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专项验证品牌发布,2025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发布暨交流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25-04-25· 中国汽车报网 张冬梅 编辑:刘晓烨
张冬梅 编辑:刘晓烨

近日,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在上海举办“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发布暨交流会”,研讨新能源汽车电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趋势,交流新能源汽车电磁、充电、热管理等关键领域验证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发展注入新动能。

业内首个聚焦电安全报告发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华表示,作为中央企业,中汽中心以“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车强国建设”为使命,立足于独立、公正、第三方的行业定位,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行业平台优势,面向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目标,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业内首个聚焦电安全的《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年度报告(2025)》在会上发布。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就已经量产上车,为行业发展留下了潜在安全风险隐患。值得一提的是,“高压大功率快充”、“组合辅助驾驶”、“极限驾驶”、“汽车雷击”等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验证项目,被首次列入到《报告》研究范围中,相关测试指标普遍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

《报告》介绍了涵盖充电安全、电磁安全、功能安全、高压安全、电池安全、消防安全六个维度的NESTA电安全技术验证体系,为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撑。通过NESTA验证的车型,可以说是电安全“六边形战士”。

会上,2025年首批新能源汽车电安全评价结果对外发布。具体来看,星舰7、iCAR V23、星纪元ET增程版、星纪元ES增程版、与众06、问界M8增程版、汉L、零跑B10、领克900共9款车型获得2025年首批“NESTA六维电安全证书”。

完善细分领域电安全验证体系

针对电磁安全、充电安全与品质、热管理品质等专项领域,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在会上发布了“汽车电磁防护技术验证(EMTA)”、“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技术验证(CCTA)、“高品质充放电技术验证(Premium Charge)”、“高品质热管理系统技术验证(PITMS)”等验证品牌。

其中,电磁安全领域,我国道路电磁环境复杂程度远超欧美现行标准,存在超100种复杂电磁场景,复合场强高达140V/m,远超行业标准的30V/m。对此,汽车电磁防护技术验证(EMTA)重点开展辅助驾驶电磁安全、整车电磁安全、人体电磁健康三个方面的验证工作,从而有效验证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准确排查电磁干扰问题,并为座舱电磁安全提供专业评估。

充电技术领域,面向整车企业及充电桩企业,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推出CCTA及Premium Charge两套验证品牌,覆盖从基本的安全性、兼容性到极限充电等不同维度评价级别,为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热管理领域,针对纯电及混动(含增程)两种动力系统,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推出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高品质热管理系统验证体系PITMS,从热安全、舒适性、功能安全、能耗四个维度全方位客观验证热管理系统性能,兼顾极端工况安全与驾乘舒适体验,并对全场景下的系统能耗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赋能海外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助力中国汽车出海,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与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达成合作,在充电技术、电驱电控、能源系统等方面,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建技术标准,启动电安全技术验证跨国互认计划,实现“一测双证”,助力中国车企出海效率提升。

此外,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还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股份星途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并现场签约,共同合作推出针对新能源车型的“组合辅助驾驶险”、“电安全专项险”等创新保险产品,助力行业破解保险痛点。

“NESTA、Premium等系列验证品牌推动行业从‘合规性测试’向‘品质化评价’跨越,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总经理高继东表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