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挥舞关税“乱拳”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处变不惊

发布日期:2025-04-23·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马鑫 编辑:庞国霞
记者:马鑫 编辑:庞国霞

距离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其“对等关税”行政令已过去20余天。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的关税新政,是一系列“混乱”的始作俑者,严重扰乱了包括汽车业在内各领域供应链的稳定。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全球股市、债市剧烈动荡,国际社会反应强烈。由于美国的一意孤行犯下众怒,4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多数国家暂缓征收高关税并调降至10%,仅保留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政策。4月11日,美国政府表示,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但两天后,特朗普又表态“11日并没有宣布任何关税豁免”。4月14日,特朗普再发声:“正在考虑对汽车行业实行25%的关税临时豁免。”
  “听着,我是个灵活的人。我从不改变立场,但懂得变通。有时你需要绕开障碍,而不是硬碰硬。”“强硬”而又“灵活”的特朗普,挥着“对等关税”的“乱拳”,肆意破坏着中美汽车供应链多年以来繁荣、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面对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零部件供应商冷静而自持。
  汽车供应链遭遇美国关税“乱拳”
  “理论上,美国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对等关税’豁免了药品、汽车和零部件产品,但情况也略微复杂。截止到目前(记者采访时),美国对中国产燃油乘用车征收72.5%的关税,对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征收147.5%的关税,对中国产汽车零部件征收72.5%的关税,对中国产中重卡与客车征收145%的‘对等关税’、整体税率达到170%及以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编者注:4月15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和衍生品232调查的有关事实清单,提到因为中国针对美国“对等关税”采取“报复”措施,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关税最高加征至245%。故此,前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面临的美国关税税率也有不同幅度上调。)
  孙晓红还告诉记者,美国政府这一轮关税加征的起点是在特朗普上任后的2月1日,他签署行政令以芬太尼管制为借口向中国加税,前后两次共计20%;3月26日,特朗普援引《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征关税,税率25%,4月3日生效;以及4月2日美国宣布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
  “根据我们的梳理,此次美国政府掀起的关税风波涉及整车的共17个税号,涉及零部件的复杂一些,包括4位、6位、8位的编码,整体共计135个税号的商品,范围非常广泛。根据美国商务部2024年的数据,此次关税所列的17个税号下的汽车整车产品,共计进口813万辆,同比增长4.4%,2023年的同比增速为18.8%;零部件方面,在135个税号下,2024年美国进口合计4025亿美元,墨西哥、中国、中国台湾、加拿大、越南分别排在前5位。其中,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767亿美元,占比19.1%。按照我国海关数据口径,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共计171.5亿美元。美方此次关税新政征收的税号涉及范围显著广于我们的口径。”孙晓红告诉记者。
  据了解,美国此次关税新政所涉及的汽车零部件商品,涵盖发动机与传动、电气部件、锂离子电池、智能网联汽车各种传感器、智能驾驶系统硬件等。在传统零部件领域,汽车关键件(例如发动机及部件)、汽车零附件(例如电子元器件、照明系统)、汽车玻璃(后视镜)等受影响较大。在汽车关键件中,占比较高的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驱动桥等。此外,锂离子电池受冲击也相对较大(编者注:但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出口美国规模实际不大)。据统计,2024年我国对美国的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当年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1%。
  “汽车供应链形成目前的状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体现出行业对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的本质追求。这些特征共同推动了全球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提升。”孙晓红表示,“美国政府最近的一系列关税措施,是要以一己之私打破这种因市场之力而形成的汽车供应链结构,实际上很难达到特朗普所预期的‘让制造业回流’效果。”
  美国关税新政是“恶意的愚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批评美国特朗普新关税政策是“恶意的愚蠢”。他称:“无论商界人士还是外国政府,面对如此行事的政府,谁还能信任他们的一切言行?”黎巴嫩前经济部长、经济学家纳赛尔·赛义迪表示,特朗普对“全球贸易格局造成地震式冲击”。社会各界的共识是美国此举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扭曲全球市场资源配置,损人不利己。
