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领跑者”重塑汽配后市场高质量发展坐标系 | 聚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1-15· 中国汽车报网 陈 萌 编辑:焦玥
陈 萌 编辑:焦玥

正所谓,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自2019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正式实施以来,一批批产品或服务标准的核心指标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相继脱颖而出。2023年,汽车零配件被首次纳入“领跑者”重点领域。

近日,首批汽车零配件批发服务、零售服务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发布。这批“领跑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汽配企业的标杆水平,以及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这与去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引导方向不谋而合。

“领跑者”缘何遥遥领先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提升、平均车龄的持续增长,“车龄+保有量”双效驱动,汽车后市场的售后配件规模逐年攀升。截至2022年底,汽车后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汽车售后配件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元。

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衔接整车的研发制造,又关系到汽车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方面。其中,汽配后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运行、人们出行和感受汽车文化,以及消费权益维护有着直接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商业模式不健全,对服务标准理解不到位、执行不统一、缺乏标杆引领,导致行业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不完善,企业低效运营、竞争无序、渠道管理不规范等现象,制约了汽配后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主对售后服务和配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也渐趋多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售后零部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彤梅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去年“领跑者”制度首次将汽配行业纳入其中,一方面促使该领域的企业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汽配行业的创新动力,为规范和健全汽配行业服务体系、为企业运营降本增效,并推进切实可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触发和引导汽配及汽服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服务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被认定为“领跑者”的企业通常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高品质、更好服务的方向迈进。

推进“领跑者”制度能够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通过“领跑者”的标杆示范效应,引导汽配行业更好地宣贯标准、对标达标;通过对汽车零部件批发服务、零售服务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信任和声誉,使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那些被评为“领跑者”的企业提供的配件和服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放心消费,提高车主用车体验。通过评选“领跑者”,可以鼓励企业在质量、服务、管理等方面追求卓越,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这有助于我国汽配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份额。

据悉,“领跑者”评选过程对企业标准、合规运营和管理水平以及服务客户为导向的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考量。比如,首批“领跑者”企业不仅制定了高标准的企业标准,还在全国统一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并积极执行。而且在管理方面,企业需在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售后服务,以及服务内容、服务响应、服务结算、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提升能力等方面达到或超越领跑水平。

对于“领跑者”自身来说,企业品牌的提升不仅仅是企业形象的优化升级,更是为市场份额增长,核心竞争优势强化,获取政策扶持、信贷便利、社会认可、吸引人才、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认证为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赋予了企业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助其从优秀到卓越。

配件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

李彤梅表示,《指导意见》强调了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旨在建立一个透明、高效、多元化的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汽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包括规范秩序建设、配件流通透明度建设和高效运作。创新配件流通模式中,除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外,文件还提到了新业态,具体看可能包括一系列基于创新技术和新型经营模式的业务形式,如电子商务平台、智能化配件供应链、利用VR和AR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沉浸的购物体验、共享经济平台、在线技术支持和诊断服务、定制化服务平台、社交媒体销售等。

而在拓展汽车配件流通渠道方面,其实政府是在强调构建包括零售服务、批发服务、维修服务、在线电商平台、专业连锁店、汽车维修连锁店、在线技术支持和诊断服务、定制化服务平台、社交媒体销售以及物联网连接的汽车配件服务。李彤梅强调,《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根据消费者需求拓展配件流通渠道,即需要行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让消费者自主定制配件的外观、尺寸、颜色,甚至选择特殊材质和功能。

“无论是出台《指导意见》,还是纳入‘领跑者’制度,都反映了政府对汽车产业链的重视和对后市场的关切。”李彤梅说。首先,汽配行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汽车产业的运作和服务水平。没有好的汽车零部件就难有好的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产业链包括制造、销售、维修等多个环节,而汽配行业在这其中起到了连接和支撑的作用。

其次,汽配行业的规范与创新涉及到汽车维护、修复、升级等关键领域,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优化汽配流通环境、规范配件流通秩序,政府可以提高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

此外,汽配行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由于面临供应商众多、品类繁多、SKU海量等情况,需要更为综合和精细的政策引导。

最后,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对就业、技术创新、市场活力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将汽配置于政策首条也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关切,希望通过优化汽配行业,促使整个汽车产业链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但是汽配领域存在市场分散、产业链条复杂、政策整合难度较大的特点,比如从汽配产业链看,包含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层面。政府可能更注重通过维修环节引导整个产业链的提升,逐步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配件流通要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激增,汽配、汽修服务需求随之增长。然而,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背后,汽配领域的规范和效率仍存在诸多挑战。李彤梅认为,企业标准“领跑者”的定期发布,以及一些企业在互联网和资本的支持下跻身这一领域,将为汽配后市场提质增效带来显著变化。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41万辆,汽车驾驶人4.86亿人。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推动了汽车后市场规模、需求的增加和产业链的延伸,与用车和出行紧密相关的汽配后市场随之呈现井喷之势。然而,与这一市场快速增长相比,汽配流通环境的规范程度相对滞后。不过,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借助数字化平台加速在汽配供应链领域的转型升级。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市场透明度,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得配件的定制、采购、销售变得更加高效。

这些年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国汽配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首先,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低质、假冒伪劣的零部件流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其次,由于汽配领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仍然有待加强,从而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产业链。

全国汽车配件检测认证联盟秘书长刘佩文对记者说,虽然我国汽车销量很难再维持长期高增长,但存量市场却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汽车后市场拥有广阔的消费场景。配件贯穿汽车后市场产业链始终,使用量大,存在的问题也最多。他呼吁,通过立法去解决棘手问题,比如美国制定《莫斯保修法》来解决行业“多头”管理,以及厂家对非原厂件进行限制等一系列问题。

李彤梅则提到,在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推动下,一些企业崭露头角,提升了企业的标准水平和榜样的带动力量。然而,整个行业的提升仍需要更多企业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推动汽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行业协作,建立更为规范和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这不仅有助于满足汽车后市场的庞大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