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吴志新:智能驾驶测评焦点从“合格生”转向“优等生”
6月1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召开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论坛暨智能驾驶测评成果发布会,《智能电动汽车测评蓝皮书(2021)》、《高级别辅助驾驶测评专项规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项规程》)及“自动驾驶测评专项体系框架”等多项智能驾驶测评成果同期发布。中汽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就此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
从拿下60分到选出“优等生”
《中国汽车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吴志新:近年来,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井喷式发展。从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及测试中心(CCRT)的测评结果来看,自主品牌平均得分与合资及外资品牌的差距较小,尽管在智能驾驶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但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还处于技术研发及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从技术角度来讲,在一些非常复杂的交通场景环境下,大家普遍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还比较担心,各方面的验证、测试也不够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智能汽车先“动”起来,不因标准或其他支持不完善造成技术研发止步不前,最终导致产业发展遇阻,是全行业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最近,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在部分城市或地区投放一些产品开展实际应用,此举可发挥比较好的作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实施了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与工信部前期准入和试点示范运行形成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中国汽车报》:CCRT对智能驾驶的测评呈现出什么特点?
吴志新:总体上,我国自主品牌车型的平均成绩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汽车技术和性能的提升,必然会经历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此次新发布的测评规程,未来将对相关标准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发挥尝试性的突破作用。测评规程落地应用,也会使公众树立起对本土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信心,进一步坚定企业推动产业未来发展的决心,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
上述测评规程与通常的国家标准不一样——国标是一个“合格”标准,换句话说就是60分的标准;测评规程更加关注能够获得100分的“优等生”。拿下60分是及格,而通过技术评价可以选出最优秀产品供用户选择,也有助于让企业的科技创新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以测评为抓手支撑体系建设
《中国汽车报》:《专项规程》将对我国智能驾驶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吴志新: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迅猛发展,为响应汽车行业的创新需求,为支撑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实施的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我们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历时两年多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测评技术和测评规程进行研究。
此次发布的测评规程,就是全行业倾心研究的成果。我相信,测评规程落地实施必将有力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同期出炉的智能驾驶测试成果,将引导企业在模拟仿真、功能安全及软件升级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全流程研发、测试和运行服务体系,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及安全保障体系,向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宣示并证明相关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总体来讲,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可能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过渡,从而不断在测试、验证、示范、应用的过程中迭代升级。我们将以专业化的智能驾驶测评为抓手,推动和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准入管理等体系建设,支撑汽车强国建设,成就和谐汽车社会。
《中国汽车报》: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创新的意义何在?
吴志新:由于智能网联技术的功能属性比较复杂,传统汽车的测试评价方法很难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产品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测试需求。所以,在传统测评方法基础上,我们补充了模拟仿真、封闭场景、实际道路三大支柱测试手段。目前,这一测试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市场的认可,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智能驾驶测评创新成果的推出,为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平台,为主管部门在该领域有效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提供试点经验和产品技术与质量信息,同时也为产品准入和企业准入条件的科学制定奠定了基础。
安全是底线 与时俱进并适度超前
《中国汽车报》:概括来说,中汽中心是如何参与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
吴志新:近年来,有关方面加大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中汽中心聚焦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需求,按照“智、测、器”的总体布局发展战略,着力从标准制定、政策支撑、测试评价等多个方向开展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分析,聚焦重点。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实践,全面梳理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和产业图谱,制定了中汽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总体发展战略。我们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为突破口,锚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安全漏洞库、安全攻防技术”,围绕标准法规、测试评价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研发和测试工具链等展开全面布局。
第二,投入巨资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在北京、天津、广州、武汉、常州、盐城等多个地区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虚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开放道路测试能力,在天津西青区建成“车联网先导区”,开展了大量的测试验证工作。
第三,借助一年一度在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东丽区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通过大赛检验科技成果、激发创新活力。我们还应辽宁省政府邀请,把赛事移植到沈阳市,激发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的活力,拉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创新生态。
第四,建立C-NCAP汽车安全星级评价,成为被全球NCAP组织认可、惟一代表中国的测试评价组织。面对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的蓬勃发展,几年前,我们组织全行业制定了ADAS测评规程,开展了大量的测试评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汽车报》: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评中,中汽中心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志新:过去16年,中汽中心打造了若干知名汽车测评品牌,比如,引领中国汽车安全技术进步的C-NCAP;再比如,中国版“消费者报告”——CCRT推出的“中国汽车高品质性能考题”。测评遴选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优秀车型,持续提升了中国标准的社会公信力与中国汽车的品牌影响力。
智能驾驶测评工作将关注的焦点从“合格生”转向“优等生”,并尝试回答什么是更好的智能驾驶技术问题。中汽中心发布的智能驾驶测评规程,贯彻“不安全无智能”开发原则,如果没有安全,智能汽车无法“驶”入千家万户,也不能保证公众的出行安全。
概括来说,智能驾驶测评规程以用车安全为底线,兼顾通行效率和舒适性,测评场景更贴合本土交通环境,难度上“与时俱进并适度超前”,助力人民群众享受安全、愉悦和高效的智能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