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锚定“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合肥产业高地

发布日期:2025-03-13· 中国汽车报网 张雅慧 编辑:刘晓烨
张雅慧 编辑:刘晓烨

当前,安徽汽车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不断提升,正加快从“汽车大省”向“汽车强省”转变。汽车产业是安徽制造业的亮眼“名片”,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是全国汽车产量第二大省,同时也是汽车出口第一大省。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合肥是全国唯一集新能源汽车‘换电’‘双智’‘车路云一体化’等四个试点于一身的城市,我们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构建‘车芯屏智’‘车能路云’的新能源汽车融合生态,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让更多‘中国智造’驶向世界舞台。”

今年他带来建议,把合肥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罗云峰表示,“我们将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安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高质量发展锻造硬核支撑。”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产业链思维,常态化召开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和龙头企业供应商大会,推动“车芯屏智”协同发展。一方面,聚焦“芯车协同”,组建安徽省汽车芯片联盟,组织开展20余项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完成16种零部件、23种芯片的协同验证;另一方面,聚焦“智车协同”上,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星火大模型嫁接整车企业“智能座舱”产品。

正是在这样的积极推动下,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6万辆,同比增长84.5%,出口量增长3.2倍。合肥这座充满活力的“科技之城”,正以迅猛之势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加速前行,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合肥汇聚了6家整车企业,形成外资巨头、造车新势力与自主品牌多元化矩阵,实现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合肥坚持“整车为王”理念,已实现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通过“以整带零”的方式,已培育出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在产业融合方面,合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优质资源有机整合,前瞻布局新技术、新产品,着力破解产业链堵点卡点。近年来,合肥坚持产业链思维,常态化召开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和龙头企业供应商大会,推动“车芯屏智”协同发展。一方面,聚焦“芯车协同”,组建安徽省汽车芯片联盟,组织开展20余项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完成16种零部件、23种芯片的协同验证;另一方面,聚焦“智车协同”,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星火大模型嫁接整车企业“智能座舱”产品。罗云峰表示,未来,合肥将锚定“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加速向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迈进。

“我们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坚持用场景为企服务,并以场景创新提升合肥城市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从‘给政策’到‘给机会’的转变,加快培育新动能。”罗云峰表示,未来,合肥市将锚定“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加速向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迈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