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碳排放双控 天然气重卡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2023-08-31·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蒋春辉 编辑:李卿
作者:蒋春辉 编辑:李卿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从能源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锚定“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保障,对此,各行各业都要加以重视,先立后破,推进落实。
  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对碳排放双控已有相关要求。比如,对2030年陆路交通能源的指标要求为:“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其核心指标,是要求碳排放强度下降9.5%和石油消费达峰。
  实现交通能源碳排放双控指标的关键在于重卡。尽管重卡只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3%,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高达47%,只有实现重卡降碳,才有可能同时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和石油消费达峰的要求,这就需要重卡行业加速低碳转型。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不过,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处于“立”的纯电动重卡和氢燃料电池重卡受到行业关注和资本市场追捧,而液化天然气重卡没有得到资本青睐。与之相对,汽车市场却给出了相反的回应:上半年天然气重卡销售5.33万辆,同比增长163%,远高于纯电动重卡。为什么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
  笔者认为,这是一场资本与市场的博弈,也显示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先立后破”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市场的回应。上半年天然气重卡之所以热销,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价格推动。今年以来,柴油价格居高不下,液化天然气价格一路下行,动力燃料的价差为天然气重卡的市场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是车企的选择,这从公告变化可以看出。尽管国务院指明了替代柴油有电力、氢燃料、天然气3个方向,但节奏的把握还在于各车企的理解。公告车型的变化反映了各车企对市场未来的预判,也是其投资重点的反映。从公告车型看,2022年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近3/4;而2023年至今,各车企新能源车型降低了三成,清洁能源车型明显增加,其中第373批天然气重卡的公告数量达11个,占该期公告总数的29%。
  其三是市场的选择。以牵引车为例,有数据显示,与18个月前的数据相比,今年上半年降幅最大的是柴油车型,累计降幅近28个百分点;增幅最大的是天然气车型,累计增幅逾24个百分点;起伏最大的是纯电动车型,累计增幅2.4个百分点。按照“公平、效率与可持续”原则的评判,市场选择的结果显示:柴油车已步入衰退期(连续两年市场增长率降幅>10%);当前能够完全“立”起来的只有天然气重卡。
  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实践,销量数据验证了“先立后破”的正确性。天然气重卡就是“先立后破”的典型,不仅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各车企的肯定。今年上半年,天然气重卡销量占重卡总销量的10.9%,第一次突破10%的渗透率关口,市场有望快速飙升。
  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23.7%,其清洁、低碳、经济、灵活的属性受到不少国家的追捧。不过,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比不到10%,大规模应用并不适宜我国国情,有限的天然气还需“好钢用在刀刃上”。我国的天然气重卡技术历经十余年的不断迭代已臻完善,核心区域(黄河流域)的基础设施与市场氛围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天然气相对柴油的经济性得到市场的验证。如何将天然气重卡在黄河流域应用的经验进行推广,是各级政府部门与相关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
  笔者认为,天然气重卡不仅能为零碳的电动重卡、氢燃料重卡争取到更多的培育时间,更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利用的重点之一。随着碳排放双控机制的逐步深入,天然气重卡在碳达峰过渡期内的作用也将逐步增强,作为低碳转型过渡期的主力车型,天然气重卡能有效替代柴油重卡,因此我国应充分挖掘天然气重卡的潜力,走出一条低碳交通能源的新路。
  (作者蒋春辉系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低碳中心首席研究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