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如何助力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不断向上?
汽车芯片认证,是芯片上车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近日,国家认监委批准《汽车芯片认证审查通用技术要求》等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立项,在汽车产业和芯片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汽车芯片各司其职
在此之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交流推进会,发布首批国产汽车芯片认证审查企业名单和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版,标志着我国汽车芯片质量认证进入新阶段,而此次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立项、制定,则是该项工作的具体落地措施之一。
据悉,这5项标准的立项,将进一步规范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活动,提升认证机构、设计机构、测试机构、算力机构等技术能力,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标准空白。通过统一且科学的标准,覆盖汽车芯片从设计构思、生产制造到最终测试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和可依循的要求。这不仅能让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有章可循,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损耗,也为监管部门的监督审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确保市场上流通的汽车芯片都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在近年来的汽车产业变革潮流中,汽车芯片始终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表示,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智能电动汽车,芯片的身影无处不在,而且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量也在不断增加,性能要求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是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汽车芯片的种类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芯片各有其功能。”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创新技术中心研究员胡丰林谈到,其中,主控芯片作为汽车的“大脑”,承担着生成汽车主要控制信号的重任。通过感知到的信号,进行精准的计算和处理,并将驱动信号发送给对应的控制模块,从而实现对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各个关键部位的精确控制。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主控芯片会根据车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传来的信息,实时调整发动机的燃油喷射量和点火时机,以确保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实现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的完美平衡。
而功率芯片则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在电驱和电控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为代表的功率芯片,能够高效地实现电能的转换和控制,为汽车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表现和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汽车芯片尽管体积不大,不“显山露水”,但其对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作用却十分强大。
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如智能驾驶芯片,对于相关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今,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演进,从最初的辅助驾驶(ADAS)到如今逐渐兴起的智能辅助驾驶,以及将来的无人驾驶,在这一进程中,汽车对于芯片的算力和性能要求呈指数级增长。以特斯拉为例,其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和最新的 FSD系统,都依赖于强大的芯片算力来实现对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复杂算法的运行。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拥有高达144TOPS的算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道路标志、车道线、车辆和行人等目标物体,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合理的驾驶决策,如加速、减速、转弯、避让等,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智能驾驶体验。
在汽车电动化领域,芯片同样是关键性因素。其中,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芯片则是BMS的“大脑”。它负责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通过精确的算法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电池始终处于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芯片还能实现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元的均衡充电和放电,避免因个别电池单元的过充或过放而导致整个电池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此外,在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系统中,芯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扭矩,实现车辆的平稳加速和减速,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构建体系推动产业发展
“汽车芯片认证体系的升级,无疑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梁筱磊表示,这将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也让行业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方面,随着新认证体系的持续推进和完善,汽车将变得更加智能和人性化。智能驾驶技术将取得更大突破,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有望从示范测试走向更多场景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同时,智能座舱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通过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交互方式,用户可以轻松地控制车内的各种设备,如调节温度、播放音乐、查询信息等。智能座舱还能根据用户的喜好和习惯,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如电影、音乐、美食等,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种享受。
另一方面,新认证体系将推动电动汽车技术不断创新,续驶里程、充电速度、电池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让用户不再为续航焦虑。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快速充电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充电时间将大幅缩短,甚至可以实现与加油时间相当的快速补能。此外,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也将取得更大进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认证体系将促进汽车芯片产业与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等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胡丰林认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企业之间将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新认证体系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汽车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