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首部!《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1.0》重磅发布

发布日期:2024-04-30· 中国汽车报网 张奕雯 编辑:刘晓烨
张奕雯 编辑:刘晓烨

人类对“飞天”总有着超越时间和种族的执着。千年前,飞天壁画在敦煌诞生,耀眼了整个大漠;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在美国完成试飞;1917年,“飞行汽车之父”柯蒂斯尝试研制人类第一款飞行汽车……从“如何上天”到“怎么既能跑又能上天”,人类对飞行汽车的追求就此开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产业新赛道。4月28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春季会议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业内首部飞行汽车战略性研究成果《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1.0》(以下简称《白皮书1.0》)。

飞行汽车 大有可为

据介绍,《白皮书1.0》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发起,项昌乐院士等任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任主编,60余位行业专家共同参编。

会上,张扬军就《白皮书1.0》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白皮书1.0》秉承科学性、开放性的原则编制,内容涵盖飞行汽车发展概述、战略意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瓶颈、飞行汽车核心技术、未来发展愿景、发展建议等行业关注热点。

根据《白皮书1.0》,狭义的飞行汽车指面向智慧立体交通、具有飞行功能的汽车,是电动化、智能化、立体化的陆空两栖汽车,具备电动(纯电动/混合电动)、垂直起降和智能推进三大基本特征。而广义的飞行汽车指面向低空智能交通和立体智慧交通的运载工具,主要包括陆空两栖汽车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两大类型。

在张扬军看来,从技术和应用场景两大维度上看,当下已迎来飞行汽车“起飞”的契机。首先,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飞行汽车奠定了技术基础。其次,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逐渐涌现。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必然趋势。飞行汽车恰恰满足了从道路到低空的拓展,充分利用低空资源。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仍然稍显骨干。《白皮书1.0》指出,当下飞行汽车产业还面临规则、市场、技术三大问题,在载荷航程、智能驾驶、适航安全等领域存在关键性瓶颈,亟待突破动力、平台、交通三大核心技术。

综合飞行汽车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白皮书1.0》探索性地提出了飞行汽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左右,载物eVTOL开始规模化应用,陆空两栖汽车特殊场景探索应用;到2035年,载人eVTOL开始商业化应用,陆空两栖汽车某些场景应用示范;到2050年,陆空eVTOL即陆空两栖汽车实现大众化应用,成为出行的主导交通工具。

持续发力 构建产业生态

聚焦产业发展状况、关键瓶颈和发展路径等问题,《白皮书1.0》的发布,无疑给正处于发展初期的飞行汽车产业指明了方向。公维洁表示,《白皮书1.0》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在产业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该成果将为我国飞行汽车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据公维洁介绍,自202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工作组成立以来,在主任委员项昌乐院士、常务副主任委员张扬军老师等分会专家与单位的支持下,围绕组织建设、产业战略研究、学术交流等积极开展工作。

在组织建设方面,筹备初期凝聚了汽车、航空、交通、能源等领域的专家、企业和机构成员组成,以推动飞行汽车技术的跨界融合创新;产业战略研究方面,工作组积极开展产业战略研究工作,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启动并推进飞行汽车白皮书的编制工作,通过战略研究提出飞行汽车的发展方向、思路和目标,识别关键路径和重点任务,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指引;学术交流方面,积极组织学术讨论,促进飞行汽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同时与全球飞行汽车研发机构和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公维洁表示,未来工作组还将持续开展行业交流,组织系列行业活动,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并加强与汽车、航空、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推动飞行汽车技术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入研究,启动飞行汽车产业战略研究2.0,提出促进飞行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为再下一步启动3.0即飞行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奠定好基础。此外,工作组还将在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示范运营等方面积极探索,筑好飞行汽车科技工作者之家。

作为电动汽车智能化、立体化的必然发展,飞行汽车自然也引起众多车企的广泛关注。活动现场,中国一汽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丹表示,飞行汽车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为飞行汽车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中国一汽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要求,充分依托实验室力量,整合技术、制造和商业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已联合高校、行业组织深入开展飞行汽车研究,推动飞行汽车相关产品的研发和项目落地。

未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继续联合飞行汽车产业链生态企业和机构,进一步深化开展2.0阶段飞行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充分发挥行业桥梁与纽带作用,共同推动飞行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