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软件赋能,汽车行业下半场的关键是生态化

发布日期:2024-09-2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郝文丽 编辑:李沛洋
记者:郝文丽 编辑:李沛洋

从硬件定义汽车,到软件定义汽车,再到如今的AI定义汽车,AI技术正在加速应用于汽车行业,形成新质生产力,革新行业。

9月23日-24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经开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协办、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以“AI创新驱动,智享软件未来”为主题的AUTOSEMO第四届一次会议及主题论坛在武汉火热开启。

聚焦AI模型和软硬协同两个核心话题,论坛深入探讨AI驱动下的创新趋势与软件生态构建的最佳实践,构建开放共享的汽车软件生态,增强中国汽车产业软实力,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 AI冲击下,用生态力量找到核心价值

眼下,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强调,融合新一轮的通信技术和AI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方向,汽车行业要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加深与多个行业及全球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生态合作。

AI正在如何改变汽车产业呢?东软睿驰总裁兼CTO杜强认为,AI时代下,汽车软件架构充满机遇与挑战。他分享,“AI定义汽车已经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上,对整个行业形成了一个新的冲击和新的趋势,这个趋势我们在半年之前还需要和车企行业分享交流,为什么汽车也要和AI融合,今天汽车和AI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整个汽车行业,至少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共识。”

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AI汽车融合以后,软件的规模会大幅度增加,大量的AI云原生框架、应用和业务创新进入到车内,带来了一个很难解决的商业问题,即如何在小规模的硬件平台去分摊这么大规模的软件投入,这在AI定义汽车这个时间点上变成了一个重大的挑战和冲突。

面对这个冲突和挑战,杜强认为可以借助过去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进AI包括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基础框架标准化,使得每一个应用都可以在不同车企上、不同车企的OS上进行跨平台应用。

杜强认为,基础软件和中间件要标准化,要构建成乐高式的基础软件的模块,不应该端到端通吃的模式,要把它分层解耦,不同厂商之间用乐高式的技术软件的接口进行拼装,才能拉通不同主机厂的一些平台和定义,拉通整个的汽车产业链的生态。

其次在生态的建设上,在AI冲击的过程中,汽车产业的软件更需要生态,面对更加大的产业规模,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从车企到主要的tier 1,都要用生态力量去定义应用,才能在汽车环境中找到核心的价值。

■ 软件工具丰富,智慧地享用是关键

事实上,AI工具和软件产品已经非常丰富,如何智慧地“享用”是汽车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认为,软件的快速发展会用一条指令代替一个大型软件模块的功能,业界人士常常说“软件定义汽车”,但这并不意味着硬件不再重要。相反,软件的发展和硬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螺旋迭代的,在构建汽车软件新生态的时候,“想不透的、重构的工作可以先放一放,把基础模块先做好更利于智享软件”。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

他建议,第一,减少工具软件的种类,选择几个通用的基础性软件供全行业使用,稳定的工具软件能让汽车行业的软件生态逐渐成熟。第二,尽快形成汽车软件的行业标准,尽管标准可能还不成熟,但应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升级,否则如果市场失去了,再成熟的标准也将失去意义。

第三, 行业应联合起来建立自动驾驶场景库,每个车企的车型功能和应用场景并不相同,这给法律法规的制定带来难度,如果全行业能联合起来形成标准软件库的积累,将这项工作交给AUTOSEMO(中国汽车技术软件生态委员会),则能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好的法律支撑。第四,关注自动驾驶的信息安全,特别是应该将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单独研究,在我国汽车出口量逐渐提升的过程中,这将有助于我国汽车产品的全球化推广。

竺延风还建议,头部企业可以适时适度地开放软件接口,实现行业资源的共享和对接,比如一个阶段性或某一个版本的免费试用,看似短期内没有收益,但实则边际效应一定会增长。他强调,汽车软件生态的搭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身在其中的企业切忌上下通吃。

■ 适度开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AI和软件赋能汽车产业,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引导,正如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所呼吁,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深刻关联着信息、能源、交通、城建、环境、互联网等诸多产行业,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策引导下,行业联盟的价值也日渐凸显。2020年7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同20家创始会员发起成立,成立了中国汽车技术软件生态委员会(AUTOSEMO),经过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AUTOSEMO以提供标准化的技术软件架构、方法论和业务程序接口标准为目标,围绕生态建设、行业标准、人才培训和行业研究四个板块取得了一些成就。

AUTOSEMO轮值主席、中汽创智CEO谈民强谈及,尽管如此,当下汽车软件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多域融合背景下,架构封闭、接口规范不同,同一个标准解读尺度和标准不同,多团队协作困难问题,表现为:一套多域控制器承载多个团队,彼此之间语言不同,业务不同、接口定义不同,导致软件开发总是延期超支,问题重重,系统性能不优,部分基础板块参与厂商过多,严重内卷内耗等问题,这需要一个开源开放的生态环境,去潜移默化地调整产业链。

AUTOSEMO主席 &中汽创智CEO 谈民强  

谈民强分析,目前,AI大模型已经不仅部署在云端PC端,随着自动驾驶端到端方案和智能座舱的感知到认知的演进,已成功部署到车端,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AI带来全新驱动力,加速汽车由智能化迈向智慧化,但传统的企业行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开源”能让知识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面对当下的问题,谈民强呼吁,面向AI大模型的开放式软件架构,在技术见解的基础上通过包含资源共享、标准共建、开源开放、技术研究合作交流这五大平台,完成推广应用,构建开放、多元、多层解耦的生态体系,最终形成满足中国场景的最佳实践、应用广泛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这是我们AUTOSEMO组织目标,今天AUTOSEMO不仅是中国的,也将成为世界的AUTOSEMO”。

■ AI让汽车主动服务,更满足用户价值

下一代的智驾的方案应该是怎样的?商汤绝影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祥磊给出这样几个关键词:重视觉、无图化、模型化,这些都离不开软件和AI的赋能。百度IDG智舱业务部产研总监余云飞也认为,AI应该跟汽车结合得更紧密,更能帮助汽车从硬件设备提升为一个能主动提供服务的软硬一体的服务产品,更满足用户价值。

“诚然,硬件定义汽车、软件定义汽车、AI定义汽车,三个阶段,东风汽车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院长张衡从企业实践的角度谈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下半场的发展,还包含生态化,因为技术日新月异,单靠一个企业是难以支撑的,需要生态伙伴的协同创新。

东风汽车本着开放协同的理念,在大模型深度学习开发的框架层面,与AI芯片、算力芯片企业协同开发,致力于打造出世界排名前三的中国大模型解决方案;在数据共享层面,东风汽车和中汽创智开展了的交换工作,集团内部也鼓励二级板块的数据共享;在伦理治理和产学研用方面,东风汽车希望搭建合作的舞台,助力提升东风汽车的商品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也推动行业往前发展。

论坛期间,为进一步通过AI技术驱动加速技术创新协同,政府、行业协会与智能汽车软件领域领军企业共14家合作代表联合发布了“AI驱动智车关键生态基础”共识。共识强调,将促进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智车软件中的深度融合,推动软硬件协同发展,构建汽车智能化的数字底座。同时,加强跨学科技术研发合作,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芯片设计与制造实力。此次共识的发布,无疑将为完善我国智车软件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