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的尴尬与抉择
在2021上海车展上,奔驰展示了包括EQA、EQB、EQS在内的诸多电动汽车,而比亚迪则带来了唐DMi版和EA1等新车型。可以看出,比亚迪和奔驰在各自品牌下,新能源汽车已经布局愈加完善。两家企业的技术合作公司腾势汽车却在车展上毫无踪影。自2020年北京车展上与奔驰同台亮相后,腾势汽车连续缺席2020年广州车展以及2021年上海车展,让人不禁对腾势的前景产生担忧。腾势在成立之初,定位高端品牌,一度成为市场上的标杆。但合作双方的定位成为了腾势最大的局限,腾势到了面临抉择的时刻。
♦高端定位不逢时
早在2010年,戴姆勒奔驰就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共创腾势汽车,在2012年正式推出腾势品牌。2014年,腾势汽车推出旗下首款车型腾势300,该车基于奔驰B200平台研发,主攻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售价36.9万元起。此后,腾势相继推出了腾势400、腾势500等新产品。
作为造车新势力,腾势不仅入局早定位高端,还背靠两大靠山,由比亚迪提供三电技术,戴姆勒负责整车制造,按理说前途不可限量。在品牌诞生之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曾表示:“作为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孩子,腾势汽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
但是,率先布局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腾势,交出的销量成绩单却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15~2020年,腾势年销量分别为2888辆、2287辆、4713辆、1974辆、2089辆、4175辆。不难发现,自2014年推出首款车型至2020年,腾势总销量还未超过2万辆。作为对比,2017年才推出首款产品ES8的蔚来汽车,2020年的交付量就达到了43728辆,2018年推出首款产品的理想汽车2020年交付量也达到了32624辆。
销量上的不景气,让腾势汽车的财务状况很难看。据公开信息显示,在2014年到2018年的五个财年里,腾势汽车累计亏损超过35亿元,只能靠戴姆勒及比亚迪“输血”来勉强维持。
为了增强品牌力,比亚迪与戴姆勒宣布自2019年7月1日起,由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直接负责腾势的品牌运营,包括销售、市场营销及品牌传播、客户服务等,并且直接在奔驰经销商网点销售,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提升腾势的销量。
♦颓势背后有原因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腾势汽车,缘何销量迟迟提不上去,品牌发展难以更进一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腾势品牌没有发展好,主要原因是比亚迪和奔驰两家车企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技术合作,形成独立发展的态势。“应该说,在中国市场,独立自强才是发展的核心方向,而技术合作实际上很难获得真正有效的成功。比亚迪和奔驰两家都具有很强的实力,但都抱着独自发展的态度。”崔东树说。
对此,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持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合作双方将腾势品牌孵化出来之后,很难说到底是谁的成果。由于是技术合作,双方并不会全心全意地把自家最好的资源投入进去,核心还是想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好,所以腾势品牌很容易变成一个试验场。此外,技术合作会带来大量内部的沟通、决策等流程上内耗,在当前汽车行业快速变革的环境下,腾势品牌确实需要面对现实的严峻挑战。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者曹广平则认为,世界汽车技术进入加速发展期,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这已不同于原来相对稳定的燃油车时代。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双方,对技术上的需求多于对销量的需求。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没有补贴政策包括补贴退坡的情况下,盈利非常难,所以追求投资盈利的动力并不强烈。再加上比亚迪的新能源积分有余,并不急于靠腾势这个品牌支撑积分,比亚迪也不可能用腾势品牌来冲击自身的销量。
♦抉择已近在眼前
近年来,比亚迪和奔驰将大部分精力转向自身电动化建设,为双方的合作品牌腾势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奔驰方面,戴姆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上任后主要着手两件事:一是大力推动集团向新能源方向发展,另一个便是在企业内部缩减开支,在不打算减少研发方面开支的同时,开始着手显著降低材料成本、行政成本。在康林松上任后,戴姆勒宣布了在全球将裁员多达2万~3万人,并且还关闭了欧洲、美国等地的工厂。此外,戴姆勒在2021年年初宣布拆分卡车事业,这些都将为戴姆勒节约出大量的成本。这些迹象表明,戴姆勒的瘦身计划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只有支出而不产生盈利的腾势显然已经与戴姆勒的瘦身计划相背离了。
此外,戴姆勒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戴姆勒新能源产品将会坚持走双轨发展路线,北汽与比亚迪是并行的两条线。但是我们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依然是北汽集团,我们投入了50亿欧元发展奔驰品牌的新能源产品。”言下之意是奔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是只有腾势品牌可供选择,与北汽的合作也是重点。
2月,康林松也针对腾势的发展作出了明确回应:“腾势新推出的腾势X成功与否,将决定这个品牌的未来,戴姆勒对腾势的现金投资已经完成,我们会继续观察它的发展情况再做决定。”可以看出,作为合作方之一的奔驰已经缺乏主动投资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比亚迪则逐渐形成了以王朝系列为核心的主线产品矩阵,王朝系列或将成为比亚迪全新的高端品牌,并在2020年牵手丰田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此外,比亚迪传出消息称或将再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海豚”。
对于腾势品牌的发展前景,曹广平坦言并不看好。原因在于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向“股比限制放开”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外车企之间的竞争态势总体上在加强。比亚迪和奔驰双方都有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不可能抽出精力发展腾势品牌来侵占自家新能源汽车销量。
崔东树建议,未来腾势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入门级品牌,打入中低端市场,来为自己的发展寻求机会。对此,方寅亮则认为:“这样做有点可惜,腾势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品牌积淀和价值的,合作双方需要认真考虑腾势品牌应该怎么定位和发展。”
“对于合作双方来说,腾势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非常尴尬的。随着比亚迪的产品不断在向上走,很难理清腾势和比亚迪二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位和关系。同时,由于腾势品牌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奔驰印记,对于奔驰来说,腾势品牌很难承载其战略诉求。”方寅亮说。有业内人士表示,腾势应尽快走出一条有别于合作双方的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编辑: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