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而美” 开创新品类 动力电池企业深挖细分市场富矿
新年伊始,动力电池领域暗流涌动,一场激烈的创新角逐赛在各大企业间悄然拉开帷幕。
在此前开幕的蜂巢能源第五届电池日上,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态势,蜂巢能源依托自身技术积累,开创全新细分领域越野车市场,并发布越野电池首款产品——全球最大电量59kWh电800V增混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迎来新高潮,动力电池企业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产品模式,毅然选择另辟蹊径,开启细分品类的探索之旅。这一趋势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强力驱动,也是技术进阶的必然结果,还透露出企业拓展业务版图、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
走上开创品类新征程
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同频,当下动力电池市场正在步入幽暗深邃的“深水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攀升,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成本、安全性等诸多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这一市场背景下,传统同质化竞争策略难以为继,各大动力电池企业开始陷入激烈角逐的漩涡中心,一方面要应对同行在技术研发上的你追我赶,不断突破能量密度、快充速度、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的“天花板”;另一方面,电池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新品类的开拓,以求用差异化的产品在细分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去年下半年,宁德时代的一系列操作,打开了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的新思路。2024年9月,宁德时代推出天行B系列产品-客车版电池。据悉,新能源客车运行强度高、使用年限长、工况复杂,这使得其对动力电池的寿命、续驶能力、安全可靠性及场景适应能力要求很高。宁德时代的这款电池新品将新能源客车全生命周期延长至15年或150万公里,同时实现了175Wh/kg的客车行业动力电池最高能量密度,还引入24小时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全方位满足整车的应用场景需求。
2024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品牌,并推出全球首款纯电续驶里程400公里以上兼具4C超充的增混电池。据介绍,这款电池解决了增混车型长期存在的痛点,如纯电续驶里程短、充电速度慢等。它采用正极材料表面修饰技术,引入高活性激发态粒子,提升锂离子传输效率,结合BMS智能算法优化,可实现超400公里纯电续驶里程;运用锂钠混搭电池系统集成技术,解决低温充放电难题。
紧接着的11月,宁德时代又推出专为重型商用车设计的“天行”系列电池,共有4个版本,覆盖细分市场不同领域:超充版适用于矿区运输、城市建筑工地等频繁短途运输场景,长寿命版支持重载、中长途等高能耗运输场景,长续驶版可胜任快递、快运等跨省运输任务,高强度版为工程机械定制。
潍柴在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也发布多款性能优异的动力电池新品,均应用刀片电池技术,从电动卡车的使用场景特征出发,以100kWh为基础,通过多包并联可实现电量拓展,涵盖200~600kWh电量,可以覆盖港口牵引、短途区域运输及城际运输等多元化场景。
虽然动力电池企业对产品分门别类早已有之,但特意指向某一细分市场、为解决需求痛点做针对性研发,并且有意为之地高调宣传推广是最近才出现的新趋势。
从饱和市场到新蓝海
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英雄所见略同”,齐齐剑指新品类开创,背后的逻辑来自于对市场的进一步洞察。“破局”是从重新定义开始的,不同于整车定义三电系统的逻辑,潍柴动力总经理助理、新能源动力科技公司总经理王迎波表示:“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的开发,不能是电池来定义整车,而是细分工况来定义整车。”
以颇具开创性的增混专用电池为例,以往动力电池都是从化学体系上进行分类,宁德时代在业内首次从应用场景的角度进行细分,专门针对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进行研发,背后是行业巨头企业对增程式混动市场的重视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市场可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全覆盖;而现在,增混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占比已达43%,其中增程11%。也就是说,增混汽车已成为独立的类别、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而且增长潜力巨大,可能将不亚于当年的SUV细分市场。消费者或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增程式汽车,而这种变化将由大电池、小油箱实现。
再看蜂巢能源开创的“越野电池”新品类。据介绍,越野车与城市SUV动力电池的运行工况和性能需求并不完全相同,市场上尚缺少为越野车这一细分市场开发的专用电池。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判断,越野电池将是未来几年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但这一市场有比较强的技术门槛和品牌认知,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快速做好的。蜂巢能源为越野电池打造了全新专属架构,从根本上用差异化竞争避免“内卷”,收获更好的溢价。随着技术迭代,蜂巢能源未来还将推出更大电量的越野电池,持续完善这一产品品类。
除了越野电池之外,蜂巢能源也开始涉足商用车电池市场。杨红新表示,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仅有11%左右,虽然增速很快,但容量很小,此前并未受到行业关注。不稳定的订单量让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成本很高,未达到经济性拐点。而随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商用车电动化技术的演进,以及电池生产模式的转变,预计2025年将迎来商用车动力电池爆发的元年,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1月,全国新增新能源重卡达7068辆,同比增长109.7%,延续2024年年底的良好发展态势。
应用场景定义电池时代来临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定义产品,已成为部分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的主要策略。换言之,电池企业定义电池的时代正在到来,率先押注相应赛道的企业,有望获得先发优势,甚至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变量。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向纵深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针对新趋势开发细分品类电池,有助于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动力电池市场已趋于成熟,技术与产品趋同在所难免,细分品类电池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凭借独特的产品特点吸引特定客户群体,它们将进一步提高品牌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开发细分品类电池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这也有助于动力电池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它们在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获得的知识产权,能进一步提升其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同时,细分品类电池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整车性能的要求,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市场更好的发展。例如,杨红新就表示,将依托越野电池的架构优势、标准优势和设计安全向下延伸到非越野电池中,实现“降维打击”。而越野电池将助力新能源越野车展现强大的瞬间扭矩输出、布局灵活的电动系统可优化车内空间、更符合环保要求等优势,扭转消费者“越野车不能电动化”的偏见。
当然,对动力电池品类的开创,恰如朝阳初升,才刚刚点亮征途,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需要探究。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低空经济司挂牌成立,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其对锂电池的差异化需求,被认为是下一个待挖掘的“蓝海”。
“新品类电池的技术创新如何做到更好的性价比、终端用户是否买账等问题还要等待市场的检验,但专用电池的推出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新气象,尽管现在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技术差异已越来越小,然而有远见的企业力求将市场继续细分、在应用场景上找新的突破点,这种精神在汽车行业特别值得尊敬和推广。”动力电池行业资深人士杨光辉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