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有五薪火相传 青特依然在路上

发布日期:2023-06-12·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姚会法 编辑:李沛洋
记者:姚会法 编辑:李沛洋

自1953年我国在长春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到现在我国汽车已经发展了近70年。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连续十几年世界产销第一,从学习到合资再到自主研发,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极具竞争力的力量,并且逐步走出国门,出口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在不同阶段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一代一代汽车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地付出。

我国汽车70周年,青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特集团”)是开拓者、参与者、见证者。值此在中国汽车70周年华诞之时,《中国汽车报》社采访团队走进青特集团,旨在梳理、总结、回顾青特集团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与推动,探寻青特集团65年的发展创新之路。

65年风雨兼程 65年砥砺前行

创立于1958年的青特集团,前身为青岛市城阳人民公社修配制造厂,经过65年的发展,从一家制造农具,只有几十个人、几万元产值的小厂,到如今建成了以青岛为中心,拥有北京、潍坊、成都、太原、长沙、十堰等全国七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专用车1万辆,各种轻、中、重卡及大型客车系列车桥110万套,支承桥10万支、齿轮10万套、铸件10万吨的专、精、特、新企业。

这一路走来,对青特集团副总裁纪奕春来说感触颇多。

65年很长,长到了青特集团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和汗水;65年也很短,放在世界汽车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就是这65年,青特集团让全球客户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力量。

“我从1984年进入青特工作,迄今已39年,切身经历和感受到了青特的飞速发展和跨越升级,青特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实干和创新。”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纪奕春坦言,在65年的成长发展史中,青特集团瞄准每一次机遇,坚持技术创新与突破,依靠对产品品质与制造水平的不断追求,坚实完成了每一次跨越。

其中,1984年,“青特”前身———城阳机械厂被纳入省经济发展规划,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青岛汽车厂十个配件厂之一,更名“青岛汽车配件一厂”,拉开了“青特”进入汽车行业的序幕。

1987年,缘于董事长纪爱师对美国市场的一次考察,看着公路上各种各样的挂车、箱式运输车、油罐车等大型专用车,青特再次将眼光聚焦在了“特种汽车”上,并且随着第一辆特种车的试制成功,青特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0年前后。当时,国内双驱动桥还没形成批量生产,青特集团却看准了国家发展重卡的趋势,进军重卡双驱动桥领域。

2001年开始,企业搬迁至新工业园,特种车、驱动桥等产品在这一时期迅速占领市场,青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至此拉开了大发展的序幕。

截至2018年,在青特集团60周年之际,青特实现了第400万支车桥总成和第17万辆专用车的下线。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青特车桥以精工品质,不负所托地保障一辆辆游行彩车顺利驶过天安门,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制造”。

“我们董事长1972年入厂,用半个多世纪的执着与坚守,带领青特历经挑战也成功升级,实现了从农机修配到汽车铸件和农机生产、再到特种汽车和支撑桥制造、直至跨入驱动桥生产领域的历史跨越。”纪奕春感慨地说道。

打造核心“武器” 专注产品和技术持续创新

近两年,受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切换、“蓝牌轻卡”政策带来的消费观望以及房地产开发行业较冷等因素影响,商用车市场下行压力逐渐显现。从长远来看,支撑商用车增长的政策红利效用已逐步减弱。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1.2%,处于叠加因素的运行低位。

尽管商用车市场有所下滑,但青特集团的各项业务却依然坚挺。有数据显示,目前青特商用车驱动桥产品市场占有率16%行业领先;在专用车领域围绕市政环卫、市政电力、公路运输、工程四大细分市场,开发36个产品类别,120多个产品系列,走在了国内专用车领域的前列;同时青特集团2022年海外业务已实现超过20%的同比增长;连续两年入围山东民企100强……

青特是如何做到逆势增长的?在纪奕春看来,“优质的产品力和领先的研发技术永远都是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核心‘武器’。”近年来,青特集团持续发挥双闭环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努力推进车桥配套、相关零部件和专用车改装在整车企业的产业链闭环合作模式,在质量控制体系、技术研发体系、售后服务体系方面,青特集团主动与各大整车企业深度协作融合,进而提升整车性能,达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前瞻性技术拓展。

