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零部件巨头裁员潮停不下来?

发布日期:2024-11-15·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冬梅 编辑:万莹
记者:张冬梅 编辑:万莹

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继大陆集团、采埃孚、法雷奥、奥托立夫等零部件巨头之后,博世集团、舍弗勒集团日前也曝出了大规模裁员及业务调整消息。其中,博世集团将裁员7000多人,主要集中在汽车部门,同时也涉及工业部门和博西家电。与此同时,博世正在推进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舍弗勒集团也宣布,将在欧洲裁员约4700人,其中在德国将裁撤约2800个岗位。同日公布的财报显示,舍弗勒第三季度利润几乎腰斩。
  转型和降本“压力山大”
  近几个月以来,博世已经多次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而此次裁员主要针对的是汽车业务。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疲软以及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转冷,博世正面临订单不足的问题,业绩表现不太理想。
  众所周知,博世旗下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汽车与智能交通、工业技术、消费品、能源与建筑技术。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是博世最大的业务板块,占集团总营收约六成,但利润率却是最低的。今年年初,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板块在重组后正式定名为“博世智能出行集团”,所有汽车相关业务均涵盖其中。
  在过去的2023年,博世集团营收为916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5%,高于2022年的4.3%。但博世方面近期预计,2024年集团息税前利润率将仅为4%,低于2023年,离2026年7%的目标更是遥远。哈通称:“由于经济前景低迷,集团可能无法实现2024年财务目标。目前,不排除公司不得不进一步调整人员结构的可能性。”哈通坦言,2024年和2025年将充满挑战,裁员或将无法避免。博世正在考虑将部分员工调整到其他部门,或者通过提前退休和自愿离职协议来实现减员,以减轻直接裁员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而舍弗勒此次裁员规模约为4700人,其中约2800人在德国。裁员主要影响其在德国的10个生产基地,以及在欧洲其他国家的5个基地,其中2个基地将被关闭。
  对于此次裁员,舍弗勒此前已经发布预警。就在今年9月底,舍弗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透露,与纬湃科技完成合并后将进行裁员,理由是一些业务部门可能会出现人员过剩。“我们不需要两个总部。某些职能部门的人员也存在冗余。因此,我们不得不裁撤部分岗位。”他说。之后在10月1日,舍弗勒与纬湃科技正式完成合并,而这使得舍弗勒的员工人数增加了约3.5万人,达到约12万人。
  当然,业绩不乐观也是原因之一。“裁员也与我们对当前市场形势的评估有关,而不仅仅是因为合并。”罗森菲尔德说。据悉,舍弗勒集团下设三大事业部:汽车主机事业部、汽车售后事业部、工业事业部。近年来,舍弗勒不仅在汽车零部件方面表现不如预期,且工业轴承业务利润预计也将下降。
  博世与舍弗勒的举动并非个例。为了应对行业转型和降本压力,其他欧洲传统大型零部件供应商都在裁员,包括大陆集团、采埃孚、法雷奥、奥托立夫等。欧洲,尤其是德国市场,成为这些零部件企业裁员的“重灾区”。
  中小零部件企业“更受伤”
  舍弗勒工业事业部首席执行官萨沙·扎普斯在一份官方声明中指出:“当前,制造业的需求依然疲软,特别是在欧洲,这导致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产能过剩的现象加剧。”
  裁员消息官宣的当日,舍弗勒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公司息税及特殊项目前利润为1.87亿欧元,同比大跌45%。
  另外,其他欧洲零部件巨头均宣布了大规模裁员的计划。其中,奥托立夫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8000人,包括6000名一线工人和2000名综合管理人员,并关闭其在欧洲的数家工厂;大陆集团计划2025年底前在汽车部门完成约7150人的裁员计划,40%在德国;采埃孚预计将在2028年底前,将其德国员工人数从目前的5.4万人,逐步削减1.1万~1.4万人,并整合德国工厂;法雷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150人,并合并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部门;佛瑞亚计划未来5年削减最多1万个工作岗位。
  相比零部件巨头的“裁员潮”,更多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以德国为例,根据Falkensteg咨询公司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有20家年营收超过1000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数量同比激增超过60%。
  “裁员潮”和“破产潮”反映了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经济疲软和电动汽车转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是欧洲汽车市场近几个月以来开始出现衰退迹象。今年6月,欧洲市场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6%,7月同比微增0.4%,8月同比下滑16.5%,9月同比下滑4.2%……欧洲车市萎缩态势愈发明显。前不久,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大众集团、Stellantis、沃尔沃等欧洲主流车企相继发布盈利预警,大众集团关闭部分德国工厂并裁员的计划引发舆论热议,并加剧了人们对欧洲汽车行业将陷入更深、更长衰退期的担忧。
  事实上,在市场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零部件供应商比主机厂更易受到冲击。法国汽车供应商协会负责人菲耶夫此前警告称,由于汽车销量下滑以及电动汽车需求放缓,法国汽车供应商未来几年将面临失去一半工作岗位的风险。而相比财力雄厚的零部件巨头,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的抗压能力自然要更弱一些。
  调整重组,为未来蓄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乃至部分主机厂的裁员及关闭工厂,并不意味着这些巨头正在收缩其商业版图,他们更多是为了下一阶段的竞争进行调整及蓄力。
  以博世为例,其在大规模裁员的同时,也在不断投资。就在今年7月,博世宣布,计划斥资80亿美元,收购江森自控全球家用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业务。作为这笔交易的一部分,博世同时将全资收购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合资公司,其中包括日立40%的股权。
  包含合资公司在内,博世计划收购的业务在2023年的营收约为40亿欧元,拥有约1.2万名员工。哈通指出:“这是博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交易,同时也是落实博世2030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舍弗勒10月1日与纬湃科技完成合并后,开始精简部分职位,并计划将双方的业务整合为四大业务部门:电驱动、动力总成与底盘、车辆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售后)、轴承与工业解决方案。其中,舍弗勒的电驱动业务,将与纬湃科技的电动化业务合并,形成新的“电驱动事业部”;纬湃科技的内燃机相关产品线,与舍弗勒的内燃机及底盘业务打包,组建“动力总成与底盘事业部”;纬湃科技与舍弗勒的售后业务打包,形成“车辆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事业部”;舍弗勒“祖传”的轴承业务独立,包括汽车轴承和工业轴承,形成“轴承与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
  大陆集团启动裁员计划,整合研发中心及办公地点的同时,也对其汽车业务动起“大手术”。今年8月初,大陆集团宣布,计划将汽车子集团拆分出去,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大陆集团上一次重大拆分,是2018年宣布剥离动力总成部门,也就是后来的纬湃科技。
  另外,奥托立夫、采埃孚在裁员的同时,也都伴随着数家欧洲工厂的整合及关闭。采埃孚还重新审视及调整其曾寄予厚望的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并考虑为被动安全事业部寻找买家或推动其独立上市。
  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及客户需求,整个欧洲汽车工业都在推进重组,更易受冲击的零部件供应商更是如此,他们希望通过“甩包袱”、调整航向,以期重整旗鼓,向着各自“押注”的未来方向前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