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电机还会痛下去吗

发布日期:2024-03-05·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武新苗 编辑:张彦武
记者:武新苗 编辑:张彦武

作为汽车转向系的核心部件之一,如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已逐步成为乘用车领域的标准配置,其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也被提上了日程。
  EPS普及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作为汽车转向系统的一个类别,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的转向需求,使用电机代替液压助力提供所需的转向力。EPS主要由ECU、电机、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转向管柱等零部件组成,其中,ECU和电机为主要部件。
  “目前来看,在国内乘用车市场,EPS渗透率已非常高;在商用车领域,一些轻卡也已开始尝试配装EPS。在中重卡领域依旧以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为主。”隆中电机技术(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利向笔者表示。
  EPS的市场空间可观,也为该系统中作为关键部件的电机带来市场增量。相关研究显示,电机作为EPS系统的核心动力源,约占汽车转向系统成本的20%。未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和EPS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EPS电机市场将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EPS电机总销量预计可达2514万套,总装配率达93.54%,其中,燃油乘用车EPS电机销量为1563万套,较2021年有1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EPS电机销量达950万套。
  “电机在EPS系统中的成本占比较高接近20%,未来其重要性肯定会越来越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转向器分会秘书长李琦指出,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转向到液压助力转向,再到电动助力转向的过程。2010年后,电动转向器有了较大发展,早期电动转向器以有刷电机为主,2015年后逐步开始采用无刷电机。2019年以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除一部分A00级车型外,几乎所有的乘用车电动转向都已采用无刷电机。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无刷电机是EPS系统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智能驾驶的必备条件。
  国产替代的三大“门槛”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一直以来,在转向电机方面,国产化率不高是当下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所需要的转向电机大部分依赖外资品牌,由于生产规模、研发实力等各方面的优势,外资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乘用车电动转向器以博世、采埃孚、捷泰格特为主,这些外资品牌的转向器主要采用德国及日本企业生产的无刷电机;自主品牌转向器目前占比尚未超过30%,这其中还有部分产品采用的是外资品牌的转向电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无刷电机的国产化率可能只有10%~15%。”李琦分析道。
  正因如此,转向电机的国产替代有着广阔的市场增量。中泰证券研报指出,EPS电机是汽车转向系统核心零部件,外资品牌占比超80%,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为市场新进入者提供良好机遇。相关研究机构甚至预判,随着国内转向电机市场的成熟发展,若考虑国产替代,国产企业挤出日本电产50%的份额,则国内企业有超1700万台的拓展空间,至2025年市场份额有望达到33%。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清醒地认识到关键领域国产替代的重要性,产业链的觉醒也让国内电机企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其他各方面因素,使下游企业对自主可控产生更高需求,以前国内整车企业在EPS系统中采用外资品牌的电机居多,不过目前采用国产无刷电机已逐步趋势。随着国内主流车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为国内电机生产企业带来的市场增量十分可观。”杨洪利说。
  可见,无论是从潜在市场需求层面还是供应链及成本可控的需要,国内车企对于零部件自主替代的诉求越来越强烈。那么,目前转向电机的国产替代究竟堵点在哪儿?
  “具体来看,无刷转向电机有4大难点,一是EPS无刷电机对设计要求比较高,对于国内一些企业而言,从有刷过渡到无刷是比较难的;其次是制造门槛较高,这包括制造工艺和产线投入,汽车无刷转向电机的产线投入以千万元起,如果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线,则投入达4000万元左右;工艺方面,转向电机对零件的精度和产品一致性要求比较高,一旦工艺不过关,电机的不合格率就高;此外,供应商管控也很重要,因为电机与其他传统的汽车机械部件对供应商所生产的零件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从事EPS电机的生产企业屈指可数的原因。”杨洪利说。
  对此,李琦表达了一致看法,无刷转向电机的门槛相对比较高,对设备、工艺等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产业投资需要形成一定规模,只有当规模效应形成后,才具备竞争优势。
  打通下游产业链 撕开国产替代的口子
  目前来看,国内转向电机产业发展的“痛点”依然存在,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在该领域加大投入,EPS电机的国产化进程正逐渐起步,不少国内企业陆续宣布取得一定进展,并通过与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的合作抢占市场。
  在国产替代的进程上,从技术储备到量产装车,成本与盈利能力成为重要突破口,也是自主企业打通市场的核心逻辑。对此,李琦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自主无刷电机在产品方面与外资品牌的差异已越来越小,不过,无刷电机本身虽然很重要,但作为标准品或通用件,下游企业对于无刷电机的最终考量还是基于成本和服务。
  今后,随着控制器和电机从分体式走向平台化、一体化,在产品定制化开发的趋势下,将为自主电机品牌带来竞争优势。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转向电机的国产化离不开下游转向器企业的自主化设计。
  “自主无刷电机的发展,要结合自主电动转向器的发展来谈,未来2~3年,还是要重点依托国内自主品牌转向器的发展进行开拓,当然,在此期间,我们的无刷电机企业也可尝试和外资品牌进行接触,凭借性能、成本、服务等优势加快打入一级供应商的速度,实现突破也是有可能的。”李琦认为,一级供应商的发展,将会带动包括电机和电控等相关行业的提升,一旦形成规模,自主品牌占据成本优势之后,自主无刷电机的产业化发展会越来越快。
  “从长期来看,转向电机国产化率的提高,将进一步缓解EPS企业的成本压力并提升其竞争力,进一步带动国内产业链的发展。”杨洪利也表达了一致看法。
  展望未来,从转向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底盘正迎来加速变革,线控转向技术被视为实现高阶无人驾驶的必由之路,成为转向系统迭代升级的重要技术趋势,也成为汽车产业的热点之一。
  自主零部件供应商也从这一趋势中窥见到新发展机遇。
  “线控转向仍需要电机提供转向助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以及智能化、高端化的快速发展,在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对新型转向电机的需求也会更强烈,国产厂商凭借快速响应能力与新技术研发的高配合度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杨洪利说。
  “线控转向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无刷电机的增量,不过,线控转向的发展也对无刷电机产生了新的要求。”李琦进一步表示,此前,电机更多承担的是助力输出的功能,但是线控转向下,电机还要模拟传递路感,因此,电机的性能参数会有一些差异。不过,更难的在无刷电机之外的控制层面,也就是近年来我们讨论最多的芯片类和算法类,成为技术层面的瓶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