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是时候减少触屏依赖了

发布日期:2025-04-24·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郝文丽 编辑:黄蓓
记者:郝文丽 编辑:黄蓓

近日,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宣布,自2026年1月起汽车将实施全新评级标准。此次标准调整着重强调车辆必须配备物理控制装置,旨在进一步提升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据称,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功能被集中整合到中央触摸屏上,这极大地增加了驾驶过程中的分心风险。新的评估标准意在凸显物理控制装置的重要性,从而降低驾驶员在行车时对屏幕的依赖程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触屏技术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当我们沉浸于触屏带来的便捷与炫酷体验时,其隐藏的弊端正逐渐浮出水面,愈发明显地警示着我们:是时候减少触屏依赖了。
  近年来,触屏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调节空调温度到切换音乐,从设置导航路线到查看车辆信息,几乎所有的功能都能通过中央大屏幕搞定。这本该是科技赋能出行的美好场景,但硬币的另一面,过度依赖触屏也正带来困扰。大量功能被集中整合到中央触摸屏上,使得驾驶员的视线不得不频繁地从道路转移到屏幕上,手上的操作也变得复杂繁琐。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驾驶过程中,每一次视线离开道路超过2秒,事故风险就会成倍增加。当驾驶员全神贯注于屏幕上寻找某个功能按键时,前方路况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危险便会接踵而至。而且,触屏操作需要一定的精准度和注意力,相较于传统的物理按键,驾驶员在驾驶时使用触屏更容易出现误操作,不小心按错了又得手忙脚乱地重新选择,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驾驶过程中的分心风险,为行车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不仅如此,触屏的过度使用还会降低驾车舒适性。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难免会产生颠簸,此时想要精准地点击屏幕上的小图标就变得异常困难,驾驶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另外,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也容易疲劳,尤其在夜间驾驶时,屏幕发出的强光还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适应能力,干扰对车外环境的观察。
  面对触屏依赖带来的诸多弊端,车企必须要重视,并作出相应改变,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屏幕的“时髦”。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宣布自2026年1月起汽车将实施全新评级标准,着重强调车辆必须配备物理控制装置,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车企应意识到,安全永远是汽车设计的首要考量。在追求科技感与智能化的同时,不能舍本逐末。
  物理控制装置有着触屏无法比拟的优势,凭借触感和位置记忆,驾驶员无需转移过多视线即可操作,眼睛可以始终关注路面。车企应重新审视车内交互系统的设计,合理分配触屏与物理控制装置。对于一些常用且关乎驾驶安全的功能,如灯光控制、雨刮器调节、紧急制动等,或许还应保留物理按键;而对于娱乐等相对次要的功能,可以适当保留触屏操作,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更加智能、便捷且安全的人机交互方式,如语音控制技术。当驾驶员说出指令,车辆就能精准识别并执行相应操作,既解放了双手,又减少了视线转移,真正为安全驾驶保驾护航。
  当然,减少触屏依赖不仅仅是车企的责任,消费者也需慎重考虑。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容易被大屏幕、高科技触屏交互系统所吸引,将其视为车辆高端、智能的标志,却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的购车观念,在关注车辆科技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安全性设计。
  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明白在驾驶过程中每一次分心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当车辆行驶时,尽量避免操作复杂的触屏功能,避免在行车途中频繁摆弄屏幕。只有消费者从自身做起,积极配合车企的安全设计,才能真正减少触屏依赖。
  总之,触屏依赖的弊端已经不容小觑,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关键时刻。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只有坚守安全底线,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平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