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市场损失1380亿元,“价格倒挂”难辞其咎 | 起底汽车“价格倒挂”现象系列报道

发布日期:2024-09-29· 中国汽车报网 郝文丽 编辑:焦玥
郝文丽 编辑:焦玥

“今年以来,汽车经销商频繁‘爆雷’,大多出在资金流动性问题上,而与经销商本身经营没有直接关系,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停摆。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有很多,‘价格倒挂’可谓难辞其咎。”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向政府有关部门递交的《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如此写道。

去年至今,持续的“价格战”等因素所带来的汽车市场剧烈变化,使得汽车经销商深陷泥潭,面临着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经过广泛调研和分析工作形成《报告》,并就目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的资金链紧绷致使关停风险陡增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显示,今年1~8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价格战”使得进销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又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压力,经销商面临经营回款断流,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

资金流动性是祸根

今年以来,汽车经销商持续“爆雷”,4S店欠薪、裁员、关店、跑路的新闻接连而至,已经令业界和消费者从震惊不解到见怪不怪。

从昔日霸主广汇汽车的黯然退市,到近日主营豪华品牌、名列2024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17位的宝利德集团被曝资金链断裂,多位车主所购车辆数月无法上牌,头部经销商集团的倒下,给汽车流通市场发出了警告。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脉搏”监测数据,截至今年8月,经销商进销倒挂数据最高达22.8%,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了10.7个百分点。8月,新车市场的整体折扣率为17.4%,受到价格战持续影响,今年前8个月,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其实“价格倒挂”并非新问题,而是困扰中国汽车流通市场多年的老问题。汽车流通行业专家吴为告诉记者,厂家设定销售指导价没有贴合市场实际情况,设定的指导价过高,远高于消费者可接受的实际成交价,因此才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价格倒挂”本质是厂家追求市场份额的倾销行为,对厂家有利。因为经销商要通过事后的销售奖励或返利,才能减少亏损或转亏为盈,这样的安排确保厂家能够对经销商实施涉嫌违反《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法律的商业行为。

吴为进一步指出,一些汽车品牌厂家,如大众ID.家族、MINI从经销模式转为代理模式后,就被迫降低了固定零售价格。去年年底,奔驰为规避下调价格,取消了纯电EQ系列转换为代理模式的计划。由此可见,厂家的过高定价是导致“价格倒挂”的原因。

到底是厂家对市场和产品存在误判,还是另有他因?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厂家其实对本品牌的销售指导价与消费者接受程度不相匹配心知肚明,但依旧如此操作的原因就在于,营造经销商亏本卖车的行业氛围,致使经销商完全依赖于厂家发放的SI销售奖励和VM可变利润,如此一来就可以牢牢控制销量,掌控管理经销商的各项标准。

“从长远来看,厂家的间接倾销,扭曲了实际的市场情况,损害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包括消费者和整体经济。价格倒挂在微观和宏观层面都具有破坏性,并造成资源浪费,扰乱市场平衡和消费者信心,还会因二手车市场/残值的波动而影响相关保险业务。”吴为说。

“价格倒挂”已成常态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新车销售“价格倒挂”现象在欧美等成熟市场鲜有听闻。汽车渠道专家安阳介绍,中国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态是逐渐走向恶劣的。早在200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4S店光新车销售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是不负责维修业务的。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新车销量增速逐年放缓,新车销售开始不赚钱,甚至价格倒挂,4S店开始依靠售后维修、保险金融、精品装潢、保养套餐、厂家返利来维持盈利和生存。

“价格倒挂”现象由来已久,但为何近来汽车经销商“爆雷”事件却显著增多?

安阳指出,汽车产业是一个很长的链条,4S店销售的新车为保险公司贡献了大量保单,而保险公司又将事故车的维修业务返回给4S店,如此实现行业的有序运转。而最近三年受到疫情冲击,以及诸多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4S店的新车销量有所下滑,其来自基盘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售后维修业务产值都有所下降,无法有效冲抵新车价格倒挂带来的损失,进而出现资金链断裂。

事实上,被汽车经销商长期“默许”的价格倒挂,本身就不是正常商业逻辑的产物。但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发展快速,竞争态势异常激烈,为了在内卷中突出重围,将“价格杀到底”成为不少车企和经销商不得已的选择。长期以来,中国经销商已经接受了这种低价卖车甚至亏钱卖车的状态,但通过售后及其他业务反哺的经营模式,使得“价格倒挂”成为一种常态,全国4S店几乎无一幸免。

在安阳看来,如果城市内同一品牌的4S店数量减少,竞争减弱,厂家不再不过分追求销量而拼命压库,“价格倒挂”现象才有可能得到缓解。比如近来,长安福特门店密度有所降低,厂家考核有所放松,经销商的生存状况随之明显改善。

“但这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还不现实,正如某车企高管所言——跌出‘百亿俱乐部’就很难再回来了,所以即使代价很大也要维持销量,如果车企抱着这样的态度,‘价格倒挂’现象很难杜绝,而且会长期存在。”安阳说。

构建多方约束的机制

“如果不是经销商处境真的十万火急,行业协会也不会去发这样一份报告。真是有太多汽车经销商已经走投无路了,很多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也撑不住了,整个流通市场都岌岌可危。”一位汽车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指出,今年开年以来,经销商整体出现了入不敷出、艰难支撑的经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价格倒挂”严重、销售目标不符合市场节奏、经销商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将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损害。

“价格倒挂”实际上是厂家的间接倾销,这一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汽车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良性的业态,吴为建议,厂家应允许经销商尽一切可能优化成本效益。经销商可以通过为多个品牌提供服务,优化成本效益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厂家不应禁止经销商利用自身投入巨大的软硬件设施经营多个品牌。

其实授权经销商对转向代理制并不排斥。上述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就表示,如果厂家希望对渠道采取强管控,并对自己设定的产品指导价和销量目标充满信心,就可以转向代理模式,承担库存,向经销商合作伙伴(代理商)支付合理的费用、佣金,让其更好地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销售和售后服务。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必要构建一个由有关部门监管的机制和相应的反馈渠道,以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确保其长期有效运作。该机制负责诸如对厂家的商业合同、商业条款和政策的正式备案和审查;跟踪厂家建议零售指导价、批发价,与实际零售价之间的价差;按品牌和地区对备案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验证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