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系车企财报挂彩,疑似失去所有手段?
日前,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在重组成本支出以及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大众集团汽车业务销售收入及营业利润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与之类似,已经公布2024年财报的欧洲车企如保时捷、Stellantis也损失惨重,即便表现亮眼的雷诺也不敢说高枕无忧。财报集体挂彩,是什么让曾经锐气十足的汽车巨头,疑似失去所有手段?
01
大众转型关键年,喜忧参半
2024财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汽车销量为903万辆,下降3.5%,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得益于金融服务的蓬勃发展,大众集团销售收入达324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479.41亿元,较2023财年的32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271.29亿元)实现小幅增长。但受销量影响,2024年汽车业务销售收入为265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866.10亿元),略低于上年水平。
2024财年,大众集团营业利润为1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98.20亿元),较2023财年的225亿欧元(约1764.90亿元)下降15%,营业利润率为5.9%。营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固定成本的大幅增加,其中包括净额达26亿欧元(约203.94亿元)的特殊支出,主要用于企业内部重组。
大众集团宣布,用于转型的战略投资已在2024年达到峰值。其中,在中国的投资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在接下来的五年(2025年至2029年),集团计划将投资规模控制在17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334.80亿元)以内。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先进燃油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尽管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该集团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2025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战略落实,加快转型步伐,焕发大众汽车集团的全新活力。” 奥博穆表示。
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2024年交付了293万辆汽车,相比2023年的323万辆减少了30万辆。尽管整体交付量有所下降,但作为较早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外资车企,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交付了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ID.纯电车型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7%。
奥博穆表示:“2024年对大众集团而言是关键决策之年,我们通过战略调整巩固了自身的优势地位。2025年是我们加速前进的一年,将是大众汽车集团实力全面展现的一年。”
从2025年开始,大众集团在中国将进入新产品的“交付阶段”和投资变现期,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阵容将在今年上海车展展出。大众汽车集团方面预计,2025年,其汽车交付量将增至950万辆,集团销售收入将同比增长5%,营业销售回报率预计在5.5%至6.5%之间。
02
欧洲巨头各有隐忧艰难前行
如果说大众集团2024年的表现勉强称得上稳健,那么其他几家已经公布财报的欧洲车企,则不得不说是令人担忧。
先看雷诺集团,从数据上来看,雷诺集团2024年的财务表现确实可圈可点:收入达56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398.33亿元),同比增长7.4%,营业利润43亿欧元(约337.2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高达29亿欧元(约227.48亿元),同比增长21%。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汽车业务净现金财务状况攀升至7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6.92亿元),较上年几乎翻倍,运营表现非常出色。
然而,这些闪亮的数字掩盖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雷诺正经历深度转型阵痛。比如在电动化领域,雷诺集团宣称其在欧洲的电动化车型销售占比达到33%,但仔细来看,纯电动车型仅占9%,这种转型速度与欧洲严格的碳排放政策形成鲜明对比,雷诺也在2025年财务展望中承认,“欧洲二氧化碳排放法规(CAFE)的负面影响” 将拖累其营业利润率约1%。特别是在中国——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电动车市场,雷诺的存在感微弱。
再看保时捷,欧洲电动车市场需求的疲软、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美国新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该公司预计2024财年将会遭遇重大损失,税后亏损额预计将达到约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8.80亿元)。
作为大众汽车的最大股东,保时捷控股公司披露,由于投资资产贬值,公司对大众汽车的账面价值进行了1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0.96亿元)的非现金减值处理,这一数字几乎触及了此前预估的最高值。同时,对保时捷汽车(Porsche AG)的投资也遭遇了3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6.69亿元)的减值,同样接近预期的上限。
而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近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净利润同比骤降70%,从2023年的1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59.98亿元)锐减至5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31.42亿元),净营收同比下滑17%至156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296.32亿元)。这一业绩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也标志着这家曾以“全球最赚钱车企”自居的欧洲巨头,在电动化转型与市场策略失误的双重压力下,正经历合并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尤为严峻的是,这个拥有神龙汽车和广汽菲克两大合资企业的集团,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持续边缘化。
03
荣光消散,中国市场是破局关键
从各大欧洲车企的财报分析可以看出,在重点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表现,深刻影响着企业的财务表现和发展走势。“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多位高层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的核心观点。
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金永生分析,汽车行业的智能电动化革命,是全球性的技术革命,燃油机的能源效率,远远落后于电机的能源转化效率,智驾控制的稳定水平远远领先于人工控制。
欧洲和日韩的燃油车企业需要尽快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时间窗口很短,也就两三年,必须尽快冲破组织的传统惯性,在整车和零部件技术上全面追赶,“这个很难,美国车企还得冲破政府的相关政策,更难”。
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格局将会全面洗牌,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异军突起和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成熟,中国汽车正在开启改变全球版图的序幕,就是 “看见才相信” 的大趋势。
“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中国。自2014年成为全球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十年之后,量变终于累计成了质变”,金永生说。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徐磊认为,几大欧洲车企要么寻求新的增长市场,要么就是积极拥抱中国市场,拓展一些必要的新型合作方式,比如Stellantis与零跑、大众与小鹏的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的合作方上,抱团取暖,应对贸易紧张局面。
“以大众汽车为例,在中国市场,南北大众的研发现在都转向大众安徽了,但是大众安徽的产品还不叫座,而且目前为止产品线太过于单一;豪华品牌受到智能化和价格战的冲击,也下滑明显。但可喜的是,大众在中国的定价策略正在转变,也开始积极寻求本土企业的技术合作比如华为、零跑,相信会有起色”,徐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