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特货公司引领铁路商品汽车运输革新,驱动绿色物流新时代——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发展纪实
在快速发展的铁路现代物流体系中,铁路商品汽车运输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成为连接生产、供应、销售三大环节的坚实纽带。中铁特货公司作为这一领域的牵头企业,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前瞻性战略布局,使其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时间回溯至2005年,特货公司抓住国家乘用车制造业在全国全面布局、迅猛发展的态势,乘着722辆成功改造的JSQ型商品汽车运输专用车,迈上了商品车物流市场的新赛道。“自2007年4月1日起,小汽车铁路运输由特货公司负责承运,特货公司承担相应的承运人责任。”这条由原铁道部下发的文件新规为特货公司在铁路商品车赛道奋勇前进吹响了冲锋号。2009年,特货公司针对主机厂需求,全面开启商品汽车仓储基地建设。“在建立基地初期困难重重,大家都不知道完整组建一个货场需要什么……”一位特货公司退休职工回忆起基地建设时仍忍不住感慨道。2010年8月,特货公司自主建设运营、自主使用管理的首家直属商品车物流基地——郑州圃田物流基地成功创建。随后,西安新筑、武汉吴家山、上海闵行等物流基地相继建立,逐步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三级特货商品汽车物流基地网络,为构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实施重点项目“大攻坚”行动,迈出市场挖潜提质“最先一公里”
敢啃“硬骨头”,齿尖才能锋利;敢趟“深水区”,躯体才能直挺。在特货公司商品汽车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点不断,考验不停;探索未休、攻坚未止。
坚持精准施策,打好重点阶段“突破战”
起步探索阶段,特货公司从客户需求出发,创建并完善了具有铁路特色的商品汽车物流模式——“库前移”模式,将主机厂销售成品库转移到铁路新建的物流基地,不仅使主机厂更加贴近市场,同时为铁路带来营业收益。2012年,特货公司商品车年运量突破百万大关,2015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步入国家5A级物流企业行列。
黄金发展阶段,为满足增量需求,特货公司主动实施“一企一策”,针对五菱项目增量情况,充分利用安徽芜湖、山东菏泽等库区均衡运量、提高运能;瞄准一汽项目新工厂投产契机精准营销,实现运量、线路双增……特货公司以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于202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掀开了特货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发展瓶颈阶段,面对新冠疫情、“芯片荒”、商品车物流长运距货源趋于饱和等考验,“中短距离营销9项措施”、国际联运市场开发等战略计划接连提出。国内疫情爆发期间,特货公司不等不靠,引导商品汽车物流运输业务向更广阔的中、短运距离运输市场的延伸,大力开展商品车铁海联运出口运输,成功扭转汽车物流运量完成情况不理想的被动局面。
坚持数智赋能,打好信息建设“升级战”
“以信息化为核心,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特货信息化建设队伍始终拼搏奋斗的目标。特货筹建之初,9000辆特种车的运输组织、车辆追踪、货票收入、车辆检修等信息的收集管理成了公司正常运转的一大难题,经过广泛调研、深入分析,《铁路特货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成功编制并顺利启动建设。多年来,特货商品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迭代升级,以最初的特货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为起点,逐步建成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物流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40余套信息系统,为推动铁路商品车物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信息化支撑能力。
坚持绿色理念,打好低碳发展“持久战”
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和实施,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和“双碳”行动实施为特货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铁路特种货物物流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4年起,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为特货公司打造绿色供应链提供了新的机遇。
》》》实施创新驱动“大培育”行动,走好技术服务保障“中间一公里”
随着商品车业务不断拓展,特货公司紧跟市场需要,紧盯运输生产各环节,多措并举提高基础服务保障水平。
突出装备升级换代,与时俱进增强“驱动力”
遵循“大容积、大载重,轻量化、无人化、智能化、谱系化,性能可靠、性价比高和节能环保”的装备发展总体思路,特货公司大力开展新装备研制储备,已研制开发8代产品。J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是我国首次采用70 t级铁路货车技术平台配置的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满足了SUV、MPV等型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凭借安全性高、适应性强、运输量大等优势,特货商品车运输专用车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突出技术优化改进,真抓实干增强“内动力”
保证装卸安全、提高装卸效率是考验特货业务水平的基础关卡。特货公司坚持在原有装卸站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创新研发了升降式双层站台、动力轮式爬梯新型商品汽车装卸设施设备,装卸作业效率明显提高。为确保商品汽车装卸作业安全,公司分层级多次修订装卸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关实施细则,以高水平业务技能服务高质量特货发展。
突出智慧物流建设,创新载体增强“渗透力”
智能化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必经阶段。特货公司于2023年开启RFID系统建设工程,与18家主机厂及物流公司完成了数据自动交换。今年以来,特货公司将无人机空间飞行灵活性、RFID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视觉目标检测技术相结合,积极开展无人机智能盘库试验试飞,有力推动了商品车物流基地自动化和智能化。
》》》实施协同发展“大升级”行动,冲刺企业互动共赢“最后一公里”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多年来,特货公司积极争取国铁集团的支持,深化与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铁路商品车运输品牌。
抓“运输提效”,车辆调度“系统化”
“最初的调度工作靠的是一支笔、一把尺、一张纸和几部电话。”年长的调度人员这样描述。随着特货改革与发展,依托发达先进的铁路网和全路调度指挥系统,特货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六纵三横”商品汽车运输通道、班列线的作用,开行稳定、快捷、准时的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班列,整列运输达到特货总运量大幅提升,为提高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抓“融合提质”,协同运输“一体化”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国企改革提出铁路物流资本经营总体要求,特货公司按照“业务+资产+资本”协同经营发展理念,创新物流平台化经营模式,加强与其他大型企业在业务、管理、技术、市场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专业的铁路公司运仓配一体化线下物流服务平台,积极与金融企业、新能源企业等研究配送装备置换更新模式,合力打造了商品汽车“门到门”低碳绿色生态。
抓“互补提能”,资源共享“常态化”
特货公司持续完善与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对接、设施联通等功能,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对物流全过程进行集中统一指挥。同时创新市场营销新模式,借助国铁汽车托运平台大力开展在用车托运业务,面向旅行社、租车公司、物流企业等开放合作推广,建立全程协同、在途服务、合作共赢的机制。随着在用车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全面提升,“汽车坐上火车走”逐步成为了特货“名片”。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特货公司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服务国家“碳中和、碳达峰”行动,大力发展商品汽车“公转铁”业务,以久久为功的耐力与发展创新的改革劲头,不断深化铁路特货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在助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贡献特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