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再进阶,大众集团携手中国一汽作答“未来之问”
智电时代,拿什么作答“科技如何赋能汽车”的“未来之问”?大众汽车集团的回答是“中国本土化创新再进阶”。
3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官宣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确定了一汽-大众全新车型规划,将新增11款大众(10款)及捷达品牌(1款)全新车型,包括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式及1款燃油车;其中捷达首款纯电动汽车于2026年上市,发力入门级电动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秉承“在中国,为中国”,此次规划的所有新车型均为“中国专属”。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的长期合作,为我们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秉承‘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集团正进一步拓展一汽-大众的产品阵容;集团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新技术研发体系,将帮助合资企业更快速、高效地响应客户的全新需求与市场变化。”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指出,此次签约也是一汽-大众践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今天,中德双方股东将继续秉持全球视野,依托三十余年的合作积淀,战略协同、共创共进,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将全球智慧与本土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一汽-大众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自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以来,大众集团与中国一汽的合作已经超过30年。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到2030年,包括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在内,一汽-大众将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
智电转型放手一搏 全力冲刺2030
“继续保持在华第一外资车企地位,同时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发挥引领作用”——为了实现“2030目标”,从2022年开始,大众集团在华持续贯彻“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并全力以赴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转型。
2025年,大众集团的一系列转型构想开花结果,开启战略成果“交付模式”。按照规划,2025至2027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将推出共计约40款新车型,其中超半数为电动化产品;到2030年,大众集团将在华提供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
此次官宣的一汽-大众新车型规矩,覆盖多种动力类型,精准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其中6款纯电动车型中,包括1款MEB平台基于CEA平台的智能化升级车型、2款基于CMP平台的紧凑级纯电动、2款基于未来先进平台的中型纯电动车型,以及捷达首款纯电动车。
除一汽-大众的新增产品阵容外,去年,上汽大众也确定了包括大众品牌在内、面向2030年的全新产品路线图:包括 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从2026年起,上汽大众将推出2款紧凑级纯电动汽车(基于CMP平台开发)、3款插电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
此外,大众安徽也计划推出至少两款全新ID. 与众品类车型。
面对中国迅猛增长的插电式及增程式车型市场,大众汽车品牌也有清晰布局,包括上汽大众及一汽-大众新产品及既有产品规划在内,大众品牌将在2030年前推出10款以上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车型。
平台与软件 技术赋能双翼齐飞
中国本土化创新,大众集团一直在路上。这其中,CEA、CMP两大平台持续技术赋能。
根据此次的战略合作协议,大众集团在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以及集团旗下汽车软件公司 CARIAD中国,将与一汽-大众紧密协作,在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由VCTC开发的CMP平台,开发周期将比传统流程缩短30%,并实现40%的成本优化。
同时,VCTC和CARIAD中国携手本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专为中国市场打造大众品牌车型,实现数字服务快速拓展、无缝集成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等先进功能,并支持OTA升级。据悉,得益于CEA的简练布局,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将得到显著优化:车内控制单元的数量将大幅减少30%,这在提升车辆运算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时,将带来成本优化,助力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众集团没有忘记绿色燃油技术。将通过行业领先的燃油发动机技术,赋能全新燃油、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车型,为客户带来强劲的驾驶性能与卓越的燃油经济性。
2024年,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和持续攀升的消费需求,大众集团(中国)向本地客户成功交付293万辆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22万辆,在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燃油车市场,大众集团以超过21%的市场份额,创下自2005年以来中国燃油车市场最高份额,保持绝对领先。
2025年,大众集团(中国)将“聚势而出”,全面迈入战略成果交付阶段。据悉,今年上海车展,大众集团将全面展示首批全新产品及前沿技术。而从2026 年起,大众集团将全面释放战略转型潜能,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步入可持续增长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