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首任总裁王伟良:老将引领新传奇,百年博世迎来最大变革
2024年1月29日,博世在安徽广德举办了第九届智能出行创新体验日活动,本届活动的主题为“共塑智能出行新时代”。现场展示的博世车辆运动智控系统、泊车软件解决方案、独立式热管理系统和电驱系统让人感受到了博世在面对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时的决心与底气。
除了充满科技感的展品之外,博世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正式“浮出水面”——2024年1月1日起,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在重组后正式定名为“博世智能出行集团”。这一重组是这家有着138年历史的传奇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结构性变革。此次,新的董事会成员也悉数亮相现场。全新的组织架构、全新的领导层、全新的愿景以及全新的使命,似乎更是一种“宣誓”,昭示着博世应对汽车行业新变局的信心与勇气。《中国汽车报》记者在活动现场对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进行了一次专访。
《中国汽车报》:我们了解到,您在博世体系内耕耘多年,此前担任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我们关心您来到了新的岗位,有哪些新挑战?
王伟良: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记得我在接手博世动力的时候,业务规模大约37亿元人民币左右,发展到最近,(博世动力业务规模)接近300亿元,员工规模也发展到5000名左右。而博世智能出行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员工数量超过3.5万人。如何让我们的业务做得更好,让我们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组织角度来看。我们正在拥抱着汽车产业的转型时刻。国内的汽车行业变化“一日千里”。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很多品牌脱颖而出。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我们也观察到各家整车企业奋勇向前,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博世而言,我们察觉到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基于我们对汽车行业的深刻理解,关于变革的方向,我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推演和论证,而新的组织架构开始运作,也代表了我们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谋定而后动”,我们的挑战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转型速度。我们坚持三条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根本”,这就需要培养更多原创性的工程技术人员,打造出更多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汽车报》:博世智能出行集团运行至今,此前各业务板块的融合情况如何?
王伟良:博世在中国深耕多年,我们各个事业部的基本战略和运行是非常良好的。因此作为董事会我们有很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方向不是去改变现有的成功部分,而是聚焦那些薄弱环节,并成为变革者。我们董事会也对自己有新的要求:“更快、更好”。更快,就是要更快推动我们的业务创新、更快推动产品研发、更快推动对客户的服务。更好,就是要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提供更强大的赋能。以更微观一些的层面来举例,首先是注重平衡性。例如智能驾驶领域,从低阶到高阶,市场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对成本的接受度也有巨大差异。我们需要平衡不同技术路线之间远景与迭代的关系。其次,我们会更加注重基础性的领域。例如整车运动控制,我们会努力推进全域的软硬件融合。第三,我们会以汽车软件、操作系统为抓手,结合整车企业的需求,帮助行业迈入智能化的算力时代。
《中国汽车报》: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我们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博世智能出行将如何帮助这些中国OEM?
王伟良:我认为我们将能够从三个方面帮助中国的整车企业。第一个层面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博世拥有全栈式的软硬件能力以及在全球汽车市场所积累的经验,能够与客户一起探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测试标准、技术要求,找到最适合客户的解决方案。其次,我们能够在客户海外建厂的过程当中提供相当多的帮助。我国汽车出口业务体量近一步扩大,要‘稳得住’,更要‘上得去’,因此未来在当地设厂势在必行。而博世工厂是全球化布局的,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制造经验可以与客户分享。第三,我们遍布全球的网络,能够帮助国内的客户解决售后问题。
《中国汽车报》:我们发现汽车芯片在近年来遭遇供给波动及其他因素影响后,国产化替代如火如荼。博世如何看待整车企业的这种芯片国产化替代浪潮?如何帮助整车企业实现?
王伟良:我坚定地认为我国的半导体技术会不可阻挡地成熟起来,这个趋势是一定的。也因此,我们博世很早就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来支持客户进行芯片本地化。我们博世华域的产品中已经有应用国产芯片的成功案例。
更进一步来看,我们国家有巨大的市场,这是国产化芯片必然能够发展起来的优势之一。博世在其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博世专业的经验,帮助整车企业验证国产芯片,共同助推国产化芯片的不断成熟、上车。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在做,还会继续做下去。
《中国汽车报》:我们关注到国内商用车行业有非常强的电动化潜力和动力。您如何看待我国商用车的电动化前景?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博世是否会有倾向性?
王伟良:关于商用车的电动化一定是围绕着节能、减碳、可持续等宏观方向展开、推进的。博世对技术路线并没有倾向性。如果说有偏好,那么博世一定偏向不同应用场景下效率最优的方案。
同时,我们在非常广泛的领域内进行布局。围绕电动化,我们聚焦电驱动、电控系统;内燃机方面,我们追求更高效率,这当然包括混动等形式在内;同时我们也对清洁能源进行了储备。在这些领域中,博世都是当之无愧的赋能者。
我想额外提一下的是氢能。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特点与商用车(干线物流)的场景特点匹配度非常高:运行里程长、功率密度要求高、基础设施相对固定。我们对氢能的前景也非常乐观,在无锡、重庆都有与FCEV(燃料电池车)相关的项目。同时,我们在产品的研发设计中,并不是以国家补贴为“指挥棒”。我们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聚焦产品竞争力。根据我们的推算,如果我们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低以及氢燃料价格的下降幅度达到预期,那么FCEV路线的商用车TCO(总拥有成本)将会显示出比传统柴油内燃机车辆更大的优势。也基于此,我们希望行业尽快打通试点城市的孤岛,并审慎出台补贴政策,以共同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