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增长!乘用车市年底翘尾

发布日期:2020-12-25·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齐萌
王金玉 编辑:齐萌

  临近年底,车市喜讯频传。11月,乘用车销量继续回升,产销量增幅双双达到两位数,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高端车市场都表现出不错的竞争力,2020年的乘用车市场有望实现“翘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预测,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有望达到2000万辆,好于年中预期。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车市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以及中国经济面对疫情强大的复苏和自我调节能力。

  ►乘用车市场持续向上

  数据显示,11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232.9万辆和229.7万辆,分别环比增长11.8%和8.9%,分别同比增长7.5%和11.6%。11月,乘用车市场对整体汽车市场的增长贡献进一步加大。其中,SUV、交叉型乘用车继续快速增长。受近几个月乘用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推动,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1765.1万辆和1779.3万辆,分别同比下降8.1%和7.6%,降幅较1~10月继续收窄2个和2.3个百分点。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扩大内需战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明显,全行业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的恢复态势是推动11月车市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12月,乘用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上升的发展态势,从而推动全年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2000万辆的规模。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下,车市快速恢复,市场依靠供需调整顽强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需求旺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力。”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如是说。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在11月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虽然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总体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仍有所下降,但随着市场的持续向好和中国品牌营销节奏的加快以及品牌力的提升,未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市场端的表现仍值得期待。

  数据显示,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继续恢复,销量达到95万辆,同比增长17.7%;市场份额达到41.4%,上升了2.1个百分点。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670.3万辆,同比下降10.7%;市场份额为37.7%,下降了1.3个百分点。陈士华表示,今后,中国品牌将面临更大压力,尤其是尾部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但只要企业重视、下决心大力做好产品,仍有生存空间,红旗车型近两年的表现就是很好的例证。在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五的企业集团中,长安、一汽、威马都呈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位列第三的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到90万辆,同比增长24%。

  随着头部企业市场开拓步伐的持续推进,造车新势力也进入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五名单,成为支撑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长的一份子。不过,在中汽协统计销量时,蔚来汽车的销量被纳入江淮汽车销量中,小鹏汽车的部分销量则被纳入海马汽车的销量中,没有进行单独统计。也因此,威马汽车得以跻身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五榜单。按照企业公布的数据,如果单独统计蔚来、小鹏的销售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五名榜单也将发生不小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品牌内部竞争的日趋激烈。

  其他系别,德系、日系和美系的市场占有率在1~11月都有所上升,分别达到24.6%、23.3%和9.5%;韩系和法系的市场占有率则继续下降,分别下滑至3.5%和0.3%。

  新能源销售突飞猛进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是当前乘用车市场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单月产销量第5次刷新了当月历史纪录。20万辆的月销量也一举将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提升到全年的新高度,直逼历史最高纪录的22万辆。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22万辆的单月销售最高纪录。“受‘双积分’核算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可能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进而推动12月产销量的提升。”受近几个月销量不断攀升等因素的推动,1~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完成111.9万辆,同比下降0.1%,降幅比1~10月大幅收窄9.1个百分点,销售完成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增速较1~10月已实现由负转正。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0万辆,高于年初预期销量。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私人消费成为支撑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在B端客户需求萎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了销量持续下滑的困境。随着“两头挤”发展道路的走通,私人消费支撑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持续攀升。许海东认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头挤”的路线已经基本走通。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新能源车型销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低端市场也涌现出五菱宏光MINIEV这样月销量超过3万辆的爆款车型。而这类车型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补贴对它们的影响在不断减弱。对高端车型而言,相对于30万元的车辆售价,有无几千元的补贴对消费者购车影响很小;而售价仅2万~3万元的低端车型本来就不享受补贴,依靠较低的价格已经可以实现销售。在这两个细分领域,新能源乘用车正在进入真正的市场化运营阶段。

  自成立之初就纷纷喊出“不靠补贴”卖车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成为当前新能源市场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中汽协统计显示,11月,特斯拉(上海)的销量已经达到21604辆,肇庆小鹏的销量为2732辆,理想汽车的销量则达到了4646辆,威马汽车的销量为3018辆,合众汽车的销量为2122辆。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其11月的终端交付量为5291辆;零跑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其销售达到2031辆。这几家新势力11月的销量已经超过4万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不容忽视的一股“新势力”。

  与造车新势力大举进军私人消费同时推进的,还有主流新能源车企在乘用车市场的发力。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其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25553辆,同比大增139.4%。比亚迪力推的高端品牌汉的销量也在11月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0105辆,成为新晋新能源爆款车型;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11的销量达到3.6万辆,爆款车型宏光MINIEV11月销量创纪录地突破了3万辆,达到3.3万辆;刚刚宣布品牌独立的广汽埃安,11月销量则突破了7000辆。

