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孚在破局中重构智驱未来

发布日期:2025-04-28· 中国汽车报网 黄霞 编辑:黄霞
黄霞 编辑:黄霞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的浪潮中,全球轴承技术领导者斯凯孚(SKF)以“创新进化,驱动未来”为主题在2025上海车展首日重磅发布最新战略与创新成果。

这家深耕中国市场110余年的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正以“智能+清洁”双轮驱动,在技术突破、本土化布局、可持续发展三大维度展开革新,为激烈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提供解决方案。

4月23日,斯凯孚全球汽车事业部总裁Kerstin Enochsson女士、斯凯孚全球汽车事业部研发总监Federico Galetto先生、斯凯孚亚太区汽车事业部总裁储浩先生现场介绍了斯凯孚在汽车领域的全新布局、在华发展战略。

■百年积淀,见证中国汽车崛起

斯凯孚创立于1907 年,创始人Sven Wingquist以革命性的轴承专利开启了企业百年创新之路。

从最初30名员工年产2200个轴承,到如今业务覆盖130个国家、拥有9大中国生产基地和全球研发网络,斯凯孚始终以“降低摩擦、提升效率”为核心,成为关键合作伙伴。

在发布会上,Kerstin Enochsson介绍,其中,汽车行业贡献了其30%的销售额,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及售后市场,是重要的战略市场。

据悉,1912年通过代理商进入中国,斯凯孚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崛起。如今,中国不仅是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更升级为创新中心——9家工厂(包括济南、上海、常山3家汽车基地)、本土化研发团队,以及覆盖供应链、制造、服务的全价值链布局,使其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生态圈。

在发布会现场,Kerstin Enochsson阐释了两大战略核心:一是“Together”协同共创:与股东、客户、供应商构建共生生态,例如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全球本地化支持,从研发到供应链协同落地;二是“重构”创新:通过技术突破重塑行业价值,以“Less friction”为宗旨,在新能源汽车的高转速、低摩擦、电腐蚀等痛点上持续发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斯凯孚集团投入33亿瑞典克朗用于研发,聚焦可靠性、可预测性与可持续性,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失效分析,将百年积累的工业数据转化为创新动能。

■技术破局,从轴承到智驱产品矩阵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挑战,斯凯孚以“传统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工程”双轨并行,在此次上海车展上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及服务。

一是Asymmetric轮毂轴承。它优化球组及滚子设计,降低接触应力,提高寿命表现;相较于双列锥轴承方案摩擦力降低约20%;相较于双列球方案,节省转向节侧安装空间要求,系统重量降低;系统刚性提升。据悉该款产品在北美市场有多年的量产经验,并已于欧洲市场获得项目定点,产品设计兼顾寿命、刚性和摩擦性能,是大型SUV、轻型商用车的最佳首选。

二是空气悬架轴承。作为一款创新产品,其具有低摩擦力矩设计(采用创新型滚动轴承设计,启动力矩直降80%,响应速度提升50%,有效提升系统关键零部件空气囊皮的使用寿命)、高强度超薄壳体(PA高强度工程塑料与加强纤维配合内置金属嵌件,满足应用强度需求的同时兼具超薄壳体)、SKF专利滚道系统设计(SKF经验曲率设计,对称四点接触圆弧滚道,可动态适配各角度载荷,高径向承载能力为空气悬架保驾护航)、整圈卡扣防御体系(360°高强度卡扣全覆盖,有效抵抗轴承上下盖分离,百万周期耐久测试零松脱记录,完美解决装配及使用过程中轴承打开问题。该产品适用于市面绝大多数空气悬架系统。

三是低摩擦锥轴承。主机厂追求电驱系统高效化,尤其关注高速工况效率,圆锥滚子轴承的摩擦优化直接影响减速箱效率。SKF Low Friction TRB Pro通过多维度设计优化,实现全工况低能耗。该产品升级亮点体现在内部设计及保持架进一步优,在70-110km/h速度段相比普通TRB降低60%摩擦扭矩; 适应低粘度润滑油,在苛刻润滑条件下仍保持可靠运行,延长10%使用寿命;轻量化设计,助力新能源车减重增效;降低机械损耗、提升续航里程。

四是商用车风扇支架轴承解决方案。在保证承载力的情况下最紧凑的尺寸设计;为保证寿命特殊设计的油脂及密封;更大的接触角满足应用所需的轴向刚度;耐高速、耐高温;预调整的整体轴承单元保证了安装过程的便利性及可靠性;防腐防锈。

五是EDS Kits电驱动修理包。此产品是斯凯孚汽车后市场提供结合轴承、密封、润滑及服务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电驱动轴承修理包,电驱动养护和周边零部件,轮毂轴承及相关底盘产品。电驱动修理包提供完整的电驱轴承维修解决方案,通过专注于减少摩擦、防止电腐蚀并确保静音运行,提供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汽车后市场消费者在不断演变的电动汽车市场中的需求。

斯凯孚构建 “数字化工程”体系。斯凯孚利用其海量数据,借助先进的模拟技术和虚拟验证手段,推动下一步发展。

■本土化突围,应对“极卷”市场的三大策略

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卷”与“科技卷”,倒逼所有供应商都要在效率与创新间寻找平衡。斯凯孚以“全链条本土化”破局。

一是研发本土化。区别于传统跨国供应商的“技术移植”,斯凯孚中国研发团队直面本土需求。比如,场景研发,针对中国电动车高压快充、复杂路况等场景,优化轴承散热与耐用性;成本优化,拒绝“过设计”,通过材料替代、工艺简化,适配性价比竞争需求。

据悉当前,斯凯孚汽车亚太总部项目已落地嘉定。借助嘉定区作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有力辐射带动作用,斯凯孚将打造亚太区汽车总部,并积极投资研发。

二是制造与供应链本土化。构建敏捷响应网络。比如,区域化生产,实现“就近生产、就近交付”,缩短供应链半径,降低物流成本;济南、上海工厂的全自动无人生产线,产能提升和控制产品不良率;本土供应商协同:建立本地化供应链体系,与本土企业合作,实现关键原材料的快速响应,应对芯片短缺、疫情波动等不确定性。

三是服务本土化。从“产品供应商”到“系统解决方案商”。比如,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售后市场推出“电驱动修理包(EDS Kits)”提供一站式维修方案。

四是出海赋能。斯凯孚利用全球多个国家的布局,为出海车企提供“本地研发 + 本地制造 + 本地服务”的全链条支持,助力其突破海外市场壁垒。

■在重构中定义智驱新生态

2024年宣布汽车事业部独立上市计划,是斯凯孚“聚焦核心” 的关键一步。通过更独立的决策机制与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其更快适应全球汽车市场转型的能力。一个更具针对性且精益的汽车业务模式,将会进一步提升其竞争优势,使其能够把握更多盈利增长机会,同时加速其盈利能力的转型尤其在智能底盘、电驱系统等新兴领域加速产品迭代。

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期,这家跨国巨头正以技术深度、本土化速度、可持续发展,重新定义零部件企业的价值角色—— 不仅是产品供应商,更是智驱未来的共创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