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桢:只有用户“想不到”,没有劳斯莱斯“做不到”

发布日期:2025-03-16· 中国汽车报网 刘晓冰 编辑:刘晓烨
刘晓冰 编辑:刘晓烨

世界上没有两辆相同的劳斯莱斯。与其说它是一辆车,不如说它是将人类想象力和偏好,落于现实的一件专属艺术品,只不过,汽车的形态存在。

Bespoke高级定制这一劳斯莱斯品牌的核心基因,成为连接想象力与现实的桥梁。3月12日,劳斯莱斯大中华区总监赵桢在北京接受《中国汽车报》等少数媒体专访时,多次强调Bespoke高级定制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而在中国市场,2023年启幕的上海专属定制中心,通过Bespoke高级定制将中国文化与创新突破传导至全球,成为连接中国客户与英国古德伍德劳斯莱斯总部的纽带。

从中国到世界 “本土化”与文化输出双向奔赴

赵桢介绍,去年,劳斯莱斯Bespoke高级定制业务创造了新纪录,平均每辆汽车作品承载的Bespoke高级定制的价值,同比增长约10%。正是因为定制业务的持续发展,劳斯莱斯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越来越多客户愿意体验和感受劳斯莱斯带来的奢华体验。

同时,从去年开始,劳斯莱斯推进了一项高达3亿英镑的投资项目,主要是对英国古德伍德劳斯莱斯之家进行扩建升级,以提升Bespoke高级定制能力。“投资并不是为了提升产量,而是为了拓展更加多样化的Bespoke高级定制工艺,提高它的生产能力和工艺能力。”

劳斯莱斯上海专属定制中心则是2023年8月正式启幕迎宾的,2024年是它运营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在2024年,上海专属定制中心与超过400位客户进行了面对面沟通,推进逾30个定制项目。赵桢说,在上海专属定制中心,中国客户展现出很多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例如以“双龙戏珠”为主题的幻影“祥龙贺瑞”,通过星光顶篷与木质镶拼工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

同时,上海专属定制中心不仅将英国总部的定制体验“本土化”,更将中国客户的创意反哺给劳斯莱斯全球设计团队。例如,古德伍德设计师受中国龙年启发打造的“龙腾新岁”系列,与“祥龙贺瑞”形成中西方对同一文化意象的差异化演绎,展现了定制业务的多元包容性。

在中国 客户多元化与发展趋势独一无二

说起中国客户的想象力,赵桢觉得“他们非常可爱”。对劳斯莱斯而言,中国市场是既重要又相当特殊的存在。

电动化浪潮之下,超豪华品牌的向电新生备受关注。而劳斯莱斯首款纯电车型闪灵(Spectre)去年全球销量仅次于库里南,而且,中国闪灵客户的平均年龄仅为38岁,低于品牌整体客户群(40岁以上)。

事实上,不仅闪灵一款产品的中国用户更年轻,劳斯莱斯中国客户整体的平均年龄相较全球其他市场也更年轻。“我认为这与中国市场及各行各业的变化密切相关。劳斯莱斯的许多超高净值客户,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所在的领域或细分行业,都具备引领全球的地位,所以中国客户的多元化程度相较其他成熟市场可能更高。”赵桢举例,过去几年,中国的一些高科技行业以及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劳斯莱斯因此迎来了很多新的年轻客户,这也使得中国客户群体的发展趋势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赵桢认为,闪灵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劳斯莱斯在电动化浪潮下给出的“年轻化”答案。它既展现了技术革新,也是品牌对“静谧奢华”理念的延续——车内星光车门、辉光面板等设计,配合超11000颗“繁星”环绕,赋予用户“无垠星空”的情绪价值。

年轻客户的偏好,也推动着产品定位的转变。闪灵作为双门轿跑,更强调“款待自己”的驾驶乐趣,与幻影、库里南等车型形成场景互补。此外,中国新兴行业崛起带来的年轻超高净值人群,正成为劳斯莱斯客户结构年轻化的核心驱动力。

赵桢告诉记者,劳斯莱斯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从幻影、库里南、古思特到最新的闪灵,每一款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绝大多数客户都拥有不止一辆劳斯莱斯。客户可以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车型或Bespoke高级定制作品。”

平衡传统工艺与智能科技 不变应万变

Bespoke高级定制,链接起劳斯莱斯品牌和追求极致个性化体验的客户。面对当前汽车产业的电动智能化趋势,劳斯莱斯如何实现新趋势与个性化、新技术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平衡?

据悉,劳斯莱斯已经设定“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但是否在2030年实现所有产品电动化,则完全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和意愿。目前,劳斯莱斯提供两种动力解决方案:V12燃油发动机和闪灵搭载的电动机。由于全球客户群体的需求非常多元,一部分客户可能更愿意保持传统的内燃机形式,而另一部分年轻客户更乐于接受新科技和新的产品服务,他们倾向于选择电动机驱动。“我们始终保持充足的技术储备和选项,以满足所有客户的不同需求。”

赵桢说,对劳斯莱斯而言,客户是品牌发展最宝贵的基石,客户需求是品牌发展最主要的目标和动力。但他也强调,劳斯莱斯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无论是技术储备、生产能力或者其他各方面,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手工定制”与“艺术载体”的核心理念,则是劳斯莱斯不变的坚持。赵桢以手表行业类比,机械表与智能表共存,劳斯莱斯同样追求技术为工艺赋能。他举例,闪灵的星光车门采用激光蚀刻技术,而车内木饰板通过金属粒子喷涂工艺解决变色难题,既保留材质的天然触感,又满足耐久性需求。另以材料创新为例,劳斯莱斯推出竹纤维“交织格纹”内饰、定位打孔皮革工艺等,将可持续理念与奢华体验结合。赵桢坦言,品牌并非抗拒技术,而是选择“隐形创新”,例如通过3D打印精准定位打孔图案,最终仍由工匠手工完成组装。

劳斯莱斯永远不是一个追求销量的品牌。在赵桢看来,它是移动的艺术品,而非传统汽车。它的竞争者是提供手工定制与情绪价值的奢侈品,而非单纯的功能性产品。通过定制过程的深度参与、专属车书记录制造全程,劳斯莱斯将购车体验升华为“艺术创作”,这是劳斯莱斯不可复制的护城河。“我们不仅满足客户需求,更要通过工艺储备激发客户灵感。”无论是上海定制中心的文化交融,还是闪灵车主的年轻活力,劳斯莱斯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在中国市场书写“超豪华”的新定义。正如赵桢所言:“惟一的限制是(客户)想象力,而劳斯莱斯的使命是将它变为现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