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 || TÜV 莱茵周亮:汽车电子部件车规级芯片电磁兼容评估方法

发布日期:2023-09-27·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王金玉 整理 编辑:李沛洋
记者:王金玉 整理 编辑:李沛洋

以“链启芯程·智造未来”为主题的“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指导,《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爱集微承办,于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福田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峰会坚持行业领袖峰会的高端定位,全面助力产业间深度融合与创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科技创新新生态。

峰会现场,多领域、多视角开展的20场特色活动,囊括主峰会、技术研讨、项目路演、专业展览、交流盛宴等,汇聚政、产、学、研、用、投等多个产业圈层,围绕全球及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热点展开交流,峰会重点聚焦新技术、新趋势,深入剖析汽车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百个精彩纷呈的演讲,共同呈现出一幅专业而全面的思维图景。

其中,在9月26日举办的“汽车电子部件及车规级芯片专场”,TÜV莱茵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项目经理周亮,做了题为《汽车电子部件车规级芯片电磁兼容评估方法》的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我是广州莱茵的周亮,在广州莱茵工作11年,从事电磁兼容检测。

TÜV莱茵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项目经理 周亮

今天我会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介绍,第一个是汽车电子部件芯片测试的现状;第二部分是汽车电子部件芯片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这部分主要是聚焦在技术上面,第三部分讲讲TÜV莱茵在电磁兼容检测方面的能力,我们能做哪些东西。

先说一下行业的状况。目前,对车规级芯片的评估借鉴了零部件的评估方法,主要是从5个领域来评估,分别是电磁兼容、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可靠性和测试评价。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从电磁兼容评估芯片。汽车的芯片总共可以大概分10类,根据汽车芯片的功能,我们可以分为控制芯片、计算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其他芯片。这么多芯片并不是说所有的芯片都能做电磁兼容的测试,目前我们接触到的主要是通信类的芯片做电磁兼容的咨询比较多。

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芯片的电磁兼容的法规,目前借鉴的是国际的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国内的测试资源现在也不太多,有部分的实验室具备了一些检测的能力,这个检测的经验老实说还不太丰富,莱茵公司是其中一家能做芯片电磁兼容检测的公司。

第二部分是芯片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介绍。要评估的芯片电磁兼容,要做哪些测试?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了,目前已经上到了G赫兹,这也是结合到现在的一些应用场景,功能越来越强大了,速度越来越快。随之带来的电磁兼容的问题也越来越恶劣,产品集成化越来越高,给电磁兼容工程师整改的空间不多了。现在产品很成熟,我们面对的问题又更严峻,那怎么办?从常规的手段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再往上层去寻求解决方案,那就是说,在芯片级别的时候就要考虑电磁兼容的问题。

电磁兼容这个问题其实从源头处理的话,它越容易,成本越低,厂家、零部件供应商对高性能的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如果一个硬件工程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芯片,对通过电磁兼容测试是事半功倍的。目前,部分国内外的芯片厂家已经开始自主做电磁兼容的检测了,部分已经在出厂的报告上提供EMI的报告、EMS的报告,芯片级的电磁兼容是一个新的领域。IEC其实在1990年就已经开始在研究这个标准了。目前主要有四大方面,第一是EMI测试标准,参考的是IEC的61967系列的标准;第二大类是EMS的测试标准,参考的是IEC62132一系列的标准,有-1、-2、-3,一直到-8;第三类是脉冲类的测试标准,参考是IEC62215;第四是ESD测试标准,参考ISO10605。接下来我就这四个部分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的测试是怎么做的,怎么评估我们的芯片电磁兼容的问题。

射频类发射的测试,就是EMI测试,这个测试方法参考了IEC61967-4直接耦合法,右边是一个测试的框图,在下面的部分就是test letwork,是一个测试的电路,我们把芯片装在电路上进行测试,里面有一个端口,EM123是被测的端口。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不同的芯片的引脚不一样,我们针对每个引脚测试MI测试。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我们零部件级别,主机厂对发射是比较关注的,为什么?因为车上有很多无线通讯的设备,如果产品干扰了这些无线通信产品的正常工作的话,对用户的体验是非常差的,比如我要听广播的时候,收音机有滋滋声,或者我打电话的时候,信号不好,这些都有可能是电磁兼容的问题,可能是车上的其他零部件产生的电磁发射造成了同频干扰,导致我想使用这个功能用不了,所以这个是主机厂很关注的,倒逼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解决这个问题。零部件供应商解决不了,就只能再寻求上游,芯片,现在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会要求芯片厂家到现场来支持,过主机厂的电磁兼容的问题。

