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收购德国莱尼股份 “果链”供应商含车量不断提升

发布日期:2024-10-21·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玲玲 编辑:庞国霞
记者:赵玲玲 编辑:庞国霞

近期,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以5.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1.3亿元的价格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厂商——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全部股权。
  此举意味着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果链”供应商正加速向零部件行业挺进。
  借力收购瞄准线束新机遇
  据悉,立讯精密此次拟收购莱尼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全部股权,分别对应莱尼旗下的两个主要业务部门:一个是线束系统事业部,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完整的线束系统和定制化线束;另一个是汽车电缆事业部,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标准和专用电缆。
  莱尼是一家在德国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电缆和线束供应商。不过,该公司近年来发展并不顺利,此前曾面临亏损严重等困境,从2021年起开始寻求融资。公告显示,2023年,莱尼营业收入为54.62亿欧元,同期净利润亏损1.28亿欧元;全资子公司Leoni K净亏损1328.18万欧元(合计共亏损约10亿元人民币)。
  谈及此次为何选择收购,立讯精密方面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莱尼是一家专业从事线束系统和汽车电缆开发、生产及销售的老牌企业,在欧洲、中东、非洲、美洲和亚洲都有成熟的运营主体以及全球主流客户,尤其是与欧洲车企建有长达30年以上的稳定合作关系,并且在线束研发和全球制造布局上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这一点与立讯精密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与莱尼合作,立讯精密可实现线束布局从原本的区域性跃升为全球性。此外,立讯精密与莱尼有良好的资源匹配度和业务协同性,股权交割后能实现互相赋能。例如,莱尼的主力产品为线束组装,立讯精密在线束产品上拥有扎实的制程优化能力和成本管控经验,合作使得这种深度协同的采购、自动化、成本管控等优势能够在更大平台上发挥效益;立讯精密的汽车线束业务在连接器、数据线、特种线束方面拥有垂直一体化整合能力,能帮助莱尼提升在线束组装业务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全球主流车企;莱尼现有的线束业务基础和未来的成长性也将为立讯精密的连接器、汽车电子、智能驾舱、自动驾驶等零部件产品提供更大更广的“出海”机遇;莱尼在全球多个地区拥有丰富的产能配置,立讯精密积累的中国车企客户资源可以帮助莱尼实现更多元化的客户结构优化,提高其全球的产能利用率,同时立讯精密也将借助莱尼的海外客户渠道,以及制造、研发、销售布局基础,大幅节约海外业务拓展产能建设的成本与时间,并进一步丰富在线束组装方面的研发资源配置。
  从“半路出家”到力争引领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线束作为汽车电气系统的“神经”和“血管”,重要性日益凸显。新的产业变革,推动汽车线束行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加大了汽车高压线束的需求,为我国汽车线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据智研咨询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规模为1223.4亿元,市场评价价格约为56.4元/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立讯精密与莱尼公司的合作,不仅是资本层面的“联姻”,更是技术、市场与资源的全面整合。立讯精密将借助莱尼在汽车线束领域的深厚积累,加速自身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布局,推动汽车业务快速发展。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汽车线束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跨国公司主导;不过,中国本土汽车线束供应商正迅速崛起,凭借同步开发、自主研发能力及性价比优势,开始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土供应商凭借与车企的良好配套关系,取得了先发优势。
  立讯精密方面表示,在决定收购莱尼前,公司针对汽车线束行业包括市场、同业及自身情况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与解析。总体而言,立讯精密最近几年的表现优秀,公司有信心未来5~7年助力莱尼的整体经营状况达到最好水平,目标是交割后第一阶段(2025年),做到损益两平;第二阶段(2026年)实现小幅盈利;第三阶段实现3%及以上的净利率(2027年),并在未来5~7年与立讯精密同频,触及汽车线束行业的全球最高发展水平。
  资料显示,2008年,立讯精密以二级供应商的身份入局汽车线束领域。此后5年间,公司先是用9800万元收购源光电装55%股权,再以4000万元拿下德国Suk全部股权;至此,公司经营开始覆盖汽车电子和汽车配件。2018年,立讯精密大股东收购德国采埃孚车身控制事业部,公司借此涉足智能汽车领域;2022年,立讯精密与奇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6月,立讯精密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立昇科技。目前,立讯精密已形成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借助分布海内外的多个生产基地,为全球头部车企提供完整的产品落地服务。
  2024年半年报显示,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035.98亿元,同比增长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96亿元,同比增长23.89%。其中,汽车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7.56亿元,同比增长48.3%。
  民生证券的研报指出,立讯精密收购莱尼公司,汽车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展。借助此次收购,有助于立讯精密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与莱尼公司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快速形成公司在全球汽车线束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果链”企业活跃在零部件领域
  立讯精密是“果链”供应商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典型代表。2004年,立讯精密成立;2011年,公司迎来关键转折点,首次进入苹果公司供应链,随后知名度不断提升。事实上,随着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的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果链”供应商开始寻求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实现突破。
  比较典型的案例还有富士康。今年7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与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就新能源汽车试制中心项目签署投资协议。围绕“3+3”战略的落地实施,近期富士康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
  此外,舜宇光学的车载光学业务主要围绕车载镜头及摄像模组、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智能大灯四大方面展开。歌尔股份已与红旗、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在汽车音响、智能座舱方面进行深入合作,2023年还推出用于车载ARHUD PGU模组,加速在汽车智能座舱光学方面的拓展。202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业务表现突出,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6亿元,同比增长19.01%,公司围绕汽车智能驾驶舱及周边结构件,开发了多元化的产品线,正在拓展车窗、天幕与挡风等汽车外观玻璃领域。同期,长盈精密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91%。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记者表示,“果链”供应商凭借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技术、生产、成本、市场、资源等基础和优势,容易获得汽车企业的认可。
  “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逐渐饱和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果链’供应商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汽车零部件领域由于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消费电子产品厂商转型的重要方向。”前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自研,“果链”供应商通过投资、并购与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布局汽车零部件领域是更快速、有效的方式。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的跨界融合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拓展,两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对于“果链”供应商来说,还可以利用自身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和制造优势,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创新、升级。
  从业务拓界,到业绩提升、规模扩大,再到目标成为具有领导地位的全球一级供应商,“果链”供应商的“含车量”不断提升,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作为值得关注和期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