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用车遇到“糟心事” 卡车司机有话要说

发布日期:2018-03-22· 赵玲玲 李争光 编辑:赵方婷
赵玲玲 李争光 编辑:赵方婷

  

  卡车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时刻牵动着司机和货主的心,车和人一样,常年运转在外难免要出点“小毛病”。据了解,我国的卡车司机群体将近3000万人,由于常年奔波在运输一线,加上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应用互联网表达意愿的能力有限,因此时常遭遇维权困境。

  根据全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商用车投诉仅为1.8%。“这样的报告只是利用网络搜集的数据,其实卡车司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侵权行为远不止这些。”一名长期研究消费者维权问题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商用车领域,卡车车主是维权的弱势群体,不少卡车司机在配件、购车、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权益受到侵害,同时还遭遇货主恶意扣押运费的现象。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中国汽车报》记者通过走访和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到多位卡车司机在购车、用车中遇到的“糟心事”。

  ♦吴方平:售后服务不到位

  “我跑运输很多年了,车难免会遇到一些故障,司机师傅们最看重的就是质量与售后。”来自四川遂宁的卡车司机吴方平介绍说,在跑运输这些年,开过一些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的车,整体感觉国产品牌的车服务不是很到位。

  对于售后服务,几年前的一件事让吴方平记忆犹新。“当时是在跑杭州到昆明的快递业务,车在高速服务区时突然打不着火,我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原因,于是就给当地服务站打电话,希望能得到解决。但服务站的人表示出来维修必须要加钱,不然不出车。”吴方平非常不解地说,自己的车还在保修期内,维修站赶来维修应属分内之事,不应该再加钱。尽管吴方平又给该品牌公司总部打电话投诉,但依然没有解决。“各个部门来回踢皮球,没办法,只能自己花钱叫人来修车。最后到目的地耽误了几个小时,耽误一个小时赔偿600元,这一趟就赔了几千元。”吴方平说。

  现在吴方平开过的车有斯堪尼亚、奔驰、曼等外资品牌。“这些外资车的售后服务相对好一些,我没有再遇到售后服务上的纠纷。这几年,国产品牌的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身边的朋友们反映也不错,希望售后服务方面能进一步提高。”吴方平说。

  ♦王贤青:“保姆式”售后服务只是个噱头

  随着重卡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各大重卡企业都推出“保姆式”售后服务来吸引用户。比如,三年之内无条件保修,24小时全天候服务等。但是,这样的所谓360度无死角服务在卡友王贤青看来有些言过其实,或者说只是个噱头。

  “比如说某些车型指定的服务站,一些配件成本只有100元,但这个配件是服务站独有的,市场上也不流通,那他张口就是1000元,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王贤青表示,现在重卡产品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而配套的零部件备货却跟不上整车更新速度。如果备货不齐全,那么这样的零部件价格就相当高。

  “有的厂家只是在卖车时把你当作亲人,车卖出去了待遇就不一样了。”王贤青对此很是无奈,“只要你在其指定的服务站保养,会给你提供服务。如果你不在指定点维修,就算是在保修期内,以后出了任何问题他们也就不管了。可我的车辆经常在外面跑,不可能每次出了问题都能通过服务站解决。”王贤青说。

  ♦张怀斌:新车技术缺陷成维修难题

  我发现一款国产品牌重卡的柴油滤清器设计不合理。滤芯安装的方式和正常拆卸方式是相反的,因此就导致在拆卸过程中,过滤和没过滤的油混合在一起。因此我建议滤芯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向下拆卸,这样漏出来的废机油就能直接流到油杯中,那么装上新的滤芯之后,新旧机油就能很好地分开。

  “这个问题我们向厂家和经销商反映了很多次,可他们始终置之不理,和我们‘打太极’。”张怀斌表示,如果不改变滤芯设计结构,就相当于没有安装,根本不能发挥过滤作用。“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引起卡车厂家和经销商的注意,最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只好自己花钱整改。”

  另外,张怀斌还提到去年一件更“糟心”的事,他新购的重卡发电机二极管突然烧坏。由于车上配装了最新技术的配件,而且周边也没有服务站,为了尽快将货物运到目的地,张怀斌只好就近采购一只二极管。“本来几元钱就能解决的事,而且车辆还在三包期内,按理说厂家更换发电机是合情合理的,可最后我辗转花了2000多元钱才买到这样的二极管。”说到这两件事情,张怀斌情绪有些激动。

  张怀斌不愿与人争执,这两件“糟心事”也让他对采用新技术的卡车又爱又恨,爱的是新品卡车性能更好,可万一出现故障,4S店或者维修站的维修服务能力却跟不上。

  ♦郑国强:遭遇异地强行修车

  说起“糟心事”,河南安阳的郑国强师傅觉得没有谁比他遇到的事情更“糟心”。2016年国庆节前夕,郑师傅从河南安阳运煤到山西洪洞县,在洪洞县境内行驶过程中,一时分神不小心与前面一辆轿车追尾。“按照正常手续,只要两家协商好,该走保险走保险,就没什么大事了。”说到这里,郑国强气不打一处来。他说,当地交警赶到现场后,不问什么原因就把事故车辆拖走,强行运到当地一家维修厂。

