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Stellantis要借“拿来主义”加速转型

发布日期:2023-11-01·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张冬梅 编辑:李卿
记者:张冬梅 编辑:李卿

继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后,又一家跨国汽车集团与中国造车新势力走到了一起。10月26日,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正式官宣合作。Stellantis将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成为后者的大股东,并在零跑汽车董事会获得2个席位。与此同时,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负责零跑汽车除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国际业务。
  对于注资零跑汽车的动机,Stellantis在官方声明中说得很清楚,即“借助零跑汽车技术先导的电动车生态系统,来帮助集团实现‘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动化目标”。Stellantis还表示,通过零跑汽车拥有的全域自研垂直整合能力,可以快速推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也就是说,和大众集团牵手小鹏汽车一样,Stellantis看上的也是零跑汽车的技术,尤其是其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和“四叶草”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
  当前,Stellantis急需先进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来帮助其加速转型。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相较于竞争对手,Stellantis在燃油车领域赚得盆满钵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109亿欧元,但其在电动化领域并不尽如人意,上半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6.9万辆,在其全球销量中仅占比约5%。按计划,到2030年,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销售的所有乘用车都是纯电动汽车,在美国销售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50%为纯电动汽车。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与按部就班的研发相比,对先进技术采用“拿来主义”似乎更有效一些。
  当前,反向合资趋势似乎正在兴起。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下,中国企业开始反向输出技术,不断有新的合资合作出现。例如此前的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大众集团与地平线的合作,这些合作主要聚焦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大众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利润支柱。
  与之相比,Stellantis与零跑的合作有所不同,主要聚焦海外市场。近些年,Stellantis在中国发展不甚理想,目前看也没有进一步加码中国市场的打算,声明中提到:“Stellantis集团将继续致力于其旗下在华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商业模式”,也就是说,Stellantis要借助零跑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来实现其在中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的产品转型和布局,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目前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电动汽车市场都在蓬勃发展,Stellantis自然不愿意错过良机。毕竟,一步慢,就步步慢。
  那么,零跑汽车能得到什么好处?首先,大笔资金的到账,可以使其现金流更为充裕。在尚不能实现盈利的情况下,现金流对于造车新势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零跑汽车,虽然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首度转正为1.2%,但依然存在巨额亏损。在这种情况下,Stellantis的注资,对于零跑汽车来说无疑是及时雨,至少短期内不用担心撑不下去了。
  其次,Stellantis的入股,对于零跑汽车的技术也是一种背书,不仅有助于其提升销量,或许也能使零跑汽车的技术输出之路走得更顺一些。今年7月底“四叶草”架构发布时,零跑汽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表示,零跑汽车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他提出,零跑不仅要做一家汽车公司,还要做一家技术输出公司。除了卖车,外供技术将成为零跑汽车的第二增长曲线,而此次与Stellantis的合作或将成为一个范例。
  最后,依托Stellantis在海外市场成熟的商业布局,零跑汽车可以大力提升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这将首先从欧洲市场开始。官方声明称,预计合资公司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对外出口业务。另外,合资公司还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也就是说,零跑汽车有望在欧洲等地开启海外本土化生产。
  不过,对于双方的合作,笔者也有一丝疑虑。按照协议,零跑汽车的出口及在海外的本土化生产都将由合资公司负责,而Stellantis持有该合资公司51%的股权。根据零跑汽车港股公告,合资公司将成为Stellantis的并表附属公司,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将由Stellantis委任。这意味着,未来零跑汽车海外业务的主导权或许并不在自己手中。
  此前,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不止一次暗示,应对来自非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加以限制,矛头直指中国车企。但与零跑汽车官宣合作后,唐唯实随即转变口风,声称Stellantis不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导火索或发起者,“调查不解决任何问题,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看来还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