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 既要发展又要安全,行稳方能致远!

发布日期:2025-04-21· 中国汽车报网 桂俊松 马鑫 执笔 编辑:李沛洋
桂俊松 马鑫 执笔 编辑:李沛洋

图片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向业界传达了全面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监管的声音,引起业界巨大反响。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强监管时代的开启。

此次会议强调的文件,全名是《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文件征求意见稿其实早在去年8月份即已发布,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在该征求意见稿中都有体现,并启用了“组合驾驶辅助”这样一个核心概念。文件的正式发布是在今年2月份,相关方面还组织了专家进行了深度解读。但彼时,文件发布引起的业界反响并没有那么大,几乎淹没在了“全民智驾”狂欢的巨大声浪之中。

但今天,情况明显不一样了。一个强调文件执行落实的“推进会”,就引起了如此广泛的社会反响,充分说明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问题,已经触动了产业神经、社会神经,并加速促成了产业共识和社会共识的形成。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推动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其中伴生的问题,我们相信也再清楚不过,但很多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未雨绸缪,也需要适当的时机,否则推进起来,终究是有难度。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合适的时机,往往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且往往由“好”的方面衍生、伴生而来,而且,往往还是多方“共谋”的结果,总之,有些复杂。其实,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这么多年来,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一直处在狂飙突进之中,我们取得了新能源汽车这个“上半场”的胜利,并快速进入到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下半场”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正向引导,企业争奇斗艳,消费者积极热情,从而形成了多方合力,确立了我们的产业领先优势,也增强了我们建设汽车强国的高度自信,成就万众瞩目、举世公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的方面。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短时期取得巨大的成就背后,无疑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比如恶性内卷的汽车产业生态、相互攻讦的互联网舆论生态,等等。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无疑必须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考察,由此我们也会获得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更辩证理性的认知。譬如,对待明星企业家们,我们不能由此前的崇拜,一下子又变成口诛笔伐的对象,仿佛他们就是问题的罪魁祸首,如果这样,就将问题情绪化、简单化了。一切尽在结构之中,企业、企业家也是!

其实,造车是件极其严肃、专业严谨的事情,必须遵循汽车产品、产业的专业逻辑!造车可以有互联网思维,但互联网思维是赋能而非替代!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一次产业大转型,但它并没有改变汽车产品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汽车产品对安全的严苛要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同样需要工匠精神,而不能一味娱乐化、流量化。工信部的监管文件和推进会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那里面对于过于强调互联网思维的人来说稍显陌生的语言,其实体现的正是汽车百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以及它对质量、安全的深深敬畏!

我们相信,加强规范和严监管不会阻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相反,只会让它发展得更好更健康,更具可持续性,至少,不会因为大规模安全问题而导致发展进程的中断,从而实现纵向上有序衔接、横向上高效协同、发展上层层递进。反之,如果掩饰浮夸、急躁冒进,留下巨大的规模性的安全隐患,则随时会造成消费者的信任透支,最终欲速不达,付出换道赛车的历史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谨慎原则,强化安全监管,保持安全冗余,走好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更要打牢技术基础,培养好消费者习惯,让法律规范跟上,让消费文化跟上,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最终达到理想彼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