  “美国政府此次出台系列关税政策,意味着公司对美业务将迎‘团灭’。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对美业务逐年降低,无法获取新项目;老项目结束后,预计对美业务将完全终止。而且,公司在这之前就已谋划加速转移产能来降低损失。”国内某铝合金车轮制造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其客户包括通用、宝马、奔驰等国际汽车企业,产销量及出口额长期位居国内行业前三之列。
  “特朗普关税新政给公司出口特别是对美国出口将带来巨大冲击。目前,我们与美国客户的业务基本全部处于停滞状态。新项目暂停,针对老客户的发货暂停、等待后续通知。美国客户也只能无奈地观望本国关税政策的走向。不得不说,美国关税政策的任意妄为让市场买卖双方都处于很纠结的境地。”国内某汽车底盘领域头部供应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该公司对美出口此前一直蒸蒸日上,尽管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首次增加关税后出现短暂波动,但近年来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直接出口美国的业务在2023年和2024年均超过4000万美元规模,潜在合作的项目数量和质量也优于往年。
  国内某轮胎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美国政府出台关税新政前,国内轮胎企业就已在很大程度削减出口美国业务了。究其原因在于,2018年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就对我国橡胶制品征收特别关税,发起所谓‘反倾销调查’。”在他看来,中国轮胎企业的未雨绸缪,将部分抵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据悉,2018年,中国轮胎总出口量为539.2万吨,总金额132.4亿美元,对美出口占比约为17%;而2024年,中国轮胎直接对美出口金额已降至4.56亿美元。“美国关税新政或将对道路运输行业产生直接影响,造成需求疲软,从一定程度上可能间接影响轮胎市场。”这位企业负责人认为。
  “滥施关税的‘损失’最终还是会由美方自己承担。有国外市场机构预测,由于关税带来成本增加,美国新车价格要上涨3000~12000美元;而根据我们的估算,美国新车价格平均要上涨6400美元左右。”孙晓红告诉记者。
  美联社在最近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引用了代表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主席马特·布朗特的一段话:“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对汽车零部件征收广泛关税可能破坏‘建设繁荣且持续增长的美国汽车业’这一共同目标,供应链的过渡和迁移需要时间完成。”公开资料显示,美国“三大”生产的汽车,一半以上的零部件来自本土以外,根据摩根大通的研报,对汽车及零部件新征的关税可能使通用和福特的制造成本增加820亿美元。
  依旧“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短期内,为减少企业损失,所有发往美国并需要我们承担关税的订单只能被迫暂停,观望后续的事态发展并采取即时、灵活的贸易方式;远期考虑,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市场多元化,不依赖任何单一的市场和客户;其次,需要“走出去”发展适合的海外市场,在客户所在国家或临近国家设立海外工厂,尽可能绕开或最大限度降低美国关税新政对业务的影响。”前述国内某底盘领域头部供应商相关负责人表示。
  前述某轮胎企业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虽然国内轮胎企业直接出口美国的业务少之又少,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美国关税新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轮胎企业在东南亚建厂的规划。“不少同行采用在东南亚建厂的策略,从当地将产品出口海外。因此,美国‘对等关税’将直接影响中国轮胎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进程。”
  孙晓红认为:“美国关税新政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只要我们自己稳住阵脚,就保住了继续发展的希望。只要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就更容易化解所受到的冲击。除美国外,还有很多海外市场值得开拓和发掘。在战术上,我们要做细致准备,密切关注美国关税新政后续措施及具体落地细则,采取相应方案。例如,针对美国短时间内不可替代及能够找到替代方案的不同零部件产品,分别制定谈判策略;与后市场相关的零部件,与进口商商定如何分摊关税成本;以及评估在其他海外市场投资建厂生产的策略等。”
  “在此次美国关税新政出台前,我们已经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针对一些海外市场的头部客户实现交付前移,即把与客户合作的模式从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改成DDP(完税后交货)或DDU(未完税交货)等模式,甚至在客户所在国设立属地化的仓库。在减少客户关税顾虑的同时,交付前移也提升了订单交付的效率,降低了客户自身的库存压力,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寻求企业‘出海’的新方式方法,为未来海外公司布局提前做一些经验的积累和战略的规划。”国内某底盘领域头部供应商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美国关税新政不会对我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带来颠覆性冲击。首先,美国汽车行业短期内无法找到很多从中国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替代品,市场需求具有刚性;其次,正如我此前所言,世界范围内还有广阔的市场等待中国企业加以开拓;第三,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依靠的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依靠的是全产业链条的创新能力,我们还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中国汽车行业的‘出海’之路必将稳步走下去。”孙晓红最后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