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全新电动品牌,看本田如何讲好电动化中国故事
4月16日,本田正式发布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全新电动品牌“烨”,三款车型全球首发。其中,烨S7和烨P7两款纯电动SUV是品牌首批车型,分别由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投产,将于2024年底上市;轿跑烨GT CONCEPT的量产版则计划2025年上市。根据规划,到2027年,烨品牌将推出六款新车;到2035年,本田在中国市场将实现100%电动化。
中国市场专属品牌与架构
这是继2021年10月,本田中国发布纯电动车品牌“e:N”后,进一步加码电动化的标志性举动。根据官方的解释,“烨”意为“璀璨、闪耀”,旨在“让驾驶者能够尽情享受驾驶的乐趣,释放内心深处的渴望,让每个人的个性都能闪耀,激发本真。”或许,这也寄托着本田对于未来能够在中国电动汽车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希冀。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役常务、中国本部长、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五十岚雅行强调,此次本田中国发布的全新品牌“烨”,是完全以中国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品牌。据了解,烨品牌由本田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使用专属于新一代纯电动车的全新“H”标识,展现了本田在中国加速电动化变革的决心。
除了全新标识外,包括此次亮相的三款车型在内,烨品牌车型基于本田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打造。相比于“油改电”的架构,纯电动车专属的W架构优势明显。
具体来看,W架构搭载“三合一”高功率驱动电机和一体化压铸全铝外壳的大容量、高密度电池,采用分体隔离式电池冷却系统,实现电池舱与冷却舱完全隔离,避免碰撞时液体泄露导致电池短路,保护电池安全。W架构提供单电机后轮驱动和双电机四轮驱动两种驱动形式,底盘采用具有高设定自由度的前悬双叉臂、后悬5连杆的悬架形式。W架构还提供高度拓展性的 FoD 服务,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多种不同驾驶模式的选择或专属功能设置。此外,被动安全方面,新车烨S7和烨P7采用高刚性、强韧性纯电动车专用骨架,大量采用高强度钢,其中热成型钢占比超24%,扭转刚性达4万牛米/度。
另外,面对高度智能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本田也在智能化方面下了功夫。烨S7和烨P7配置OTA在线升级,并将 Honda SENSING 360+和 Honda CONNECT 4.0 融入智慧数字座舱,还有先进的主动AI智能技术。
剑指2035年在华全面电动化
在外界看来,日系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普遍走得有点慢,但事实上,本田其实是转型较为积极的一家车企。早在2021年4月,三部敏宏开始执掌本田时,就宣布到2040年完全停止销售新的内燃机汽车,并使得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达到100%。本田由此成为日本首家公开表态“禁燃”的汽车制造商。
在本田的电动化战略中,北美、中国、日本三大核心市场地位较重。其中,在中国,本田的目标是到2035年,使得纯电动车销售占比达到100%,较其全球目标提前五年。为此,2021年10月,本田发布在华电动化战略并推出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不过,令其失望的是,无论是东风本田的e:NS1,还是广汽本田的e:NP1,在上市后都没有掀起太大水花。对此,本田也做出了一些改变,新车东风本田e:NS2、广汽本田e:NP2将在年内上市。同时,东风本田还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灵犀,首款车型灵犀L也将在年内上市。
从此次发布的全新品牌烨来看,其中国专供的意味非常浓厚。无论是借助专属品牌,还是本土研发架构,本田都希望能把握住中国消费者的脉搏。另外,为了加快产品投放步伐,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选择与中国供应商合作,本田也包括在内。五十岚雅行透露,目前本田正在从不同零部件方面,与中国供应商展开不同程度上的合作。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烨品牌供应商有:宁德时代、华为、航盛、科大讯飞等,都可以说是各领域的头部供应商。
当前,随着本土消费者对电动化及自主新能源品牌的认可度快速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不断攀升,而在电动化时代,传统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优势逐渐弱化。面对国内车企的全面深度竞争,加快电动化转型成为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必然选择。烨品牌的发布,是本田在中国电动化领域的又一次大力尝试,而它能否挽救本田在华颓势,成为本田新的增长极,还要静候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