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乙巳迎春:忙碌是常态 充实是幸福
2024年,我国汽车业取得骄人的成绩,新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双双超过3100万辆,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也双双超过50%。产业链、供应链在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历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创新实干,托举起我国汽车电动化的“高歌猛进”及智能化的“风起云涌”;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奋发进取,激发出我国汽车业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出海”势头。
2025年新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求的变化更加多元,需要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勠力同心。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多项重点任务。无论提振消费、还是发挥新质生产力助推作用,都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乙巳蛇年即将掀开新篇章之际,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闻“令”而动,在忙碌与充实中迎来又一个春天。
华阳集团:加码智能化 扩大“朋友圈”
“暌违数年,今年年初,我们重返美国CES现场。”华阳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道,作为年度科技盛会,CES早已成为展望科技未来趋势的窗口,更是汽车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秀场与舞台,华阳集团抓住这一重要时机,实现“开门红”。他称:“从智能显示单元、智能计算单元,到智能声学、无线充电,再到运动机构,我们在2025 CES上完整展示了华阳集团旗下汽车电子业务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其中,华阳多媒体全球首发的景深式3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3D AR-HUD)效果惊艳,技术持续领先行业,获得展会上客户的广泛称赞。据悉,该款产品采用可变焦光学及传统光学集成方案,特别设计了宽幅景深投影模式,使得不同距离的信息显示呈现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沉浸感进一步增强,提升信息易读性,同时深度融合自动驾驶信息,满足客户在信息承载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记者了解到,华阳集团捕捉国内市场对汽车智能化需求的变化,以HUD等智能显示单元产品为抓手,有力地推动公司成为这一赛道上的重要供应商。“岁末年初,我们能够体会到汽车智能化水平正在快速提升;AI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使产品更加便捷和高效。而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智能化产品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消费者首先受益。”华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华阳集团仍将充分发挥汽车电子平台型公司的优势,加大多类产品、技术融合的投入,推动公司多类智能化产品的深度融合。
通过持续创新、持续发力汽车智能化,华阳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24年,我们与奇瑞、长安、吉利、赛力斯、北汽、广汽等自主品牌车企深化合作,还获得大众、福特、Stellantis等跨国车企的定点项目。”华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5年,华阳集团将聚焦扩展客户群、优化客户结构。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拓现有客户的配套份额;同时,也将从产品的研发、合规等角度进一步支持国内企业‘出海’,加大与合资品牌、跨国车企的合作力度,让‘中国的华阳’成为‘世界的华阳’,为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贡献力量。”
万安科技:严寒冰雪季 冬测正当时
“我们最近一直在忙冬测,这是近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了。”万安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12月20日,该公司举行了隆重的2025年黑河冬季试验出征仪式,万安科技董事长陈锋、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何其江、恒创智行总经理李立刚、智轩兴总经理胡斐、技术中心主任邱宝象等公司领导悉数出席。
“这次我们冬测的试验车辆覆盖国内商用车、乘用车领域的主流品牌,包括一汽解放、一汽青岛、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福田汽车、江淮汽车、吉利、宇通等企业;车型覆盖轿车、SUV、轻客、轻卡、牵引车等多个品类。”万安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冬测主要就30余款车型所搭载的ABS/ESC、EBS/ESCII、AEB、EMB、液压ABS/ESP等的底盘电子电控产品,开展为期3个月的系统标定和功能开发等工作,测试采集它们在极寒条件下各种工况的实车数据,保证未来量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当前,汽车智能化需求呈现‘井喷’趋势,万安科技在这方面获得了很多主流车企客户的青睐,有不少的配套项目。其中,面向智能驾驶的智能底盘产品需求大幅增长。而测试是对量产方案、新技术方案进行验证的重要环节;极寒环境下的冬测,更是测试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邱宝象表示,“虽然试验团队并不是直接面向市场,却是万安科技的‘幕后英雄’。”
在陈锋看来,2025年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洗牌”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无论行业环境如何变化,万安科技都将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围绕主业创新升级的思路不会变,围绕客户需求的理念也不会变。”
楚航科技:保交付保生产 坚定推进国产化
“2024年,我们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楚航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楚詠焱告诉记者,“一方面,在国内市场,我们抓住机会,去年月销量呈现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累计出货量近60万颗;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对海外市场进行布局。楚航科技与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Perodua达成了定点合作,将为Perodua旗下的多款量产车型提供毫米波雷达定制化感知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与马来西亚知名零部件供应商MCE达成合资建厂、共建生产线的意向,这也将进一步助力楚航科技对全球市场的开拓。”
