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化、具象化第三空间 2021GIVC智能驾舱论坛展开热烈讨论

发布日期:2021-05-11· 中国汽车报网 张雅慧 编辑:薛亚培
张雅慧 编辑:薛亚培

  从交通工具转向第三空间,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正在重新塑造汽车驾舱软硬件格局,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智能汽车的下一个潮流。

  5月8日,由《中国汽车报》联合九州国际举办的GIVC新出行方式下的智能驾舱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围绕“新出行方式下的智能驾舱”这一话题,各企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热烈参与,共同探讨智能驾舱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在欢迎辞中表示,以5G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汽车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随着软件重新定义汽车,原来既有的产业边界被打破,原有的整车、零部件企业也从纵深分工向网状协同融合进化。智能座舱作为汽车产品中连接用户的最重要节点,需要行业、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为用户提供一个能载人载物,具备生活、工作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第三空间”。

  ♦ 用户需求是导向 人车关系重塑使用场景  

  智能座舱不仅要兼容手机生态,而且要持续提升车机生态。智能座舱产品开发围绕人与车的关系,聚焦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独特驾乘体验,助力汽车成为更具人性关怀、精神价值和寄托的产品。  

  基于对用户使用场景需求的深度探索,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钟益林在论坛上发表了以“面向新出行方式下的’座舱’场景开发及架构需求”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如何满足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始终是行业讨论的重点,智能驾舱场景的开发,根本是要解决人的需求,根据具体需要还要区分基本需求和增值需求。而企业要实现的,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同步更新芯片、传感器、执行器及触控、显示等技术,促使智能座舱技术迭代进步,更好地与时俱进,满足用户不断更新的增值需求。

  而在实现场景落地和应对需求变化方面,比亚迪希望通过多重感知的融合,与其他企业合作,打造一套全新整车域控硬件平台及整车OS开发软件,结合智能座舱相关产品、兼容手机生态,利用云端计算,构建智能座舱未来移动出行,实现场景开发、用户体验、内容服务,真正打造千车千面。  

  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事业部中国区总工程师余道和在分享智能驾舱中人机交互研究成果时,也强调了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当前汽车产业,用户体验的好坏,已经成为终端用户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不同车厂、OEM和主机厂都在寻求独特性、差异化,而这种差异化可能就是其未来能够获取用户、赢得市场的关键。大陆集团在智能座舱领域中涉及多个领域,并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满意答复。“在做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的时候,首先考虑用户体验,而不是用什么样的产品,以挖掘用户需求作为一切环节的前提,是我们最重要的共识。”余道和表示。

  ♦ 人机交互多元化 数字智能是发展必然趋势

  随着用户、驾乘人员对于座舱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座舱未来将会向“座舱数字化”和“座舱智能化”的终端形态演进,几位企业代表也就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德州仪器(TI)中国区汽车事业部现场技术应用经理韩乃法认为,智能座舱是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渐复杂的落地方案,对传感器、芯片算法、线控速度以及座舱里的显示屏、摄像头、仪表盘,包括HUD(平视显示器)要求的视频输入源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一考虑,一个简单、协同、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议上韩乃发就TI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作了演讲,为智能座舱未来发展提出了与时俱进的TI方案。

  HUD作为智能驾舱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环宇发表了“新出行方式下的智能座舱HUD解决方案”的演讲,就当前HUD取得成果和未来技术研判做了介绍。他提出,智能座舱进入发展快车道后,HUD作为智能座舱中高效的人机界面窗口,已经成为智能座舱内除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仪表之外的第三块屏,同时也是智能驾驶在智能座舱里的最佳显示方式。华阳多媒体依托华阳集团汽车电子技术的支持,很早就开始了HUD产品的开发,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未来华阳多媒体将会聚焦新一代ARHUD技术的开发,寻求光学、软件算法的新突破。

  诺博汽车科技研发副总经理李哲哲在发言中对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作了深刻解读。消费升级、技术发展以及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政策驱动了整个座舱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诺博汽车清晰认识到传统车企Tier1往智能化的转型不外乎五个方向:直觉化、智能化与个性化的座舱交互,整体座舱再分配,全新的座舱环境,内饰智能化,座舱和互联服务,与此同时整个电子电器架构改革对智能化也起到极大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考虑,诺博汽车同步在规划更新的架构,通过座舱控制器一芯多屏的操作系统,从底层的SoC芯片,到中间虚拟层Hypervisor,到上层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以及最上层的应用层软件,努力构建整体智能座舱平台架构,形成独特优势。

  ♦ 软硬架构大变革 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

  智能驾舱技术迭代对汽车的技术和电子电器架构提出了新的革命性需求,域控制器、智能芯片、软件成为这其中的关键技术。

  任何前沿趋势的发展,技术都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但同时也是限制因素。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副总裁、车载智能交互产品总经理张宏志指出,由于计算资源不够、融合算法不完善,无法实现精准感知,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正处于“触屏交互”与“智能助理”中间的“多模交互”阶段,未来通过AI算力的大幅提升,企业间的技术融合发展,智能座舱将逐步过渡到“智能助理&人机共驾”,并最终成为“车型机器人”,完全解放人类驾驶时间。地平线对整个发展流程提供了可行的芯片规划路径,并将自己对芯片、AI的开发经验沉淀为开放工具,提供给更多企业,期待大家群策群力,早日实现智能座舱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同样耕耘于芯片领域,高通提出面对芯片性能档次欠缺的问题,未来可以通过软件OTA的方式,持续升级芯片性能。高通技术公司资深产品市场经理屠英浩表示,2021年初高通发布了第四代车载骁龙处理器,随着性能不断提高,芯片制程越来越走向细微化,功耗发热量也大幅减少,保证了产品的更佳使用性能。同时高通为大家提供各种异构计算模块,结合实时操作系统和开放生态系统,通过虚拟化的技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致力于为各伙伴企业提供可靠的底层方案。高通一直持续推动车联网的发展,从世界首辆2.5G网联车辆历经3G,4G,现在也实现了5G互联网汽车的首发,结合领先的CV2X以及多模融合的高精定位技术更好的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多重无线通讯整合的车联网终端方案。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座舱产品中心软件架构师马强分享了关于智能驾舱系统软件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随着电子电器架构向“模块化-跨域融合-车载计算机”路径的演化,智能座舱也发生了同样的演化,人与车、路与车、云端与车都产生了交互。“软件定义汽车是一个阶段性的观点,未来应该是硬件标准化、软件平台化”基于这一背景考虑,中科创达针对性地开发了智能座舱平台Thunder Auto OS,具有完全组件化、跨硬件平台、可配置性三大特点,并提供了与之配套的座舱域控制器硬件开发平台CDP,极大地缩短了客户的开发周期,并能帮助客户有效规避前期搭建平台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当前行业对域控制器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TO尹玉涛介绍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目前有两大主流方向:软件虚拟化、硬件隔离,各有优劣。未来智能座舱的架构可能也会沿着整车电子电器架构的发展方向,从分布式架构到域控制器架构,未来五年预计实现中央计算平台的架构,航盛电子旨在利用统一软件平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必须抓住这一关键窗口期。同时尹玉涛还提到,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对域控制器芯片的影响非常巨大,需要整个行业进行同步持续关注。

  现阶段,智能座舱已成为新一代汽车标配,吸引了大量新玩家跨界入局。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们对技术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主机厂、传统零部件厂商、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都在拼尽全力,未来,谁能掌握智能座舱的主导权,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李沛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