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史上最严车检”传闻背后的真相与反思

发布日期:2024-12-19·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海天 编辑:陈伟
记者:张海天 编辑:陈伟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条消息都可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并迅速发酵。
  近日,关于汽车年检中OBD检测的传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10年以上老车可能被强制报废”“燃油车年检增加OBD新规”“收音机等不正常就过不了车检”……大量自媒体的解读让不少车主忧心忡忡,甚至对车辆年检政策闻之色变。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些传闻,便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误解、片面以及过度解读。
  OBD检测全称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其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监控车辆的排放情况,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符合环保排放标准。早在2019年11月OBD检测开始在全国实施,至今已实行5年。然而,由于该技术专业性较强,对于绝大多数车主而言晦涩难懂,因此当5年后,一些自媒体为博眼球、追求点击率,而刻意夸大OBD检测的严格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时,依然容易让车主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尤其是那些使用年限较长或维护状况不佳的车辆,车主会担心因为无法通过OBD检测而被强制报废。
  这种担忧并不难理解,作为开支占比较大的消费品,汽车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产,强制报废无疑会给车主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但这些担忧显然是不必要的。正如前文所言,OBD检测并非新规,从开始执行至今,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的监测数据,燃油车的OBD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多数车辆都能够顺利通过年检。而对于那些因维护保养不到位或存在污染控制装置问题的车辆,只要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同样可以顺利通过检测。盲目报废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笔者认为,部分自媒体对政策夸大其词,引发车主的心理恐慌,其背后映射出的是消费者对燃油车未来的隐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给传统燃油车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在以旧换新、限制低排放标准燃油车进城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燃油车主的担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用燃油车将全面淘汰。根据当前政策,对于国四标准实施前(2011年7月前)生产的乘用车,年检时仅需通过尾气排放测试。而对于OBD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也并非需要花重金对其改造或强制报废,车主可通过向4S店或其他专业维修机构寻求解决办法。
  此外,随着新能源车型保有量的提升,对新能源车型的OBD检测也将提上日程。8月,国内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检测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出台,新规程改变了新能源车辆年检的内容和方式,新增了OBD检测项目,将于明年3月1日起实施。可见,OBD检测并非“洪水猛兽”,它既不是专门针对燃油车的新规,也不是给在用燃油车单独设立的“紧箍咒”。
  OBD检测引发自媒体集体误读的原因也值得深思。首先,每逢年底总会有一些空穴来风的消息,如补贴政策调整、上牌新规实施等,故意给消费市场制造恐慌情绪。这些谣言背后可能与利益相关方有关,如经销商为完成年底销量目标、清库存,检测机构冲业绩等。其次,也不排除一些汽车检测机构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部分不法检测机构为了收取高额费用,会利用车主对OBD检测的不了解,诱导检测后出现故障码的车辆到指定地点维修,甚至通过手段故意使得车辆检测不达标,从而获取不法利益。此前,生态环境部曾通报过多起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涉刑典型问题。
  笔者认为,为消除车主们的疑虑和恐慌,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为车主建立直接获取权威信息的渠道。同时,也需要加大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机构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出具真实的检验报告。而作为一般受众,在获取信息时应当留意消息来源,辨别其可信度。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信传闻和谣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