“2025年,我们对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依然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当前,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更加成熟。同时,AI将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变革性力量。AI赋能的合成数据已普遍应用于自动驾驶模型的高效训练和仿真服务。此外,在AI大模型的支持下,智能座舱的场景深度挖掘也将加速,满足用户需求甚至预测用户需求。”楚詠焱认为,“成本控制是2024年行业的重要话题,这种现象2025年恐怕依然会延续,整车企业仍将高度关注智能化零部件的成本等议题。终端市场的崛起,后续必将反向推动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升制造水平和产品品质,为更可靠、更安全的智能汽车提供良好支撑。”
“2025年,毫米波雷达的国产化进程将不断提速,对成本的关注可能导致竞争愈发激烈。当然,我们关注的远不止成本,产品性能表现、技术快速迭代都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楚詠焱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目标设定在超150万颗雷达的出货规模。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各方渠道资源保供应、保生产,平稳过渡量产大年,继续保持楚航科技在国产毫米波雷达量产赛道上的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完成降本方案切换,进一步拓展、深耕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业务。”
“当前,公司上下正在全力以赴聚焦落地新一代产品迭代方案,希望能够快速实现量产项目切换。”楚詠焱透露,“零跑、北汽、长安、奇瑞等客户的定点项目,处于陆续大批量交付阶段。所以,开年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无论行业竞争如何激烈,我们对产品性能、对技术进步、对制造质量的追求不会变,对超越客户期待的初心不会变,这也将贯穿全年的工作。”
文远知行:服务苏黎世 市场“两开花”
“2024年,无论行业对端到端大模型的热议与实践,还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国内自动驾驶领域进展不断,发展速度令人振奋。我们有幸深度参与了国内很多城市、整车企业的相关项目。”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墙内开花墙外香’,此外,2025一开年,我们还实现多个海外市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商业项目落地。”
1月9日,文远知行联手瑞士苏黎世机场正式启动自动驾驶小巴的测试运营,这是欧洲首个商业化落地的机场自动驾驶小巴项目。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项目由苏黎世机场主导,在瑞士智能交通领域的主要推动者——瑞士交通实验室(STL)协助下进行了项目招标。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文远知行被选定为项目的技术提供商。苏黎世机场方面对合作非常看重,他们认为,“文远知行拥有成熟可靠、经过全面验证的技术,完全符合苏黎世机场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并将严格遵守苏黎世机场制定的数据保护要求。”
根据规划,文远小巴在苏黎世机场的接驳服务将于2025年一季度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文远知行Robotaxi在瑞士将有更多应用。”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二季度,我们在瑞士的另一自动驾驶项目也将正式投入运营。”
据悉,这一自动驾驶项目由瑞士苏黎世州与瑞士国家铁路(SBB)联合出资发起,将分阶段逐步投入数十辆自动驾驶汽车,包含Robotaxi和Robobus。首批自动驾驶车队将于2025年二季度正式投入运营,并将以纯无人驾驶模式运营长达5年时间。“此次瑞士公共交通服务试点项目的启动,彰显了文远知行在欧洲拓展自动驾驶出行解决方案应用的承诺。从大型体育赛事到机场运营,再到公共交通服务,我们的自动驾驶产品已在多种场景下证明其优异的适应性。此次通过与瑞士国家铁路、苏黎世州和瑞士交通实验室的深度合作,我们将领先的L4自动驾驶技术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引入瑞士本地城镇,不仅为优化当地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市民出行效率提供切实助力,也将为探索智能交通在欧洲的广泛应用积累宝贵经验。”文远知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旭对记者表示。
纽劢科技:共建合作生态 配套量产车上市
“年初,我们刚刚赴美参加2025 CES,集中展示了纽劢科技(Nullmax)的一系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引发海外客户的重点关注。这也是国际产业届同行,对中国智能驾驶能力与进展的一种认可。”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独特的平台化技术研发与积累,公司在2025 CES上与德州仪器、瑞萨电子、黑芝麻智能、北斗智联及诚迈科技等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多款具有城市智能驾驶功能的中高阶智能驾驶应用。凭借卓越高效的智能驾驶软件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先进多样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纽劢科技可为全球智能驾驶产业提供多种形态的智能驾驶选择。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这些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优越的智能驾驶体验,全面满足全球客户在汽车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多重需求。
“2025年,汽车智能化进展提速将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的双重牵引下,智能驾驶的普及与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入门级车型的智能驾驶需求将明显增长,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和硬件成本的下降,更多的低端车型将开始增加相关功能;中阶智能驾驶方案将迎来需求的爆发,高速场景的智驾方案预计迎来大规模上车;高阶城区场景方案方面,随着城区智能驾驶方案的成熟,2025年预计城区NOA方案将迎来显著提升。”
“现阶段,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一系列在研项目,包括基于爱芯元智、黑芝麻、高通、德州仪器、瑞萨等计算平台打造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涵盖舱驾一体、行泊一体及主动安全等核心功能,为专注于研发国内车型和‘出海’车型的车企以及海外厂商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公司已与多家车企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获得了包括上汽、奇瑞、江铃、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在内的多个定点量产项目;2024年,还新增一批重要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伙伴。2025年,纽劢科技将与上下游产业伙伴携手合作,为车企及终端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智能驾驶系统,助力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多款搭载纽劢科技智能驾驶方案的量产车型将相继上市,这也将是其商业化进程提速的关键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