与此同时,青特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桥分会理事长单位,积极组织行业内骨干企业制修订《商用车辆前轴总成》等国家汽车行业标准30余项,为努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2021年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在此情况下,青特集团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坚持自主创新,注重前沿技术研究,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重载高耐久性轻量化冲焊桥壳关键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港口AGV车桥的研究及应用”等7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间断供电移动储能车”等5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而更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早在2018年便已进行研发立项的验证中心非但没有因为疫情的到来而延缓建设甚至被“砍掉”,反而是在疫情暴发的2020年上半年按下了建设的“启动键”。据悉,验证中心总投资将超过2亿元,具备新能源与传统车桥及零部件性能验证、专用车性能测试、标杆分析、试制试装、失效分析等功能的综合性验证中心。

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开启“数智”新时代

当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生产优质的产品不仅需要尖端技术,还需配备一流的自动化工艺装备。

面对智能制造的大潮,青特集团深刻理解智能化内涵,2012年就开始全力打造“全产业链信息共享和协同制造”平台,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打造出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供应、智能服务的“研产供销”体系,全面实现与用户需求“无缝对接”。

比如,青特集团引进美国、德国等国外最先进的工艺装备,对铸造、焊接、加工、涂装等工艺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升级,自主设计建成全国最先进的车桥生产线、铸造生产线和国内首条闭环生产控制技术的螺旋锥齿轮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智能化。

走进青特集团的制造车间,自动化铸造线、全自动机器人焊接线、桥壳自动化加工线、自动化装配线等映入眼帘,各工序在控制系统的加持下,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目前青特集团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及部分智能化。在大数据的助力下,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将各项生产指标直接反馈至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甚至人力资源等相关人员,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智能制造不仅是对原有产业链改造升级,更是对新产业链科学布局。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青特集团升级升链的步履不停。”纪奕春表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当前“智改数转”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青特集团始终紧跟国家工业发展步伐,拥抱数字化新浪潮,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扬帆“出海” 破解世界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内市场的“一举成名天下知”,青特集团的海外市场也做到了“百花齐放春满园”,成为了中国品牌扬帆“出海”的新标杆。

目前,青特集团已实现了与戴姆勒奔驰、斯堪尼亚、卡玛斯、新加坡港务局、杰西博、菲亚特、库卡、现代、大宇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

在商用车车桥业务板块,青特集团全球高端卡车集团业务洽谈覆盖率达95%以上,业内出海领先。特种车业务板块,除传统亚非拉市场外,青特集团已在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日本等高端市场实现了长期领先,为集团未来全球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也要有挑战世界顶尖技术水平的勇气,青特之所以能够在海外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实力的突破,技术的突破。”纪奕春回忆,2004年前后,德国戴姆勒在中国寻求新的供应商,青特集团初次与戴姆勒接触,并接受其对工厂的考察,最后却被告知与要求相差太远。为了满足戴姆勒对最新一代商用车的轻量化需求,青特集团计划为其制造壁厚11mm的轻量化桥壳产品。

“这一级别车桥技术水平最高的欧洲企业使用的是12.5mm壁厚桥壳,国内主流桥壳还是14mm壁厚,在不改变承载量的情况下,将桥壳壁厚在12.5mm基础上减少1.5mm,是在挑战世界顶尖技术。”纪奕春表示,最终在技术攻关小组的不懈努力下,青特集团以1.5mm的优势成为戴姆勒桥壳总成的优先供方,量产后更是获得戴姆勒大中华区最佳新供应商的荣誉。

与时俱进 勇担时代使命

“身处汽车行业,一定要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创新升级,这才是企业立足的根基。”在采访中,纪奕春一再强调,每一次行业的巨变,都与宏观局势、市场需求有关,企业的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创新升级。

当前,新能源的发展在行业里愈来愈火,也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全行业面临的新能源冲击,青特集团未雨绸缪,早在多年前就已积极进行新能源产业布局,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了多款新能源市政环卫、电力类的专用车辆及商用车动力总成产品,全系列产品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中。比如,在商用车电动化方面,青特集团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推出了潜心研发的电驱动车桥产品,以满足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家需要什么,时代需要什么,就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未来青特集团将重点建设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业务方面重点开展国际化运营,实现国内与国外市场‘双轮驱动’‘双翼同飞’。”纪奕春最后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