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品牌整合助力降本增效

发布日期:2024-12-02·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玲玲 编辑:陈伟
记者:赵玲玲 编辑:陈伟

日前,吉利控股发布公告,将向吉利汽车转让其所持有的11.3%极氪智能科技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将增至约62.8%。同时,对领克汽车进行了股权结构优化,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极氪脱胎于领克,现在极氪又收购了领克,此次整合意在梳理两个品牌的管理,实现效率提升,避免内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这种品牌的整合并非个例,飞凡品牌此前也正式宣布回归上汽荣威旗下,进一步丰富荣威品牌的高端产品序列。飞凡品牌自2020年从荣威中独立出来后,曾以中高端市场的定位进行独立市场化运作。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飞凡汽车在销量上一直未能取得显著突破。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也面临着资源整合和优化的压力。在此背景下,飞凡品牌的回归成为了上汽乘用车发展的必然选择。
  曾几何时,“多生孩子好打架”成为众多车企共同的选择。尤其是汽车大集团,纷纷发布子品牌,例如长安阿维塔,上汽智己、飞凡,奇瑞星途等,意在通过品牌扩张寻求新机会,也是在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然而,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和竞争加剧,这种多品牌战略的弊端开始显现。多品牌运营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可能导致品牌间的资源分散和市场定位模糊。特别是在新能源市场普遍缺乏盈利能力之时,如果没有过硬的体系支撑,多品牌战略无疑会降低效率,增加成本。每个品牌之间相互独立,生产、销售、渠道都需要相应的团队和资金,在内部协调与成本控制上压力较大。
  实际上,在当前“内卷”严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果能集中精力开发出一款或几款能真正拉动销量的战略车型已经算是极大的成功。单一系列或单一车型实现销量突破,可有效降本并提升单车利润。可以看到,丰田的崛起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卡罗拉、凯美瑞等全球战略车型的规模化产销。
  从这方面看,特斯拉等新势力的做法值得借鉴。目前其仅有4款在售车型,其中Model Y、Model 3为热销走量车型,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也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据显示,10月特斯拉在华销售6.8万辆(含出口),其中Model Y销售4.2万辆,Model 3销售2.6万辆。这种集中资源打造爆款的策略,使得特斯拉快速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
  近年来,不少车企开始反思并调整其品牌战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品牌结构来提升整体竞争力。吉利和上汽的举措正是基于这一战略的转变,通过品牌整合,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强化核心竞争力,同时减少内部竞争,提高运营效率。
  特别是对于旗下品牌线众多的车企来说,通过合并相似的品牌和产品线,能够减少重复的营销和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供应链效率。这种整合策略不仅有助于简化产品组合,还能增强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集中资源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目标消费者,提升品牌忠诚度。在品牌整合中,车企应专注于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来吸引消费者,强化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共享平台、技术和服务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不过,品牌整合并非易事,面临着如文化融合、管理协同等挑战。因此,车企需要在整合过程中,确保不同品牌文化的和谐共存,同时保持品牌的独特性和创新力。此外,车企还需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排除会有更多车企加入品牌整合的行列中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