  SUV仍是“关键先生”

  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11月,SUV的销量再次超过轿车,继续扮演着乘用车市场“关键先生”的角色。11月,SUV的销量达到109.0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5.9%;轿车的销量则为104.万辆,同比增长8.5%。虽然4.9万辆在百万辆级的总销量中并不是一个很突出的数字,但SUV车型的强势回归直接了推动乘用车市场销量持续增长。那些在SUV市场上表现亮眼的企业也因此有了不俗的销量业绩,长城汽车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长城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其销量达到155240辆,同比大涨26%,跑赢大市的同时,旗下各子品牌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中,哈弗品牌的销量突破10万辆,达到101812辆,哈弗H6的销量再次突破5.5万辆,继续占据中国SUV月度销量冠军的宝座;WEY品牌的销量为9122辆;长城皮卡的销量达到22610辆;欧拉品牌的销量则达到11592辆。

  长安汽车是当前乘用车市场为数不多的维持增长的企业,SUV在长安的销量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数据显示,11月,长安UNI-T在11月单月新车销量为10061辆,连续5个月实现单月销量破万辆;CS75车型,单月销量持续破三万,11月单月销量达到了32759辆。

  中汽协统计的1~11月前十位SUV生产企业销量排名中,仅有位列第5位的上汽大众和位列第9位的东风有限同期销量下滑,其余8家企业销量都呈上涨趋势,排名前四位的吉利、长城、一汽-大众和长安销量分别达到72.6万辆、71.4万辆、51.8万辆和50.7万辆。而在11月SUV品牌销量前十的排名中,所有车型销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奇骏和RAV4的销量增速更加明显。

  虽然在乘用车市场有“得轿车者得天下”的说法,但面对当前消费升级的中国车市,中国消费者对车内空间更大、通过性更强、乘坐更舒适的SUV车型的偏好,也使得厂家不得不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开拓,抓住消费需求,提升销量。

  随着企业对SUV市场的重视,这一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品牌厂商也都加大了促销力度。据不完全统计,销量排名前5位的车型均有不同幅度的优惠,有些车型甚至给出高达万元的价格优惠和其他各种综合优惠措施,惠及消费者的同时,也打响了这一市场的价格战。尤其是价格相差不多的几款中国品牌SUV竞争激烈。相关企业在追求销量的同时,还需要在差异化竞争方面做更多功课,方能谋求可持续发展。

  随着更多合资品牌SUV车型的推出,中国品牌SUV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创新求变是必由之路。

  高端车型屹立不倒

  高端车是当前乘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11月,国内生产的高端车销量完成30.1万辆,同比增长31.8%。4月以来,高端车销量一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高端车市场持续增长与中国车市持续推进的消费升级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冲击,但相较于中低收入者,高端车潜在客户的购买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传导到市场端,高端车的销量受到的影响也最小。

  此外,消费升级让更多换购消费者选择高端车型。BBA成为最大赢家的同时,也直接推动德系品牌本月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11月,华晨宝马的销量达到6.12万辆,同比增长29.79%;1~11月,累计销量达到55.2万辆,同比增长11.45%。北京奔驰11月的销量则达到了5.9万辆,同比增长24.35%;1~11月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55.3万辆,同比增长6.76%。

  据统计,奥迪A6和A4销量分别达到17793辆和15498辆,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6%和13.7%;奔驰E级也实现了同比21.8%的销量增幅。高端SUV方面,销量前十的车型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新车型不计算此项数据),凯迪拉克XT6甚至实现205.0%的增幅,销量达到3422辆;奥迪Q5、奔驰GLC和沃尔沃XC60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分别同比增长13.1%、14.6%和17.5%。值得关注的是,理想ONE的销量在11月的销量也达到了4646辆。作为一款新能源汽车能在上市一年后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见其强大的竞争力。

  “2020年高端车市场量价齐飞让人侧目,同时也引发我们深刻思考,原来价格和销量可以兼得。经过疫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部分客户更倾向品质消费和价值消费,所以有迹象表明价值战悄然而来,而且会加速而来。”马振山表示,以价值换取销量是时代赋予“以价换量”的新内涵,或将成为市场和车市新的驱动力。

  “中国今年后半段市场增速与疫情相关,后疫情时代车市依然可以延续这种强劲势头。”马振山认为,第一,148辆千人保有量说明汽车消费普及仍任重道远,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了汽车保有量提升是必然;第二,疫情期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4%,凸显了其对国民经济支柱性作用;第三,促内需等消费政策也优先围绕汽车行业去展开,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车市将至少达到4.4%的年增长率。

   编辑:黄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