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情绪消费成后市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发布日期:2025-01-15· 中国汽车报网 陈萌 编辑:焦玥
陈萌 编辑:焦玥

图片

继2023年10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汽车后市场以其丰富业态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备受行业关注,并焕发出不容小觑的消费潜力。

据统计,每生产一辆汽车,就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增加约15万元的产值。除了为汽车制造、零部件供应、销售服务、维修保养、金融保险等领域提供增长动力,围绕着汽车生活催生出更为广泛的消费业态,比如汽车运动及赛事、汽车自驾及营地、汽车改装及用品等,不仅如此,因为有了汽车,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半径,城市及周边的旅游、餐饮、住宿等业态发展都能从中受益。

推动土地保障和税收调整   

支持汽车运动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汽车运动,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指出,由于体育总局会同商务部等部门于2022年印发的《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限制了我国汽车运动产业的发展。比如,赛车场项目被列入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同时明确规定汽车的比赛场、训练场和练习场不得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相关优惠政策。他建议,修订或完善相关政策;赛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按照体育场馆可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促进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

这份《提案》在去年10月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回复。国家体育总局提到,汽车运动是户外运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国家高度重视汽车运动产业发展,同时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体育总局也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做好赛车等运动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

对于赛车场及配套设施房产税和土地税问题,总局回复称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争取支持,同时,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此外,去年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提到将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汽车改装、租赁、房车露营、体育赛事、传统经典车(老爷车)等行业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去年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老爷车巡游活动、房车露营嘉年华、汽车用品改装展、汽车主题赛事。不同于以往,汽车赛事不再局限于中国分站,而是有不少是根据汽车最新技术发展和消费需求而诞生的全新赛事,以赛促研、以赛促旅、以赛促改,汽车赛事火热出圈活跃了汽车运动细分市场的发展,也给2025年埋下生根发芽的种子,也许“速度与激情”距离普通人的汽车生活会越来越近。

图片

商业创新

类型拓展 玩家多元    

“随着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的全面爆发,汽车整体品质与品牌文化调性等个性问题已成为自主品牌厂家关注的重点,我国汽车运动也将与国外接轨,逐渐回归展示汽车技术进步的基本功能,并从发烧友的爱好逐步转变为汽车厂家的汽车文化塑造工程。”江汉大学中国赛车学院创始院长夏宏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我国汽车运动可能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首先,汽车运动商业化趋势凸显。在扩大内需驱动下,作为大宗商品的汽车,其应用场景创新呈现爆发态势,尤其在自驾游、越野运动、改装与场地运动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大规模的业态尝试必然促使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而商业化又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从而使汽车运动商业化初现端倪。

其次,赛车赛事玩家日益多元。汽车生产厂家的介入为汽车运动行业带来了更多资源,凸显了汽车运动的商业价值。随着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和厂家的持续支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与汽车相关的协会、厂家联盟以及各类资本纷纷进入汽车运动行业,寻求商业机会,使得赛车赛事的玩家更加多元化。

第三,赛事类型不断丰富扩展。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国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功能性要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二是赛道文化从“速度、操控、性能”向“颜值、舒适、便捷”重新定义;三是以SUV为主的“轻越野”车型日益流行。这些变化使得2025年新能源汽车赛、“轻越野”汽车赛、汽车智驾比赛等相关赛事成为汽车运动行业各方探索的热点,必将涌现出许多创新项目。

在和君咨询汽车板块合伙人王高歌看来,中国将发展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汽车文化相关产业,2025年汽车文化将加速向全民消费领域渗透,比如智能科技将通过博物馆的主题展览、汽车工厂研学等形式向全民及亲子教育领域发展;极具情绪价值的IP产业将与汽车文化产生更深度的结合,IP营销被广泛应用到汽车后市场的方方面面,促使消费者为情绪价值埋单。另外,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长,符合老年人用车需求的福祉车、旅行车,车企及后市场企业应注重老龄社群的打造和运营,开辟更多长尾需求和市场。

在汽车消费个性化浪潮的冲击下,汽车改装正成为新的消费趋势。根据最新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定制改装市场规模已达4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在此背景下,2025年车企主导和第三方市场的改装业务将加速发展,产品生产和服务方将通过改装更好地满足车主对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形成专业改装配件、改装设计等专业分工。

图片

车生活融入

地方文旅产业规划    

汽车俱乐部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一种服务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展望2025年行业发展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秘书长张士立谈到,去年行业最大的变化是经销商车友会转变成更具活力且组织方式更自由的民间车友会,而且后者也会得到车企在多个方面的支持,使其在不少以城市为核心的汽车消费群体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90后”到“95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在新能源品牌俱乐部中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活动方式与运营模式。其摆脱了传统燃油车时代,以车本身为核心的社交模式和活动,而呈现出以车为纽带更多元跨界的活动形式,甚至车友会组织的活动未必都与车相关。

张士立认为,围绕这些变化,车企及汽车后市场主体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何以俱乐部的形式将客户与汽车品牌或服务品牌进行深度绑定。

“这两年,我们组织国内汽车救援领域企业去日本访问时发现,国内的行业人士对日本全国性汽车俱乐部的组织模式非常有兴趣。汽车救援板块只是其俱乐部多种服务之一,但构成了体量非常庞大的市场。”张士立介绍,此模式在汽车发达国家早已运营多年,我国在90年代初汽车刚进入家庭时,就有一些国内外机构将其引入国内,但由于所处市场发展阶段不同、保有量规模不够,这些尝试都以惜败告终。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坐拥全球头把交椅,有必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俱乐部发展模式。

如今,旅居车(房车)、汽车营地、汽车救援、网约车、汽车代驾等已经成为文旅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调研发现,通过多年的实践,文旅资源地政府已不满足于招商、引流的简单诉求,涉及到租赁业务的落地房车旅游,阶段性的营地开发等模式,都进入了相关部门的整体文旅规划中,而且在汽车与文旅合作方面有了更多深度、广度的思考和实践。比如,越来越多的车主热衷于尝试远途自驾游,却往往因为舟车劳顿而有所顾忌,如果有机构提供长途代驾或者车辆托运服务,可以让驾车者没有太多回程负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