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定义汽车:从陆地到天空,车企抢占“智”高点
9月6日2时30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3个轨道面,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10星方式成功发射。包括第二颗“吉利银河号”卫星在内的10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所有卫星状态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至此,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已有3个轨道面共3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实现了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并正式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
几乎同时,据外媒报道,社交媒体X用户和特斯拉观察者greentheonly在位于加州伯班克(Burbank)的华纳兄弟工作室附近发现,特斯拉的数据收集活动有所增加,特斯拉在加州其他地区的数据收集活动也在增加,如附近的好莱坞餐厅和超级充电站建筑工地,以及旧金山和湾区的一些地区。
两条看似并无交集的车企新动态,实际一则聚焦于数据传输,一则意在数据收集,都剑指智能驾驶时代的核心武器——数据。
发射卫星 数据信息从天而来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由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建设并运营的全球低轨通信星座,星座服务覆盖从中低速到高速宽带,满足大众消费及各类行业应用的需求,可为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直连卫星赋能,以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全面提升用户出行体验。
车企为什么要发射卫星?卫星又如何赋能智能驾驶?这是很多人发出的疑问。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网络连接的可靠性是影响产品功能安全的核心指标。由于当前车载导航需要连接4G或5G的蜂窝移动数据,一旦车辆行驶到信号不佳的地段或无人区,都无法进行精准导航或获得地图数据。而此时若车辆遇险,更无法求救。
显然,卫星通讯对于行驶在无人区或偏远地区的驾驶员而言非常有用。与车辆安全相关的问题是车企最重视的,也是用户更乐于为车辆付出的溢价。
通过卫星通信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车机系统向任意手机的联系人发送短信,分享自己的位置或发送求救信息。当车辆端发送一条短信后,手机端就能收获一条包含车辆精确位置的信息,通过点击短信内的链接,用户还可以对车主回信,或查看精准位置。
目前,车载卫星通信功能已率先在吉利旗下极氪、银河智能电动产品上实现量产搭载。在无地面网络覆盖或地面网络受损的情况下,用户依然可通过车机收发卫星消息,实现安全出行“永不失联”。此前,吉利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期间,为近2000辆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提供了星基高精定位服务,实现了车辆精准管理与调度,有效提升了亚运会智能出行水平。
当然,如果仅用于位置共享和发短信,对于近地轨道卫星网络来说就有点大材小用了。如果时空道宇的卫星通信能够在分享位置的同时,发送车辆受困的周遭环境信息,对于救援而言就有更大的帮助了,也会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
事实上,吉利的卫星通信网络在远程数据传输服务上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业内人士指出,车上乘员的设备如果也能通过热点与卫星连接,以便让用户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实现互联互通,将能构成相比较其他汽车产品独一无二的体验,也将真正帮助吉利汽车在智能网联新战场中胜出起到关键应用。
“数据定义汽车”正流行
无论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还是应用,“数据定义汽车”正在取代“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流行的新观点。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刘宇曾谈及,这是一个数字定义汽车的时代。没有数据,用户对于车企是模糊的,车辆开发定义也是模糊的,无法做到精准清晰。数字化所带来的趋势因素会影响车企解决方案的制定,未来汽车将成为承载海量数据的搜索引擎,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会结合用户特性,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信息订制。
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赵福全也曾说,“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是数据,也是汽车能够不断进化的DNA。智能汽车的进步,并不是车本身进步了,而是软件使硬件升级,通过数据让汽车进化,老车型由于不断地生产销售,不断地更新数据,不断地再开发,最后也会开新花,这才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
事实上,国家层面也强力支持车企在智能驾驶时代丰富数据来源。7月2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支持车企和服务单位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数据众源采集。
通知鼓励地理信息安全应用探索,并要求有关地方依托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支持车企、服务单位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数据众源采集、实时更新、在线分发、安全传输等技术路线,为智能交通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机遇。
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金永生指出,未来是车辆网和互联网融合的时代。各个终端,包括车机、手机、家居生活、办公的数据最终将是“一网四端”云化,互联互通化,并不需要额外收集,所以在手机通讯终端、办公电脑、智能家居等方面有布局的车企会占有一定先机。
但要明确的是,数据是基础,所以销售规模是重要决胜点。一方面,销量大,利润规模才大;另一方面,销量大,保有量才大,车辆和车主数据才丰富。更丰富的数据来源打造更庞大的数据资源,但量大不善于分析,不见得占得到便宜。数据量是否有典型代表性,是否有很好的数据抽象模型和分析应用技术才是数据定义汽车的根本。
丰富的数据来源首先要合规
汽车的智能化迭代离不开数据的采集和利用,而大量的实践表明,低精度、低质量的数据应用范围极其有限,大多数时候都“沉睡”在硬盘里,在占用存储资源的同时,没有任何业务利用价值,高精度高质量的数据是打造“千人千面”智慧化方案的关键。
车企需要更丰富的数据采集维度和更高效的数据利用,驱动功能迭代、提升用户体验,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车路云一体化”的政策利好,或是丰富车企数据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北上广深等多个大城市纷纷上榜。
“车”是越来越智能的汽车;“路”则是道路的智能化升级,例如路边越来越多的摄像头、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它们可以将对道路环境的感知转化为数据;而“云”则类似于一个“中控台”,可以通过计算数据来帮助城市管理者实现交通调度。
“路”越来越智慧,它可以把实时的交通环境及车辆数据上传至“云”,然后“云”再把相关信息发送给每一个在路上行驶的车,甚至是任何可移动的智能设备,比如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低空无人机等,而这些交通数据可以让车端实现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金永生分析,车路数据互联互通,本质上是数字城市、数字国家、数字地球的一部分,这将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数据赋能和安全防护服务。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值得高度关注。眼下,汽车行业的数据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因此数据采集的源头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尤其一些数据收集平台更应该受到严格监管。
他表示,随着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作为数据资产的惟一主人,车主可以选择是否上传以及上传哪些。目前国家新能源运行平台强制上线的也是仅和安全相关的极少数字段,未来这些数据的权利也会最终交回给用户。当车主拒绝上传数据时,车企并不能获取任何车辆相关数据,所以车企和车主之间还需要探索共赢互利的数据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