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6上市,技术领先比流量泼天更重要

发布日期:2024-04-16· 中国汽车报网 冯英杰 编辑:黄蓓
冯英杰 编辑:黄蓓

一场普通的新车技术发布会,却因对标小米,引发了后续种种事端。这一次,智己L6“出圈”了。

4月8日,智己汽车在上海举办技术发布会,将“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的创新技术和盘托出。但整个发布会成了智己L6与小米SU7的全面对标大会。智己汽车首席执行官刘涛多次出言调侃小米SU7,并在外观设计、智能驾驶、座舱、驱动系统等多个领域将小米SU7作为竞争对手,直接进行参数对比。特别是在介绍电驱系统时,刘涛指出,智己L6超强性能版采用了前、后双SiC(碳化硅)电机,而小米SU7 Max版则采用了前IGBT、后SiC模块的电机。这一说法引发小米公司不满,不到一小时连发三文“怒怼”智己汽车要求其道歉。小米公司表示,小米SU7 Max前后电机均为SiC,智己汽车在发布会上对小米SU7 Max关键参数进行错误标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小米公司同时质疑,“智己汽车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还是有意造谣抹黑”,措辞极为激烈。过程中,刘涛也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致歉,但小米公司并不认可。最终,4月9日下午,智己汽车官方发文向小米“诚恳道歉”,并强调“主观上真的没有蓄意抹黑的意图,无意也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让这场拉锯战暂时休战。
  整个事件的过程,是非已非常清楚。智己L6与“流量之王”小米SU7进行对标无可厚非,出现疏忽也的确不应该。但其万万没想到,小米公司对于这一疏忽的反应是如此强烈,外界甚至有人认为反应“过激”。而作为小米公司,此次“爆发”的目的恐怕有三:一是及时纠错;二是利用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继续推高小米SU7的热度;三是面对竞争对手的“疯狂围剿”,小米公司希望通过这一事件“杀一儆百”。对于智己汽车来说,这一事件也让智己汽车同样获得了“泼天的流量”,即使这些流量中有不少是负面的。
  但遗憾的是,智己L6所搭载的创新技术,却在流量中被淹没。在记者看来,在小米汽车这样的“外来者”的流量裹挟中,行业营销似乎进入一种“失序”的状态,比话题、比流量、比参数、比价格,惟独忘了比创新技术,或者对创新技术的传播力度不够。实际上,如果不论流量仅论创新技术,智己L6比起小米SU7绝对领先。小米SU7只是供应商研发成果的“集成者”,而智己L6才是创新技术的“引领者”。如行业首创的“灵蜥数字底盘”,通过对全车三轴六自由度的整车运动的协同管理,第一次为汽车装上“超级小脑”,能实现“蟹行”与“后轮转向”,从而做到所有对维度动态性能的联调联控,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创科技;再如“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这个号称“行业首个准快充固态电池体系”实际上使用了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够达到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160%以上,从而让智己L6四驱版车型轻松实现超过1000km的续驶里程,同时充电峰值功率达到400kW,仅需12分钟即可增加400km的续驶里程;又如行业首创的DZT虚实空间动态区域追踪技术,实现了交通危险信息的实时追踪并高亮标记及提示。如此种种,是智己L6在创新技术追求上的缩影,这来源于上汽集团在自主研发上的强劲实力。而这都是小米汽车所不具备的。
  希望智己汽车不要被流量裹挟,纠结于那些参数,多从需求出发谈技术创新,那才是传统车企的优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