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 创新驱动与产业变革在这里交汇

发布日期:2025-04-25· 中国汽车报网 张忠岳 编辑:郭晨
张忠岳 编辑:郭晨

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3日至5月2日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幕。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A级车展,本届展会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核心理念,吸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会。36万平方米的展区,不仅是汽车科技的竞技场,更是无数汽车人梦想与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车展首次将展览延伸至“五一黄金周”,通过与城市文化、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公众搭建起一座零距离接触汽车产业前沿魅力的桥梁,一场关于汽车文化的盛宴正蓄势待发。
  上海车展,早已超越了传统汽车产品展示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座屹立于全球汽车产业链浪潮之巅的灯塔,以其独特的光芒,引领着技术革新与战略布局的前行方向。
  定义未来出行新范式
  上海车展最令人翘首以盼的当属众多的全球首发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7成,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这些新车的核心亮点,为产业勾勒出一幅未来出行的画卷。
  极氪9X作为极氪品牌旗下首款混动旗舰SUV,配装全栈900V高压架构与1.2兆瓦全液冷超充技术,凭借“充电速度+混动续航”的双重优势,欲在高端市场闯出一片天地,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小鹏G7则定位为25万元级中型SUV,配装“车位到车位”图灵AI智驾系统与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续驶里程高达702公里,目标直指特斯拉Model Y,凭借智能化与续驶里程的双重实力,发起有力挑战。乐道L90,作为乐道品牌的旗舰SUV,主打“舒适性+换电技术”,并配备双腔空气悬架,营造出舒适豪华的驾乘感受。尽管其智驾方案仍依赖视觉系统,但它正凭借差异化的体验,在竞争白热化的混动市场中奋力突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除了这些品牌,诸如鸿蒙智行、比亚迪方程豹等预计都将展示其最新车型和技术。如鸿蒙智行将进一步整合华为的智能座舱与智驾技术,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成为一个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
  在当今的电动汽车领域,充电效率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次车展也不例外,众多车企在超充技术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极氪的1.2兆瓦超充桩,宣称其峰值功率领先行业,尽显强大技术实力。
  它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车展前夕,华为发布了1.5兆瓦的超充新品,这无疑给极氪带来了挑战。比亚迪则有着自己的战略布局,计划年内落地4000座充电站,凭借密度优势巩固市场地位。这些超充技术的突破,不仅是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的补能体验,更是为了加速超充桩的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让电动汽车的使用更加便捷,让人们彻底告别续驶里程焦虑。
  在辅助驾驶领域,业界将看到令人振奋的发展趋势——普惠化与高阶化并行不悖。多家车企宣布在量产车型中配装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如小鹏G7的“图灵AI智驾”支持全场景领航辅助,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安全同时,激光雷达也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零跑B01预计将成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13万元级车型,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辅助驾驶技术向大众市场的普及,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辅助驾驶系统带来的便利与乐趣,使辅助驾驶走进千家万户。
  从竞争到协同
  在汽车产业舞台上,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的竞合博弈始终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新势力各展其能、各显神通,极氪、零跑等品牌凭借技术差异化策略,在细分市场中奋力厮杀、争夺份额,于激烈竞争中觅得一方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极氪以混动路线为突破口,零跑则凭借激光雷达普惠之策,在各自领域绽放光芒。乐道、小米等新入局者,携自身独特优势而来,试图以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破局,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与创新元素。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亦在加速转型的道路上疾驰。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纯电动汽车平台方面的投入,奥迪宣布将推出全新PPE平台车型,宝马预计将展示下一代Neue Klasse电动架构。它们正全力以赴适应市场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汹涌浪潮中,努力捍卫并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下,车展为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至关重要的平台。车展将首次举办“全球汽车领袖圆桌会议”,特斯拉、比亚迪、博世等企业高管齐聚一堂,共议供应链可持续与全球化协作的重要议题。这一活动宛如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来自不同企业的领导者们能够交流经验、分享见解,携手推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汽车消费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枢纽地位愈发凸显。外资品牌也纷纷加大在中国本土的研发投入,奔驰宣布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智能驾驶研发中心。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促使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关键转折即将到来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汽车市场正呈现出愈发显著的分化态势。超充网络的加速普及以及1兆瓦以上超充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应用,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将大幅缩短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在补能环节的差距。这一变革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或将使10万~20万元级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力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能够轻松选择环保、智能的电动汽车,尽情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开启绿色出行的新篇章。
  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目前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格局。高端车型向更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为消费者打造更加高端、智能的驾驶盛宴,精准满足他们对品质生活和前沿科技的执着追求;中低端车型则以亲民之姿,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方案实现2+级功能,让辅助驾驶的便利惠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构建起“技术普惠+高端溢价”的双轨发展格局,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演进,产业链重构与生态竞争的“战火”也愈燃愈烈。“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如同一颗火种,在汽车行业中迅速蔓延,深入人心。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不断深化,携手共进。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业界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比亚迪、特斯拉坚持全栈自研的战略路径,精心构建自己完整的技术体系,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而小米、鸿蒙智行则依托生态伙伴的强大力量,构建开放的技术联盟,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的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
  2025年上海车展绝非仅仅是一场汽车产品的展示盛会,更是汽车产业变革的生动缩影。从技术的突破创新到企业战略的调整转变,从本土企业的崛起创新到全球企业间的协作发展,展会向业界传递出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企业或技术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与协同效率的终极较量。谁能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生态体系,谁能在协同合作中展现出更强的实力,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王者。
  然而,在业界满怀期待地展望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时,也不能忽视那些如影随形的潜在挑战。内卷式竞争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一损俱损的困境;同质化竞争则如同资源的无序争夺,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地缘政治风险更像是一颗隐藏的炸弹,随时可能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整个行业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去应对。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与创新,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拥抱创新才能共赢未来,这昭示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两大抓手,即创新和共赢。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开放共享;赢得未来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应构建生态,强大产业链。相信在这个主题下,上海车展将给业界一个满意的答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