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用中国汽车原创设计,叩开“全球审美”大门

发布日期:2025-02-28· 中国汽车报网 王璞 编辑:刘晓烨
王璞 编辑:刘晓烨

中国创新正成为全球风潮的引领者,中国智慧在全球治理中彰显的分量也日渐举足轻重,这样的势头已经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不约而同地显现。从人工智能到影视文创,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制造,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从容走向全球的中国创新,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风”吹遍全球,为世界文明的繁荣注入“东方活力”。 

图片

在这轮席卷全球的中国创新潮中,民营企业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对趋势的精准判断力以及对创新的高效执行力和无限潜力,以脱颖而出之势独领风骚。不久前,时隔6年再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多家民营车企负责人参会并发言,出镜率相当高,站足了C位。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在自主创新与科技突围中的步步为营。作为经济发展、自主创新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民营车企凸显中国科技创新的突破和韧性。中国设计、中国创新正从燃油车时代的 “非主流”逆袭为智电时代的“颠覆式引领”。层出不穷的中国汽车创新和设计在彰显品牌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同时,也在全球汽车舞台大放异彩,与全球设计创新共振、与“全球审美”深度链接。

作为中国汽车原创设计坚定而执着的探索者,吉利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发展轨迹,更像是中国汽车设计发展的一个缩影:凭借多年的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吉利的设计正蜕变成以全球化视角推动中国汽车设计向新的关键力量。吉利积极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以长期主义思维去创新、突破,用持续积累、不断增强实力,助力中国汽车设计成长为在全球审美之路上越拓越宽的先锋、主力,并推动中国汽车设计从追随者逐步转变为智电浪潮下的引领者。

设计即战略    

日前,吉利旗下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迎来了正式发布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有人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吉利有必要推出银河吗?在竞争堪称惨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银河能占有一席之地吗?现在,这些问题有了肯定的答案。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银河靠着过硬的产品实力和设计创新力,打赢了这场艰巨的硬仗。

图片

数据显示,从品牌序列正式发布至今,吉利银河系列累计销量达到49.4万辆。其中,吉利银河E5上市仅20天,交付破万辆,2024年上市5个月累计销量突破7.7万辆;吉利银河星愿上市80天交付破5万辆,2024年上市3个月累计销量突破5.2万辆;吉利银河星舰7 EM-i上市13天销量突破1万辆,2025年开年吉利银河1月销量达到93545辆,同比增长超134%,实现翻倍增长。当市场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卷价格卷到底线持续下探之时,吉利银河能够斩获这样的成绩更为难能可贵,面对这种“内卷式恶性竞争”,成就“银河速度”和“银河规模”的关键是“高质优价、质价兼顾”的产品策略,也是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开年致辞中的那句“唯有坚定地向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奔跑,无问西东,以创业者精神,才能开启百万银河时代!”

图片

销量是用户和市场对产品认可最直观的表现;销量也是检验设计是否成功的客观标志。一款贴合用户需求的热销产品,一定离不开设计的托举。成功的设计就像是贯通整个品牌和产品的中枢神经,将用户需求、品牌价值、创新理念、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成本效率、市场销量等各环节串联,并在之间不断探寻更完美的平衡。“决定一家企业、一个品牌设计竞争力的要素有三个,第一是品质,包括设计的品质和产品的品质;第二是成本,不计成本的设计谁都会做,一味地堆砌并不可取,成功的设计一定是将用户需求与成本实现更精准、更完美的兼顾;第三是效率,成功的设计一定能带动围绕产品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降本增效。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设计力=设计品质/(成本+效率)X美等其他要素。”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全球设计负责人陈政说。如此量化的公式,用在衡量与感性、与浪漫更加强相关的设计领域,似乎给人感觉有些“格格不入”,但吉利正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优秀的汽车设计与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实践中实现“最佳兼顾”。

图片

银河系列的热销,也在印证,设计正成为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优秀的设计,“情怀与市场”是可兼得的。吉利对汽车设计和创新有着深刻的领悟,在吉利眼中,面对全球竞争,设计并不是单纯的以“短平快”的战术只做一两款爆款产品,而是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将设计上升到战略层级。