芯片级的测试,测试频段从0.15M到1千M,这个片断老实说不高,为什么?因为这个标准1990年就开发出来了,现在2023年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上的电磁辐射测试频段已经上到6G了,所以这里面是有一些gap。根据芯片的使用场景,会分成不同的工况来评估它的EMI的情况,有正常工作,还有它在休眠时的EMI情况。这是我们实际的测试布置图,这个布置图还蛮简单的,下面黑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的测试芯片,这有一个射频线,接到我们的频谱仪上,根据标准制订的测量带宽,测量时间,射频线接到不同的耦合端口进行测量。评估它的频谱是否能满足标准要求的限制,标准会制订一系列的限制,法规制订的限制,这个限制是不允许超过的,如果超过的话,证明是有对外辐射导致其他样品失效的风险,所以我们在评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在限制以下,它的发射量越小越好。

根据我们的测试经验,我们做过一款lin芯片,lin是高低变化的波形,并且还是快速变化的,对于快速变化的波形其实是骚扰原来的,变化得越快越容易发射出来。在整车上在这个频段,主机厂对骚扰是有要求的,不能太高,那怎么办?如果等到到了零部件级别去考虑的话,可能那时候节点又比较近了,大家的压力会非常大,我们当时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这家芯片厂家在芯片级的时候就进行整改,把LIN通信的上升时间和下线时间,在不影响正常通信的时候,稍微降一点,让这个发声量降下来,满足法规的要求。

第二类,射频抗扰类的测试,这个测试是参考IEC62132-4直接注入法,右边的测试框图是我们的框图,也是针对不同的PIN计较进行干扰,这个和上面的测试不一样的是,发射的测试是指芯片在工作的时候,对外发射电磁波,这个电磁波发射得越小越好。同时,在工作的时候,因为车上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什么样的信号都有,外面的信号也会有干扰。我接收到这个干扰的时候,还能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外面有干扰,对我有影响,我罢工了,那在整车上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就是评估,实验室会模拟实际的干扰,主动注入干扰到我的芯片上面,看看芯片还能不能正常工作,测试频段依然到一个G而已,测试的等级最大功率在目前看来不算高,当然对芯片而言是够的,为什么?因为这是对芯片测试的,当芯片装到零部件上面的时候,它是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的,有很多级的滤波电路,甚至会加了屏蔽罩,这样能过滤很多的干扰。驻留时间,注入两秒、一秒还是10秒?标准要求是1秒,这个对应到我的零部件级别的测试,注入的时间是2秒,芯片级比零部件小一点,要求松一些,注入的时间是1秒。

调制的方式是两种,CW,CW是连续波,第二种调制方式是AM,就是调幅广播调制方式,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注入这个干扰,注入34DBM,需要找阈值,需要找到在这个干扰从36DBM慢慢降,降到它刚好出现问题,我再降一点,它又不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个功率值就叫阈值,这个阈值需要提供给厂家,甚至是主机厂来评估风险。同样的,根据芯片的使用场景,也是要做多种模式,要评估这个芯片在不同的功耗下电磁兼容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布置图,最前面的示波器抓的一系列的波形,后面这个电脑可以看到它的通讯是不是正常的,从两个方面来评估。

第三大类,脉冲注入测试,参考IEC66215-3异步注入法,同样也是对两个PIN脚都要注入不同的脉冲,我们注入哪些脉冲呢?这个脉冲和零部件级别的脉冲是吻合的,分别是脉冲1、2A、3A和3B,这些脉冲都是高频的脉冲,它的变化时间是微秒甚至达到纳秒级的,也就是说,在实测上,用电设备在整车的电网上是有非常多的,这些用电设备在起停的瞬间会产生一些损失的脉冲,这些损失的脉冲有的变化非常快,频率高,频率高容易发射,就可以通过空间耦合的方式来干扰芯片,电路很厚集的,因为如果通过线的话,可能有一些滤波电路已经把这些干扰滤掉了,但是我通过空间耦合的方式,通过电波是没办法滤掉的,测试等级我们评估了,看到这个芯片的测试等级和零部件的测试等级是一致的,它是class4,也是最高的测试等级。测试时间每个脉冲注入的时间是一分钟,这一分钟的时间老实说还不算长,零部件的这种级别的测试时间有的要达到一个小时,时间越久越容易出问题。根据不同的工况我们要评估两种模式,波谱模式和sleep模式,这是我们实际的布置图,最左边是脉冲发射器,右边黑色的是被测的芯片,直接注入到不同的端口上面。

