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出口和评测需及早应对E-NCAP新政
当下,国内上市的智能网联新车中控台大有去实体按键之势,触摸屏越来越大,虽然看着很炫,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去年8月,笔者和3位汽车界人士同乘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广深高速公路上体验其性能。途中碰到下雨天气,放慢车速之后没几分钟,中雨突然转为瓢泼大雨,无法看清两三米之外的路面。驾车的同行只得把雨刷器开到最高档,打开危险警示灯,在前车后面蠕行。不一会儿,前挡风玻璃就像糊了一张纸,雾气遮住了视线,蠕行也变得极为危险。驾驶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副驾驶的同行想帮他打开空调,往玻璃上吹冷风,驱散雾气。然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本是按下两个键“手到风来”的简单之举,顿时成了一道难题。这辆车虽然有一些空调实体按键,却没有设定温度和转换风向的实体按键。急切之中探索了两三分钟,我们才在中控屏上发现了有关功能,解除了行车危险。
正所谓“事不经过不知难”,此前笔者也和很多人一样,惊艳于特斯拉那样的几乎没有实体按键和旋钮的清爽的仪表台,甚至觉得那样带有一些科幻色彩,但此后笔者却感到多少有些可怕。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忍不住发出嘲笑之声:“你不会用语音唤醒吗?”说实话,在紧急情况下,语音唤醒的速度也没按键来得快。
所以笔者认为,就算是作为备份功能,智能网联汽车也不应该消除涉及安全驾驶的常用按键、旋钮和拨杆。智能座舱不能为了追求炫酷和科幻感而脱离实际,忽视驾驶安全这个基本要求。不得不说,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的一些智能网联汽车把绝大多数实体按键集纳在中控屏上,做法有些激进了,步子迈得太大了,甚至有点走过了头。智能座舱在设计环节需要改变炫酷第一、安全第二的指导思想。对于中老年人和新驾驶员来说,触手可及、一步到位的实体按键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近日有消息称,ENCAP(欧洲新车安全测试机构)表示,计划从2026年开始,所有接受安全测评的新车都必须有转向灯、危险报警灯、喇叭、挡风玻璃雨刷、紧急呼叫这5项功能的实体拨杆或按键;没有的话,不会给予受评车辆五星评价。E-NCAP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制造商以直观的方式使用单独的物理控制按键来控制基本功能,减少驾驶员视野离开路面的时间,从而促进更安全的驾驶。
促进,也只能是促进,因为E-NCAP只是一家安全性能测评机构,对车企并无强制约束力。但是,E-NCAP是一家世界著名的权威机构,在业界和消费者的心目中声望很高,在它那里得不到最高评价,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待那些拒绝安装实体按键的汽车的安全性能。所以,从市场层面看,E-NCAP对车企也有一定的强制约束力。特斯拉新款Model 3,把灯光、转向灯和雨刷等功能操作集中于中控屏,改为触控式反馈按键;再过一年,或许其欧版车就不得不改为实体按键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欧盟市场占中国汽车对外出口的38%,远超其他洲。欧盟委员会认为,2023年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占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8%,到2025年可能达到15%。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欧洲(不含俄罗斯)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02万辆。从国内外这些数据来看,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及早应对E-NCAP的新政。
现在,即便是一些传统燃油车,有些音响按键和空调按键都是一模一样的。在满足ENCAP要求的基础上,如果中国车企能够举一反三,全面检视之后改进实体按键设计,让驾驶员操控按键时无需低头看键,仅凭手感就能准确地摸到目标按键,行车安全性岂不更高?即便是E-NCAP不给予5星+或者5星++的评价,消费者也会以小见大,高看中国汽车一眼。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品牌美誉度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从小处着手的贴心度的持续提升,也是一个主要途径。
可能有人会说,AI技术正在快速进步,具有一步到位的优势,完全自动驾驶将很快到来,实体按键终将被全部取消。这样的想法显然有只顾未来不顾眼前的问题,要不得。让消费者冒着生命危险去接受安全性降低的技术和产品,态度是轻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积极使用新技术、用先进技术赢得竞争优势,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技术和产品必须通过足够严谨全面的实验证实其具有高度的成熟度、可靠性,且安全性必须是提高,而不是降低。
从2026年开始,E-NCAP的评测结果经国内媒体报道后影响扩大,实体按键的重要性很有可能成为国内消费者选车时的重点评价项目。笔者建议,中国的新车安全性评测机构也应该学习E-NCAP,把转向灯、危险报警灯、喇叭、挡风玻璃雨刷这4个关乎行车安全的操控部件列为必评项,至少应列为加分项。只有触控式反馈键的车,无论是C-NCAP还是C-IASI,都不应给予五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