“设计即战略”思路,正是吉利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机遇和全球市场竞争挑战的敏锐洞察,也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在智电时代转型、中国汽车设计与创新趋势的精准把握。谈及设计战略的意义,在陈政看来:“设计是品牌最好的翻译官,设计是品牌最强的驱动力,而原创是所有品牌的刚需。设计,不止于造型,而是限于时代的想象;设计不是被动的应对当下,而是主动掌握未来的长期主义。未来,一定是以企业战略的高度,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去创新,去突破,找到商业制胜的关键因素。设计,必将升维。”

探索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    

把设计视为战略的吉利,对中国原创设计的追求和探索与生俱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原创设计的执着也成为支撑吉利在汽车设计领域不断进化的动力。时至今日,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维度,吉利再次以行业先行者的姿态,汇集产学研媒跨界资源,开创性地开启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以行业引领者的大局与担当,助力 “中国设计”与“全球审美”深度链接与融合。

图片

2023年,吉利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首次提出“中国汽车原创设计新范式”的概念;去年,《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二版)》正式发布,在全球视野下,以第一版为基石展开了进一步深化,补充完善了中国汽车设计研究体系。同时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兼具全球视野与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在“Made in China”向“Designed by China”的转型征途中镌刻下浓墨重彩的关键印记。

对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吉利设计有着怎样的思与辨?对此,陈政将吉利探索中国设计未来之路的10年计划与整个行业共享,也道出在不同阶段对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发展模式的判断。“第一阶段,百家思齐。这一阶段需要用三年时间,吉利设计也联合学术界从源头去探索什么是中国文化,争取能够突破只可意会的审美壁垒,以自然真实之形顺应事物之本,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可用的体验。第二阶段,破壁和美。在理论沉淀之后,我们希望再踏踏实实的用三年时间去推动更加广泛范围的社会实践,用印证和检验的量变去引发整个理论思想的质变。第三阶段,弘潮共鸣。当我们走入到第三个阶段的时候,前面已经经过实践验证,经过六年的迭代普及留下来的这套理论和经验,那时候也许可以被称作是真正可以被应用的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

坚持中国原创设计,以长期主义思维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这是增强中国汽车设计全球话语权、助力中国汽车从容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之举,刻不容缓。吉利以“大担当、大格局” 甘愿花费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专注去做这一件事,为中国汽车设计融入“全球审美”、引领“全球审美”不惜余力。

图片

回头看,2024年,吉利银河系列推出了一系列设计出色的产品:其中E8根植于吉利汽车的文化母体杭州西湖,带来了智电时代的涟漪美学,也开启了吉利汽车银河系列全新的设计语言;截止目前,银河E8已获得IDA设计奖、iF设计奖、MUSE设计奖铂金奖、红点奖、意大利A铂金奖等多个国际设计大奖。吉利银河E5的全球上市,凝结了中国人“和”的智慧,以“中国设计•全球审美”走向世界找到全球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上市后迅速赢得市场认可,成为现象级产品。吉利银河星舰7 EM-i的全球首秀,从2400年前的《考工记》中汲取“工必有意”的设计思想,将美的事物映射到器物本身,同时回归到对功能与安全诉求的本质,集对设计和品质“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追求于一身。

这一系列产品,从设计的角度踩稳了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三步走”的第一年,全年在产品实践、理论深挖、审美溯源三个维度同步发力,以相辅相成的螺旋式的发展,开启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探索。可以说,每一款车都在理论付诸以实践,又从实践中修正理论。

“中国设计”与“全球审美”高频共振    

按照吉利的设想,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不仅要强化中国汽车的设计竞争力,更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汽车设计的理念和智慧,将能够体现中国汽车品牌价值、品牌自信的“中国设计”与“全球审美”展开更充分的对话、融合与互通。

图片

当“中国设计”在众多行业和领域迅速崛起,当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创新高地,在“全球审美”中,“中国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搭建“中国设计”与“全球审美”深度链接的桥梁,吉利目前已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四大设计中心,汇聚了来自全球,超过20个国家地区,近1000位顶尖设计人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分时区,汇聚一堂,协同创新,一同为“中国设计 全球审美”并肩而战。于是,“中国设计”与“全球审美”的历史性对话也在层出不穷地展开,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实现着“中国设计”与“全球审美”的碰撞和高频共振。

在中国汽车产业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当下及未来,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以大格局、大视野、大智慧构建的逐渐完善、逐渐丰厚的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不仅成为助力中国汽车设计在“全球审美”道路上越拖越宽的先锋,更是向全球彰显中国汽车自信、中国设计自信、中国创新自信、中国文化自信的闪亮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