孙伟川
李亚楠 姚会法 整理 编辑:孙伟川

编前:当前,中国商用车产业正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说,如何应对产业之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助力商用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报特邀行业专家、协会代表以及物流和商用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共谋商用车发展之道。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汽车产业变革性发展,产业形态、业态及技术、产品、材料都有着革命性变化。其中,汽车向低碳化、零碳化转型已成为趋势;同时,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也在不断加速。

今后,哪家车企能在上述领域获得先发优势,就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应走得更快

商用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碳排放大户,商用车是交通运输行业减碳的主战场。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商用车行业未来发展之路值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四新”的重要指示,为商用车行业指明了方向。
  在当前汽车行业的变革之中,商用车产业大有可为。目前来看,中国商用车全球化发展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且企业规模大、体量大、吸引投资多,多重优势赋能之下,我国商用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上应该走得更快、做得更好。

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恽绵:商用车企业应加强与用户端的联系

提质、降本、增效是公路物流行业的主旋律,也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趋势下,商用车企业想要提升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应基于用户需求打造产品,助力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
  商用车企业还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沟通,加大对多样化运输场景车辆的研发布局,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在数字孪生技术赋能下,实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推动物流与供应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透明化、柔性化发展。此外,车企还需强化与政府的合作,主动参与到行业政策、标准的制定中,加快构建包括数据共享、售后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在内的商用车产业共享生态。

深圳市招商金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猛:商用车企业融资要做好前期规划

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过程中,商用车领域将获得更多青睐,赢得更多融资机会。商用车行业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吞金兽”的特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做好前期规划,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具体来说,一是在确定融资规模时,估算好阶段性资金需求,并做好资金和时间上做足准备;二是从发展的角度,制定好企业战略,选好合作伙伴,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协同能力;三是合理规划融资轮次与业务之间匹配性,把握融资节奏,做好前瞻性冗余考虑。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中军: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卡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补能时间短、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已有20多年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历程,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从目前正在进行示范城市群商业化示范来看,燃料电池车的性能和可靠性在部分应用场景已具备商业竞争力。不过,氢燃料的价格依旧是影响这类车型经济性的核心要素。
  目前,采用35MPa储氢系统的燃料电池重卡续驶里程可达500公里;采用70MPa储氢系统,续驶里程可达1000公里。总体来看,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卡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建议尽快在干线物流领域推广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应用。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升级,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系统效率,降低车载储氢成本,从而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提质降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践行“四新”重要指示需多方深度参与

“四新”重要指示是商用车企业践行低碳发展、实现“新四化”的有效手段。在推进“四新”的过程中,车企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还要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同时还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数字化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政府管理部门也应更好地理解“四新”重要指示,针对商用车行业涌现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制定契合度更高的政策法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田甜:商用车出口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今年商用车细分领域中,轻型货车的整体表现要优于重型货车,二手商用车销量要高于新车销量,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要好于燃油商用车。
  此外,相较于国内市场的不温不火,商用车出口市场持续向好,中国商用车企业“出海”是当前最大的放量空间。
  特别是二手商用车出口方面,由于中国的二手商用车使用周期短、车况相对较好、价格低,在海外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未来,随着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商用车企业将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开疆拓土,展现更大作为。

华为云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江浩洲:产业升级需实现商业和技术闭环

华为在商用车领域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认为,在商用车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沿着两个方向推进,一是找到正向循环的商业闭环机制;二是要实现技术闭环。
  从商业闭环层面来看,在商用车新模式的探索上,可重构生产关系,打破产业链上各方的边界,构建可持续的价值体系;而在新业态方面,商用车企业可考虑从研发、销售产品向后市场进阶。从技术闭环层面来看,像自动驾驶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需加速探索场景化落地方案。同时,针对行业痛点,研发可适配的框架性解决方案。
  此外,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将是商用车行业未来可深度挖掘的增量市场。

上海进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纲:商用车开发需贴近市场需求

商用车行业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从终端诉求来看,用户对于车辆安全性、可靠性、多元场景适应性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商用车企业应深入了解用户痛点,加强与平台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充分将车辆运营过程中采集的大数据与研发生产相结合,打造出更符合终端市场需求的车型。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科强:陕汽在“四新”引领下实现诸多突破