再说最后一类,静电。静电是在电磁兼容里面与我们接触的是最近的一个测试项目,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一定很有感触,我们脱衣服霹雳啪啦或者我们坐车的时候开门都会啪的一声,手会有点痛。芯片产品也是同样的,只要人碰到上面,人是会带电的,那这个产品就会承受静电的危害。根据这个标准,10605里面,产品要施加静电,施加什么样的强度呢?是1千V还是慢慢对着端口进行施加放电?最高的等级是25KV,如果中间芯片很不幸打坏了,就不用再往上增加了,我们计入此时的值,这个叫做芯片能承受的最高的静电放电等级。放电模块330欧,15爱T,这个放电模块是模拟人体的放电参数,芯片从生产、包装、运输、装配整个流程,只要有人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承受到静电,所以这个静电就是要模拟各种情况。不同的场景下,我们的人体所储存的电量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芯片装在车上的时候,对这种通讯类的芯片,比如CAN、LIN往往是诊断口,用户在升级的时候很有可能手碰到这个端口的,这个情况,端口是导体,手碰到端口,顺着导体直接打到了芯片上。目前,零部件的放电等级对于PIN脚会松一些,最高目前是做到8KV即可,所以我们的测试找到这个芯片能承受的最高的静电放电的等级即可,终端目的就是主机厂,主机厂会根据这个等级来评估,来看是否接受,每一个私家的等级,我们的放电次数也是要有定义的,因为静电是有累计效应的,不是一枪就有问题的,一枪可能没有问题,打3枪、5枪、10枪,打越多可能越有问题,我们不需要评估很多次,打100次很好,但是会质量过剩,根据这个标准只用打3次就ok了。我们考虑芯片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把芯片放到一个测试的板子上进行放电,中间的板子就是芯片,焊在这个板子上,会引出不同的pin脚。最右边这个是静电枪,对不同的pin脚进行放电,我们要打3枪,每一枪打完之后会有残余的电荷存在放电的端口上,所以我们需要左边这个黑色的刷子叫静电刷,把残余的电荷释放掉再打下一枪,这个评估才是客观的,否则会有残余的电量在里面,本来我已经打了3KV,有残余的电量在上面,可能实际已经是6KV了。

这是芯片级的几个测试,这四大类测试我们再总结一下,EMI、EMS、脉冲、静电,这四大类测试对应到零部件级别,基本上是能涵盖,的但评估的方法相比的零部件会少很多,所以芯片即使过了,并不代表装载零部件上这个芯片不会有影响,因为它还有其他的评估方法在芯片是没有做测试的。

接下来说说我们TÜV莱茵电磁兼容的能力。目前,我们电磁兼容实验室的服务范围有零部件的测试,包含芯片级的测试、产品级别的测试,还有EMC整改、测试计划的编写,现在的电磁兼容检测在国内是越来越成熟了,主机厂对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测试开始前都需要制订完善的测试计划,根据测试计划执行测试,有一些供应商可能不清楚我该怎么做测试,我们实验室可以提供编写测试计划的服务。接下来的部分是电磁兼容检测人员的培训,我们在2010年开始做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检测,华南区是头一批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最开始大家是做民用的,慢慢转到汽车领域,还提供最新标准的解读。我们在这个领域有十几年,接触到了非常多的国际标准和主机厂标准,可以提供标准的解读。还可以提供实验室建立的咨询,以及我们最近正在推的TÜV mark或者China mamk的服务,莱茵会和客户一起针对产品制订一个标准,通过这个标准之后可以打莱茵的logo,有莱茵的品牌做背书,在上市的时候作为一个卖点。

我们的测试场地,目前电磁兼容这一块在大中华区有三个场地,分别是广州、上海、太仓,建立了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我们的人员配置,在广州有20个测试工程师、7名项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就是负责项目的,我是其中一个。上海有10位测试工程师,4位项目工程师。太仓是最新成立的,去年成立的,10个测试工程师,3个项目工程师。我们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十几年,拿到了国内外二三十家主机厂的认可,在华南区应该是最多的,有大众、通用、一汽、吉利、长安、广汽等,我们测试的类别,除了芯片级的测试,我们还可以做零件级别的,高压的产品可以做,电磁包、车载OPC、电驱,电气测试方面的能力。我们有全套的ISO16750,大众的是VW8000,高液压比较主流的是87303,AW的。前面介绍了芯片级的测试,EMI就是辐射发射,芯片级只用做到一个G,1千兆,零部件做到6个G的发射,这就是我们做辐射发射,EMI的场地,这个叫电波ANS,这个白色的泡沫都藏着能稀释电磁波的材料,这个造价不便宜,两三百万元一间房子,不包含其他的设备。

这个场地原来是我们做EMS的场地,EMS和EMI其实两个是共生的测试项,EMI是对外发射,EMS是外面对我发射,所以两个是双公的方式。在同一个场地,用到的设备不一样,EMI用到功率放大器以及大功率的天线,目前抗绕度EMS也是可以做到6个G,现在国内95%的主机厂做到6G就可以了,个别的主机厂现在要做到10个G。

下一个测试是CI的脉冲类的设备,这个是零部件级别的测试,这个黑色的这一列是机柜,可以根据国际标准ISO7637做全套的脉冲,从脉冲1到脉冲51,用的是EMtest的设备,国内国外主流的厂家。

最后再说一个我们的静电放电,静电放电不管是芯片级还是零部件级甚至整车级,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测试项目,因为这个直接涉及到消费者,会非常影响使用体验,所以这个测试几乎是所有产品都要做的。我们配的也是EMtest的枪,我们实验室有两个测试台架,配的四把枪,因为这个设备很贵,也容易坏,一坏就要修很久,要配很多的枪,这就是我们测试的能力。

我们主要的客户是国内主要的主机厂,大的TI1厂家。

今天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