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迭代和大规模应用带来巨变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强肌健骨正当时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迭代。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快速进步上,更在于其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在技术、政策、产业协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强肌健骨”的好时机。
完整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速迭代和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快研发步伐,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汽车厂商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产业发展,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发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打造了32个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推动智慧出行、边队行驶、干线物流、末端配送等多种形式的载人载物示范应用活动,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深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上半年,配装L2以上自动驾驶系统的国内乘用车车型已占比56%。领先的智驾、OTA等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推动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产业融合方面,国内超过50%的TOP100芯片设计企业,超过40%的TOP50互联网公司都已进军汽车相关领域。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需求还在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在安全、舒适、便捷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成为市场的新宠。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代表着未来出行的新趋势,更预示着整个汽车行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过,技术的成熟度、法律法规的完善、消费者接受度及网络安全等问题,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在日前召开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他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车路协同、软硬结合发展路线,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加强融合创新,支持汽车、电子、软件领域联合攻关,鼓励共建自动驾驶数据共享和模型训练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深入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构建“架构相同、标准统一”的网联设施,提高车载网联终端安装比例;完善标准法规,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高级别自动驾驶监管制度,加快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标准制定;深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加强全球标准法规合作,为产业全球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创新迭代加速发展进程
今年以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变革和成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推动未来交通变革的重要力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加速前进,创新的浪潮一波接一波。
据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天地一体化是吉利打造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此外,吉利希望通过“地面+低空+低轨”的无缝衔接,加速构建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解决方案。吉利自主建设运营的民营中国星链——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已取得较大进展。上个月,星座第3轨卫星以一箭十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在轨卫星达到30颗,完成3个轨道面部署,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将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实时的通信、高精度的定位支持。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继昊铂GT、HT之后,今年7月埃安首款全球战略车型第2代AION V霸王龙正式上市,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路就能开,无图全球通”的智能驾驶;今年11月将上市的AION RT迅猛龙,将把城市NDA智驾进一步普及到售价15万元级门槛,打破高阶智能就等于高价格的传统认知。同时,广汽传祺也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明年上半年,广汽3款全新旗舰车型,将与华为合作搭载新一代鸿蒙座舱及华为乾昆智驾ADS 3.0,使更多普通消费者实现智驾梦想。
在大会上,“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高度凝聚过去5~10年来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奋斗成果,见证了全行业的发展历程。具体来看,十大发展突破包括:基于大模型的汽车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智能化网联化融合成为重要技术路径、中央计算式新型架构开启产业实践、智能底盘提升整车操控和运动安全、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技术体系完善、车云数据闭环变革主流研发范式、组合驾驶辅助(L2级)规模化落地、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加速、主要国家在立法方面取得关键进展、全球加速自动驾驶法规标准研究。
加强自主研发与共性协同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行业创新热点。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抓住智能化、网联化机遇,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是整个行业必须重视和应对的问题。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提出,我国汽车网联化发展滞后于5G通信网络的发展,加快5G上车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智能”和“网联”对汽车产业同等重要,汽车网联化是下一个万亿级产业,需要发挥我国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两大领先产业的组合优势。
面向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曾庆洪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强芯片自主研发和共性协同。智能网联汽车对于芯片有着更多、更广、更高的需求,意味着我国必须加快汽车芯片产业技术的协同攻关。同时,车用操作系统以及共性技术平台、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求和技术门槛都非常高,希望汽车企业和ICT等产业链企业,强化协同合作,共同布局,发挥规模优势,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加快完善自动驾驶商业化营运法律法规。当前,Robotaxi商业化运营正在加速,建议加快明确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法律法规,制定全国统一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标准,进而助力汽车智能化加速向前发展。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平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他建议,一是协同完善标准体系机制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是“三网融合”的超级终端,需要跨行业、跨领域深度协同,以“双准入”试点为契机,不断健全智能化功能规范,加速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责任认定和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持续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制度,进一步打通汽车、通信、交通等方面相关的标准要求,为规模化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统筹布局算力等基础设施。算力、数据和操作系统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建设,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确保投入的高效性,推动产业的集中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治理。人工智能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引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需要在治理机制、治理手段、治理规则方面系统施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