陕汽以“四新”重要指示为引领,取得了不错成效。
  在模式创新上,陕汽持续探索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生产模式的转型新路径;在业态创新上,陕汽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在研发、品控和销售环节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探索,挖掘数据价值;在技术创新上,陕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加快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等不同技术路线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在产品创新上,陕汽以客户为中心,推出X5000Pro、L5000、X6000等优势车型车型,进一步完善中高端产品线,新车型的多项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车型。
  如今,“四新”重要指示已成为赋能商用车企业践行低碳发展、实现“新四化”的有效手段,是商用车企业走出产品同质化,走出价格战泥潭的必由之路,是助力企业降低行业周期性波动过大的新路径。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赛迪研究院融媒体中心总经理史晨:商用车产业要积极响应三个转变

在迈向智能制造的进程中,商用车行业要积极响应三个转变,分别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另外,车企也应守住产业安全、产品安全、数据安全的底线。

能链集团能链车联总经理孙磊:商用车减碳降碳是关键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汽车运行产生的碳排放量超过9亿吨,在交通碳排放中占比超过85%。商用车虽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2%,但碳排放贡献率却超过55%。当前,商用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助力减碳任务的主战场。
  据测算,一辆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燃油使用成本要远远高于车辆售价。因此,在能源消耗管理上,业界必须要引起重视。同时,推进商用车能源、技术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针对多元化技术创新,车企需制定完备的实施方案,以期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战略与科技委员会主任傅连学:加快创新研发模式迫在眉睫

商用车新能源化技术路线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在这种趋势下,商用车企业应转变产品研发思路和模式,不再仅仅针对某一技术路线进行研发布局,而是要聚焦商用车应用场景,协同充电、运维等产业链企业,提供包括车辆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商用车企业要勇于打破思维桎梏

在商用车领域尤其是干线物流场景中,无论是燃料电池,还是纯电和换电等技术路线,目前都没有全面替代内燃机的能力。另外,在智能化方面,要想提升商用车自动驾驶能力,首先要把线控底盘做好,目前国内EHPS和EMB系统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未来还需在技术路线实用性和核心技术突破上下功夫。
  对于商用车企业而言,不应仅局限于做单一的整车生产商,而是要转型做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而“四新”重要指示就是要助力商用车企业打破思维桎梏,拓宽发展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 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增荣:商用车供给端应提供完善的电动化解决方案

“四新”是传统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公路物流行业在加速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过程中,要与商用车行业密切联动。例如,物流企业在绿色转型上,推广和应用新能源物流车将成为重要抓手。
  商用车新能源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仍存在购置成本相对较高,充电站、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阻碍了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广应用。因此,希望商用车供给端能够在新能源物流车开发、配套服务上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便宜购车、安心用车的极佳体验。

罗兰贝格全球副合伙人周梦茜:“四新”为商用车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行业持续在低位徘徊,虽然今年市场有所回暖,但对于商用车企业而言依然压力重重。在这一形势下,“四新”重要指示将为商用车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例如在模式创新方面,现在很多商用车企业提供租赁+全生命周期服务+补能业务,并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同时,开始从单一的整车提供者向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在业态创新方面,商用车企业纷纷创建智慧物流计划,打造整体生态链,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由于新模式、新业态与传统模式差异较大,车企既要积极寻求合作,也要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四新”对于商用车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它们不断练内功,加强战略合作,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商用车产业链健康发展。

国联证券研究所总监、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斯竹:立足本业、加强跨界合作

商用车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密切相关。
  未来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商用车行业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商用车企业要先立足本业,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还需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通过技术交流,更好地实现融合共赢,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商用车行业要抓住“四新”机遇

商用车行业要抓住“四新”这一新机遇,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此过程中,车企应瞄准数字化、绿色化,以“双化协同”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商用车企业还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持续迭代创新模式,缩短生产周期,以数智技术降本增效;企业之间要实现开放合作,走品牌差异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