  郑师傅接着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当时我也觉得没啥,拖走就拖走吧,这也符合正常程序。”可后面的事情却让人匪夷所思,交管部门表示要进行技术鉴定,强行将车扣留半个月。与此同时,事故车其实只发生轻微磕碰,当地的维修厂却将水箱等拆卸下来再安装上去,经过简单的处理就收取维修费用。“当时‘修理费’收了我1800元,拖车费收了2000元,不交这些钱根本不让你取车。”郑师傅说。

  郑师傅表示,这次无端地受损失,却又不敢申诉。“一旦报了警,也许我以后就不能再在这一带跑车了,饭碗就没了。”郑师傅说。

  ♦向大友:货主因送货逾期恶意扣押运费

  对于卡车司机权益受损,不仅涉及到购车过程和售后服务环节,还存在于运输过程,河南温县的向大友师傅就遇到被货主恶意扣押运费的事。

  向师傅一直使用一个配货APP寻找货源,2017年7月从云南瑞丽运送一批水果到陕西西安。在运送水果途中遇到大雨,被迫在中途的服务站滞留了三天。“天气好转之后,我紧赶慢赶,想早点把货物交到货主手里,可最后还是迟到了。”向师傅告诉记者,由于不可抗的天气原因,也考虑到车辆和货物的安全,货主就一直以迟到为理由拒绝支付运费,让他十分被动。

  “我跟货主再三协商,甚至说可以罚一点款,我也认了,毕竟我拖延了交货时间,给他造成了一定损失。”而货主却始终不给向师傅付款,最后向师傅只好报警,货主才把运费付给他。据向师傅说,不仅他本人,这样的事在卡友群体里也时常遇到,本来运费就不高,被货主恶意扣押运费让他们司机生存更加困难。“有卡友为这事跟货主发生冲突,甚至引起斗殴事件。”

  ♦王师傅:小故障不断 配件市场混乱

  “自从我开了这辆车后,小毛病经常出,很耽误时间。”家住河北的王师傅向记者抱怨说,现在开的某自主品牌重卡,买回来之后,经常出现喷油嘴堵塞、漏气和刹车方面的一些小毛病。尽管有时更换了配件就好了,可是出现了故障非常让人头疼,主要是耽误运输时间。

  不仅如此,配件市场上的混乱情况也让王师傅非常无奈。“在修理厂,经常会遇到以次充好的配件,用不了多久又要换。所以我尽量在熟悉的修理厂修车,避免上当。可是在外跑车,难免遇到要在外地修车的情况,这时候更换配件就要格外小心了。”

  王师傅说,自己在路途中修车的次数不少,为了赶时间送货,只能就近修车。“几年前,买到过假的滤清器,只能自认倒霉。修理厂不给退,自己赶着送货,跟修理厂耗不起,没办法维权。”王师傅无奈地说,类似问题在卡车司机中不是个案,很多司机受到假冒伪劣配件的损害,可很多时候只能不了了之了。

  ♦贺超:配件纠纷难以厘清

  “市面上跑的卡车品牌、型号众多,每个司机的用车习惯也不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问题。所以一些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就成了‘3·15’案例。”商用车资深人士贺超对记者说。

  贺超表示,配件真假等质量问题产生的纠纷和投诉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商用车品牌众多,服务站的水平也良莠不齐,也曾有服务站卖假配件的消息被曝出来过。但相比起来,卡车司机们从服务站以外购买配件产生的纠纷会更多一些。”贺超对记者说。

  “这种配件纠纷在很多时候难以厘清。比如司机师傅们在汽配厂购买了配件,使用后发现质量不行,要求退货,但是汽配厂拒绝退货。在这种情况下,司机师傅们想要退货,必须要证明这是假配件,也就是要出具鉴定报告。可是出鉴定报告是非常麻烦的,由此产生的纠纷不少。”贺超说。

  对于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的配件,贺超表示,首先要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挑选配件。对于与正品价格相差很多的配件要多加小心。

  ♦王健康:在外修车可能会遇到漫天要价

  家住河北沧州的王健康,从事运煤业务很多年了。谈起维权问题,王健康表示,对外地的车辆维修水平和配件质量不熟悉,自己和周围的司机朋友多选择在家附近对车进行保养和维修。

  与王健康一样,周围的司机朋友也多从事运煤业务,线路主要是从河北保定、张家口往返山东省。“由于线路比较固定,除非车坏在路上没办法开,只能就近修外,大家基本上选择回家维修保养。”王健康说,周围有卡车司机的车坏在外地,遇到修车漫天要价的情况,“没有办法,我们着急送货,如果车坏在半路,只能任人‘宰割’。”

  王健康表示,自己和周围的朋友跑的线路并不长,也比较固定。车没出过大问题。“主要是保养,我们都会选择回老家附近常去的修理厂,在这些修理厂不会遇到那种漫天要价的情况。如果要在外地修车的话,这种情况有时难以避免。”王健康说。

  编辑:陈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