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中国汽车芯片!国际大厂为何纷纷盯上这一市场?
汽车芯片,正在迎来新一轮竞争。
3月12日,三星电子公布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对华出口额达到64.92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1亿元),同比增加53.9%;超过对美出口额(61.3533万亿韩元),其中,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芯片销售占绝大部分。同时,另一家韩国芯片商SK海力士的无锡销售分公司去年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64.3%和65.4%。
此外,三星电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将在西安工厂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所需的新设备,并在下半年新建一条月产能为2000至5000片晶圆的生产线。SK海力士也正积极加大对无锡厂的投入力度……在新一轮市场竞争面前,加码投资和布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汽车芯片国际大厂的新动向。
纷纷盯上中国市场
其实,中国汽车尤其是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提速,所需要的车规级芯片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持续上升。而且,无论产销量还是市场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都是世界第一。由此,不能不让国际芯片巨头为之心动。
不仅是韩国芯片企业,欧洲芯片企业、北美芯片巨头都在持续抢抓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欧美芯片行业领军者,也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和布局力度。
在“全民智驾”潮流涌动之时,多家车企的智驾车型出于对大算力的需求,都已经引入了英伟达的算力芯片。从汽车芯片供应链角度看,英伟达的汽车芯片已经在很多中国车企的新车型“上车”,其实,英伟达早已在中国布局。在上游,晶圆代工厂将受益于英伟达中国汽车芯片订单的增加;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借助英伟达的技术和生态,加速汽车AI芯片的研发。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的云计算、服务器等,同样也是英伟达布局的市场重点之一。制造商、云计算和AI应用企业都将从英伟达强大的GPU性能中获益。英伟达的持续投入,将推动中国AI产业链向更高端、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来自英伟达的数据显示,英伟达进入中国25年来,在中国已有4000名员工。
近日,意法半导体与三安光电合资设立的安意法半导体碳化硅晶圆厂正式通线。该项目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批量生产,将成为国内首条8英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规模化量产线,项目规划全面达产后每周可以生产约1万片车规级晶圆。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主要产品为车规级电控芯片。
“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吸引了这些国际芯片巨头积极加码中国市场布局。”华东汽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澍文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稳健的增长,也使跨国供应链巨头看重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车芯片需求巨大
汽车芯片,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中外芯片供应商竞争的交汇点。
仅在智能座舱领域,高通、AMD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其中仅高通市占率就高达70%,后面还有三星电子和德州仪器等巨头。
智能座舱芯片,通常需要具备高性能、高算力、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性能,来满足数字仪表、HUD、4K高清显示、大型3D游戏等多样化场景应用的需求,以及为智能座舱应用提供全方位能力支持。在中国,随着技术竞争的不断升级,车企都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情况下,发展“舱行泊一体”,这也对智能座舱的芯片带来了新的要求。
当前,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变革之际,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迅速崛起,连续10年稳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产业链全面性、系统性领跑全球。预测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全球市占率有望稳居七成以上,产能“出海”有望进一步增长。在这一关键发展时期,汽车芯片作为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大脑”与“心脏”的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阶段,国内汽车芯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链及生态不足,尤其是高端芯片仍然依赖国际大厂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促使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需求持续扩大。行业报告预计,2025年,传统中高端燃油车单车搭载芯片量平均为1243颗;智能电动汽车的单车芯片搭载量可能在2000-3000颗左右。
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所需要的芯片种类更多,包括通讯、计算、存储、感知等。通信需要大带宽、低延时、多连接的通信模组。计算方面需要高性能的计算及计算单元,存储方面需要海量数据的复杂存储单元。感知方面需要精准的人-车-路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等,都给市场带来了空间和想象。
市场潜力就是吸引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一些外资高端汽车芯片受到种种限制,但国际芯片巨头厂商们却在想方设法保住并拓展中国市场。
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明确表示,尽管美国对中国市场有所限制,但英伟达仍将深耕中国市场并持续投资。尽管英伟达试图开发符合美方政策的“简化版”的自动驾驶算力芯片,但功能上并不能满足如今中国车企的要求。近日,有报道称,为了突破美方的限制,英伟达或许将在香港市场进行芯片布局,既避开了限制,也能更好满足中国车企的实际需求。
在这种压力下,走“曲线道路”的并非只有英伟达,恩智浦近期也在新加坡打造了一条主要为中国汽车供应链服务的芯片生产线。据介绍,恩智浦深耕中国市场已逾30载,大中华区员工数量超过9000人,遍布14个办事处、6个研发中心,并在天津有芯片封测厂。恩智浦方面认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更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恩智浦正积极探索,力求为中国汽车客户提供贴心服务。
颇为有趣的是,3月13日,英特尔宣布,任命陈立武为公司新任CEO,这项任命自3月18日起正式生效。至此,包括英伟达、AMD、博通以及英特尔在内的美国四大芯片巨头CEO,均由华裔担任。陈立武本人曾担任过中芯国际董事会成员,被外媒称为“史上最懂中国芯片市场的英特尔CEO”。2020年,他以创始股东及董事的身份,带领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中芯国际也成为首家“A+H”股的红筹企业,刷新过去近十年来的A股IPO融资规模。
“跨国芯片巨头紧盯以及持续加码中国汽车芯片市场,是可以理解并值得充分肯定的。”浙江大学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林弘昌认为,中国开放的市场有足够的容量,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也是各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谁设置人为壁垒只能为自己添堵。面向未来发展,他认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也在逐渐成长,未来与跨国巨头同台公平竞争,才是产业全球化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