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成立AI混增电驱系统公司,意欲何为?

发布日期:2025-03-18·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为梦想窒息”、“下周回国”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掌门人老贾,这次又玩新花样了。

3月17日,FF公司在其洛杉矶总部成功举办首届开放日(FF Open AI Day),重点介绍FF及FX未来的AI战略、产品及技术,同时正式成立其第一家AI混增电驱系统公司(Future AIHER Inc.简称FA)。该公司将专注于两大核心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即超级AI混增系统和超级AI增程系统,并提供全面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新公司要做些什么

据了解,FF的超级AI混增(AIHER)是由AI驱动的“增程+混动”、“强增程,弱混动”的融合技术。作为FF的全资子公司,FA公司将致力于超级AI混增及超级AI增程系统在增程式电动车(EREV)中的商业化应用与研发。

FF的AI战略聚焦于全车AI化,打造由自主研发与开放集成驱动的AI产品生态系统。FF的AI生态聚焦于四大方面,即用户定制化,提供个性化智能体验;极致性能,优化AI计算能力;开源共创,促进行业合作与技术创新;开放共赢:与全球开发者及AI专家共创智能化未来。其目标是开发具备类人智能的超级AI智能体,提升人车交互体验,引领智能电动车(AIEV)产业的下一次变革。FF称,正在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演进,并致力于通过全球开发者及AI专家的合作,加速行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其中,FF的AI战略不仅推动产品智能化,还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增长点,包括车载AI订阅服务,带来增值业务;AI赋能的智能座舱体验,提升用户忠诚度;FF和FX未来的AI产品将成为用户的智能伙伴,核心围绕自然交互模式(语音、手势控制等),提供智能、直观、可持续优化的个性化AI体验。

FF和FX计划加速推出三大核心AI产品,动力系统创新是未来重点。FF的AI产品开发计划共分四个阶段,一是实现大模型接入与基础语音助手功能;二是升级多模态交互,深耕驾驶场景;三是构建AIOS平台并开放API,打造共创生态;四是持续优化模型,拓展商业化应用。FF计划加速推出三大核心AI产品,并在未来FX放量车型上应用超级AI混增(AIHER)系统、AI座舱智能体、开源的端到端大模型aiDriving。动力系统创新将是FF未来的创新重点。

行业“痛点”如何看

尽管超级AI混增系统有望彻底解决增程和插混的根本劣势,引领动力系统技术变革趋势,但能否达成目标尚需观察。

FF认为,当前,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动(PHEV)动力系统存在多项未解决的痛点,包括:动力输出响应较慢,性能不足,驾控性差;智驾实施难度高,体验差;技术架构智能化潜力有限;用车的综合成本高,性价比低。另外,过度复杂的机械结构给车辆的体验和价值带来了伤害。因此,FF计划设计全新的超级AIHER系统,彻底解决增程和插混的根本劣势,将这一技术路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引领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趋势。

据称,FF技术团队目前正在开发概念设计并积极准备专利申请工作。Future AIHER公司将通过两阶段战略规划推动技术与商业化落地,短期目标是整合现有第三方增程技术,优先搭载在FX车型上,加速进入市场;长期目标是自主研发AI驱动的增程系统,并拓展商业化机会至其它汽车OEM厂商,以及空中、陆地和海洋等多个领域,例如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商用货运卡车、电动船舶等产业。

究竟能否达成目标

至于FF突然改弦更张,开始踏足增程式,则有些令人疑惑。

其实,从纯电再增加增程式,FF并不是第一家,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公司开始放弃单一的纯电路线,加入增程式路线的潮流。据报道,小鹏汽车的首款增程式车型正在开发中,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

“‌市场需求‌是多家电动汽车企业选择增程式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未来几年内,增程式汽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数据表明,增程式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份额正在逐步增加。尽管增程式车型也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和不同看法,也有人认为是一种过渡技术方案,但现阶段国内一些车企都已将增程式技术纳入其高端车型或重点车型的发展规划中,显示出增程式技术在现阶段市场中的较强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由此,在这种趋势面前也不难理解FF要发力增程式了。行业多数意见认为,增程式电动车通过搭载小型燃油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可以在电量不足时提供额外动力,延长续航,从而满足长途驾驶的需求。“此外,美国市场的充电设施不完善也促使FF选择增程式技术,以解决充电不便的问题。”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创新技术中心研究员胡丰林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而且,增程式技术方案相对成熟,能够快速量产上市,满足市场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看,‌成本效益‌估计也是FF选择增程式的一个重要考量。增程式电动车的购车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吸引力。此外,美国市场在2万-5万美元价格区间的增程式车型较少,这也为FF提供了市场机会‌。

但是,在行业看来,FF这次的“画”的“大饼”非常“圆”,但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FF而言,能否落地见效,一切尚需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