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雪上加霜,进口车市场谁最受伤?
从年销143万辆的历史峰值跌落到70万辆,甚至不敌2010年销量水平,中国进口车市场10年间缩水了一半以上,而且跌幅还在扩大。
2024年,中国汽车进口70万辆,已连续7年呈现下滑态势。2025年前两月,进口车市场延续下滑态势,汽车整车进口5.6万辆,同比下滑45.8%;进口金额300.4亿美元,同比下滑50.3%。其中,2月汽车整车进口3.6万辆,环比增长76.3%,同比下滑24.2%。
4月初,本就持续收窄的进口车市场又迎来“灰犀牛”事件:美国对包括进口汽车在内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而我国不得不做出应对。
即便没有美国加征关税的“灰犀牛”事件,中国进口车市场也在因消费需求变化而呈现自然萎缩,关税战导致的部分进口车价格暴涨,会否加剧进口车市场的萎缩,并继续探底?这让人不免产生疑问,究竟进口车市场的谷底在哪?
德系品牌以外市场影响尚不大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让全球汽车市场笼罩在充斥着不确定性因素的阴影中。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总税率已高达104%。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闹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由34%提高至84%。
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美方公布行政令,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对等关税”。
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4月12日起,调整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84%提高至125%。
美国加税,中国反制,却是德系品牌很受伤。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奔驰车型高达6.5万辆,其中GLE独占4.5万辆,GLS近1.5万辆。宝马X4、X7等车型进口量接近2万辆。中国采用125%关税,从美国进口的奔驰、宝马终端售价将直接翻番,消费者购车成本激增,销量锐减是不争的事实。
一位奔驰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奔驰GLE、GLS车价的涨幅现在还没有公布,现在店里卖的还是没有加征关税的那批车。他预计,加税后,上述两款进口车型的订单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潘秀娟则认为,加征关税对进口车市场的整体影响不会太大,毕竟受影响的福特、林肯、特斯拉、凯迪拉克等美系品牌的总体进口量并不高,而美系皮卡又多为平行进口方式销售,原产自美国的德系进口车将受重挫。关税战的负面影响将于今年5月在零售终端上有所体现。
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中车市场研究院工作人员何索佳表示,加征关税造成的进口车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对购买相关进口车产生犹豫,转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车或其他国家的进口车,这也将进一步影响进口车市场新格局的形成。
进口车市场止跌并非易事
受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崛起、进口车国产化提速以及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等多重影响,中国进口车市场自2017年实现124万辆销量后,已经延续数年跌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的数据,进口车市场在2014年达到143万辆峰值后下行,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的震荡,进口车增速有所企稳改善,并在2017年一举冲上进口车销量历史第2高位,但由此至今一蹶不振。特别是,2023年和2024年,国产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性价比激增,进口车规模锐减,连续两年降幅均为两位数。今年前两个月,进口汽车仅为5.6万辆,同比下滑高达46%,而关税战的频频升级更是让进口车市场雪上加霜。
今年1~2月,我国汽车进口量最高的前10国家依次是德国16867辆、日本13014辆、斯洛伐克11248辆、美国6543辆、英国4434辆、瑞典1018辆、墨西哥971辆、奥地利538辆、韩国218辆、匈牙利202辆。其中,斯洛伐克同比增幅最大,比去年同期的进口量增加了1530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复杂,还是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元化的进口模式,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
某外资品牌4S店销售经理向记者坦言,今年前两个月进口车销量的同比下降,更多是因为国产新能源竞品车型,尤其是以问界M9为代表的竞品抢夺了部分进口车型的市场份额。
何索佳同样提到,当前进口车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尤其是自主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升了自身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这一变化也影响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倾向,对以燃油车为主要构成的进口车市场形成了强烈冲击。
另外,近年来外资车企为了应对中国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将越来越多的进口车型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进一步压缩了进口车的市场份额。近年来,进口车市场一直处于去库存状态。
记者了解到,近期有消息称,奔驰计划将旗下豪华中大型SUV GLE的生产线从美国阿拉巴马州迁至中国北京,宝马则考虑在沈阳工厂扩产X5系列以替代进口车型X7。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和国际经贸局势的动态变化,进口车市场要想完全止跌企稳还需要较长时间。
市场定位有所变化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过去几年超豪华进口车持续增长,但2023年降幅为12%,2024年的降幅进一步扩大,至46%,今年前两个月降幅为31%。具体来看,宾利和劳斯莱斯表现较坚挺,虽然也呈现连续下滑态势,但销量仍在相对高位。玛莎拉蒂的销量走势总体低迷。仅有法拉利销量表现稍好。超豪华品牌的总体走弱,体现出超高端消费群体购买力暂时减弱。
目前,进口车主要靠豪华车的需求支撑,主力进口豪华车占比大幅增长,但非豪华进口车萎缩显著。2025年前两个月进口零售量跌幅最小的品牌为雷克萨斯下滑6%、路虎下滑8%、奔驰下滑17%,其余品牌跌幅较为惨烈。丰田、大众、斯巴鲁等品牌的进口车萎缩剧烈。
分区域看,在上海、深圳、北京、成都、苏州、重庆等传统消费力强的地区,超豪华进口车的销售压力较大。究其原因,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充满众多不确定性,高端消费需求乏力。
长期以来,进口车强调的是技术的先进性、配置的丰富性,以及强劲的性能、高级的内饰、标新立异的设计语言。而今,中国新能源品牌的智能化、电动化水平已大大优于进口车,外观设计乃至内饰材质、做工也不输进口车。不仅如此,凭借对国人消费需求的洞察,在售前售后服务上更是超出期待,让部分进口豪华品牌难以企及。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林立伟认为,进口车要力挽狂澜止跌企稳很难,必须拿出产品力、差异化足以超越中国品牌的车型才会有市场,但是从目前看,能够吸引汽车消费者眼球的智能驾驶技术、飞行汽车等热点,依然牢牢把握在中国品牌手中。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随着进口车市场的萎缩,未来进口车可能会更多地扮演品牌形象塑造和技术标杆的角色。对于那些极致追求独特性、高品质或者有特殊技术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进口车依然具有吸引力。
广东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也表示,未来进口车将更多地扮演“补充者”和“竞争者”的角色。一方面,它会继续满足国内少数消费者对高端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将与中国汽车品牌形成更激烈的竞争,促使国内汽车产业在技术、品质和服务上不断提升,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