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的未来在哪儿?听听长安马自达怎么说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自主品牌势如破竹的当下,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似乎不妙,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市场份额从长期保持在60%以上,到如今已下降至42%。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品牌更是被边缘化,市场份额仅为7%。残酷的现实正在不断表明,合资品牌在华已陷入一场“生存游戏”。
然而,长安马自达EZ-6的出现,给身处困境的合资品牌提供了一个“救赎”的全新思路。这款基于全新合资模式打造的新能源B级车,是第一次真正依托母公司双方的强项,基于独立的合资公司所开发的完全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第一次在合资新能源汽车领域树立了全新的价值标准,第一次以强有力的产品吹响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反攻号角。以EZ-6为载体,长安马自达作为一家合资企业,真正实现了双方母公司对合资企业的深度赋能,由合资企业自己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走出了一条合资企业自主发展的新道路,生动勾勒出了合资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 看全球
合资品牌蓄力反攻
在对合资品牌的一片唱衰声中,长安马自达第一个站了出来。这基于其对于合资品牌未来前景的强烈信心。
“如今在讨论合资品牌的未来时,很多悲观的看法认为,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背景下,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出路,其在中国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只有出口国际市场才具竞争力,这或许是合资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们认为,合资品牌如果在中国市场‘打不好’,那么在全球市场同样无法参与竞争。这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外溢’,也是长安马自达集中日母公司之力推出EZ-6的初衷。”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邓智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
汽车市场发展至今,只有有竞争力的全球化产品才能充分占领用户心智。而在邓智涛看来,开发一款全球化产品,中国市场一定是核心市场,因为目前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的汽车品牌,比全球任何一个汽车市场都要多,竞争的激烈程度,比全球任何一个汽车市场都要强。“合资企业如果想应对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中国市场是桥头堡,而由此产生的竞争‘外溢’,将会形成强烈的全球效应,因此我们在开发的EZ-6时,首先希望把中国市场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手。”邓智涛说。
那么,合资品牌还能做好中国市场吗?这是如今很多人的疑问。很多合资品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进行了诸多开创性的尝试。从大众官宣入股小鹏,到丰田宣布与广汽达成合作,再到东风本田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各种模式层出不穷,但大多数合作中,产品落地的时间都要到2026年,只有长安马自达能做到在今年年内迅速推出量产车型。这也是长安马自达对于合资品牌发展抱有强烈信心的原因之一。“当合资企业认识到智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从态度和理念上发生根本转变时,合资企业还是有优势的。”邓智涛说。
他认为,合资品牌的市场优势,来源于其多年来的深刻积淀。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3个阶段,一是技术升级;二是产品规模化升级;三是品牌升级。“到品牌升级的第三阶段,恰恰是合资品牌的优势所在,合资品牌在品牌运营与营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特点。”邓智涛说。在他看来,即使在目前这种严峻形势下,合资品牌依然有很好的反攻机会。
首先,合资品牌拥有良好的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汽车是个长周期产业,依托全球市场,短期的困境对合资品牌来说不足以构成致命的威胁。像马自达这样的车企,有超过半个世纪以上的全球市场运作经验,经历过多次危机的磨练,也因此形成了长周期的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合资品牌正在积极转型,轻装上阵,通过重组、合并,抛掉一些低效产能,释放自身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而更好地组织下一次的进攻;再次,合资品牌已经开始重新认知,重新审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从意识上进行根本的转变,积极拥抱中国市场。
而从整个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发,合资品牌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EZ-6作为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开创性产品,如果在销量上能有好的表现,不管是对整个产业发展,还是对双方母公司,以及对地方政府来说,都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邓智涛说:“以往的合资模式是以市场换技术,带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企业培养产业链。那么在未来,我们也希望国内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体系能够反哺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营养’。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在于多少个品牌获得了成功,而在于整个产业链能不能均衡发展,“结”出更多合资品牌的‘花’。”
坚定转型 果断行动
长安马自达领合资品牌之先
在合资品牌的奋起直追中,长安马自达无疑是“先行军”。从2022年三季度立项至今仅仅24个月,产品就即将落地,长安马自达在EZ-6开发的全过程中显示出的能力和速度,引领合资品牌之先,证明了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转型的坚定决心和独一无二的行动力。
对于此次转型,长安马自达的中日双方母公司都空前重视,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双方高层多次沟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和变化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高频的沟通带来的是马自达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深刻认识。今年7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带队前往马自达,双方高层共同确定了长安马自达的中期规划——2027年整体销量达到30万辆,其中90%的产品销量都来源于新能源产品。足见双方母公司对支持、推动长安马自达新能源转型的坚定态度。
双方母公司对于对方核心技术的极大认同,同样也推动了长安马自达新能源产品开发工作的迅速开展。马自达方面高度认同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的地位和技术实力,因此在EZ-6这款产品上全方位运用长安的三电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架构。同时,长安汽车也非常认可马自达在设计、操控、品质、安全层面的能力。基于此,EZ-6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分工明确。操控、设计、品质工艺上由马自达团队主导,三电和智能化则由长安汽车团队负责。“可以说,EZ-6是在长安马自达双方母公司高度认同、高度契合下生产的产品。也正是双方母公司相互之间高度的认同度和协同度,才有了长安马自达开创性的合作模式。”邓智涛说。
合资双方高度协同,也为长安马自达研发团队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充分土壤。通过EZ-6,长安马自达的自主研发逐渐形成一个团队,沉淀一套流程,从而产生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方法论和质量标准及验收体系。“通过整个流程体系的沉淀,未来在我们的第二、第三、第四款产品上,会用长安马自达的流程来管理现在产品的开发。没有长安也没有马自达,只有长安马自达,我们相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邓智涛说。
比肩自主 傲视合资
EZ-6引领合资新能源汽车风潮
作为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阵营中,首款基于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开发的轿车,长安马自达EZ-6的成功可以预见。这也是邓智涛喊出“做合资第一新能源品牌”的底气所在。
在记者看来,EZ-6的成功首先是模式领先。这款车型集长安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强大实力与马自达在设计、操控、安全领域的深厚造诣于一身,集合了两家车企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是两家百年车企全面深化合作的核心成果,代表了中国汽车市场“合资2.0”的全新发展。
其次,实现了汽车品牌DNA的传承与创新。它不仅继承了马自达品牌的驾控乐趣和魂动设计精髓,还深度融合了中国特色的智能科技,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体验和价值感受。这种集品牌基因与市场需求于一体的产品创新,树立了合资新能源产品的新标杆,引领行业趋势。
再次,是在产品层面创下诸多“第一”,同时应用了全球领先的中国供应链的优秀产品。该车具备合资品牌的品质和品控,在马自达全球最佳工厂之一的长安马自达工厂生产。更重要的是,EZ-6还具备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比如,这款车是中国市场上合资新能源产品中第一款搭载增程动力的车型;第一款配装零重力座椅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轿车;全系标配自动泊车、循迹倒车、语音泊车、远程泊车等智驾系统,有些功能未在其他合资新能源车型上出现过。
从供应链角度来说,EZ-6也采用了很多国内优秀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如3C电池来自宁德时代,智驾系统采用长安科技研究院的最新成果,未来将不断进行OTA升级。
可以说,EZ-6既有合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造车底蕴和工艺,同时也配备了完全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从而创造了合资新能源汽车全新的价值标准。“造车新势力品牌在没有深厚技术沉淀的情况下能够推出好的产品,我相信,在长安和马自达这辆家百年车企的支持下,长安马自达推出好产品也不会那么难。EZ-6的产品实力和超强竞争力,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邓智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