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HRC汽车副总经理杨梅香:明星车型让大众认识碳纤维 坚定投入看好行业未来应用
2025上海车展上,作为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HRC带来了“极‘智’新材”、“酷炫美学”、“环保先锋”三大主题展示区域。HRC作为复材行业的头部企业,如何看待汽车行业的新趋势、新特点?在明星车型带动下,复材是否将会迎来“爆发”?在展台上对HRC汽车副总经理杨梅香进行了独家专访。
“我们认为,明星车型的带动作用是非常突出而显见的。”杨梅香告诉记者,“此前我们的消费者对碳纤维复材的认识要么来源于航空航天领域,要么来源于动辄上百万的超跑,或者是赛车。因此感觉和自己能够使用到的产品有一定距离。这种距离感成为早期碳纤维复材推广中的一个‘小’障碍。但是,明星产品的出现,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代言’。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对碳纤维复材技术的应用,并且,得益于整个行业在成本控制、工艺提升上的努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正逐渐从‘贵族专属’走向大众普及化,消费者开始真实享受到了碳纤维复材带来的多重优势。”
此次车展上,HRC带来的“超级碳舱”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产品由HRC独家为客户开发制造,实现了较传统钢铝方案减重30%的显著效果,轻量化系数突破行业极限,仅为0.95。在保持极致轻量化的同时,HRC还通过集成应用十余种先进连接工艺并在关键部位采用PMI嵌件等创新技术,确保在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卓越的操控稳定性和碰撞安全表现,完美平衡了轻量化、安全性与驾驶乐趣的三重技术目标。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壳碳舱,“超级碳舱”开创了将碳纤维作为主要车身结构材料运用在国内高端量产车型上的先河,不仅展现了碳纤维在汽车结构件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汽车的“轻量化骨骼”树立了全新的技术标杆。
“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对续驶里程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整车企业对车辆的轻量化需求日益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在车辆应用领域呈现出三个明显的新特点、新趋势。”杨梅香向记者分析指出,“首先是单一产品规模化趋势显著。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呈现从‘多品种、小批量’向‘单品规模化’转变的趋势。部分产品(如后视镜、方向盘等部件)逐步向‘标配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也推动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更深层次渗透。其次,产品需求更加多元化趋势凸显。从产品向来看,目前市场针对碳纤维零部件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在性能层面,以极致轻量化为目标的结构件应用持续深化;在美学层面,运动风格的外观套件需求快速增长,成为提升产品溢价能力的重要元素;在功能层面,热塑性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加工性能也逐渐为市场广泛应用。第三,材料的应用范围更‘下沉’。从应用范围而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正越来越下沉,已从百万元以上的超跑车型拓展到30万-40万元的中端车型上。同时也在从单品部件向碳纤维模块总成件转变,由车辆外覆盖件向车身结构件延伸,更大地发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我们复材制造商必须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前瞻性的研发能力、突出的量产能力,更要建立起适应不同批量及需求的工艺及技术体系,同时持续优化成本结构。HRC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已构建起涵盖材料开发、设计研发及结构仿真、适合不同批量的多种复合材料量产工艺、实验验证、回收再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能力。”杨梅香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当前市场需求变化,我们在生产工艺方面进行了突破,通过开发急冷急热热塑性模压技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建立柔性化自动涂胶产线,实现多品种快速切换生产;研制专用成型设备,满足大批量定制化生产需求。其次我们在材料体系上进行了创新,研发快速固化树脂及预浸料体系,缩短生产周期;优化材料配方,平衡性能与成本。第三我们深化可持续发展布局,通过加强复合材料回收技术研发与应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我想‘内卷’这种现象是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现象,是客观的,对包括整车企业在内的所有产业链环节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复材领域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正如刚刚提到的,我们通过工艺突破、材料创新、回收循环、结构设计等等领域的探索,拓宽自己的护城河。”杨梅香告诉记者,“虽然竞争激烈,但我们依然坚定地看好未来产业的增长。面对行业新需求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产能挑战,目前,HRC已投资建设总面积达10万平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配置了涵盖裁切、铺层、成型、加工、装配及表面处理全流程的先进生产设备,其中关键工序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创新装备与技术。通过这一战略性布局,HRC的年产能力已达到百万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市场对大批量、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更为应对未来持续增长的交付压力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