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扬帆出海要先架桥铺路——访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超罡
编前: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一下跨越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量跃升至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这一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既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因素所致,又得益于我国汽车制造水平的升级、供应链的完善,以及汽车品牌力、产品力的增强,同时离不开从事汽车出口行业人士的努力。为此,本报开辟了“出海汽车人访谈”栏目,聚焦那些奔波于国内外汽车市场,见证我国汽车走出去由弱渐强的幕后推手们,请他们分享自己对汽车出海的真知灼见和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我国汽车制造业水平的快速提升、自主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使得人们对进口汽车的需求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我国汽车出口驶入快车道。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
近日,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超罡在接受《中国汽车报》专访时指出,面对这一振奋人心的成绩,人们欣喜的同时也应该保持清醒。从全球汽车销量来看,丰田以1123.3万辆的销量位居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第1名,比亚迪以302万辆的销量排名第9。相比较而言,中国品牌与跨国品牌之间仍存在差距。而体系建设也许是尽快弥补差距的关键。
坚定信心 强化风险意识
自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下线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在技术上、规模上厚积薄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如今我国新车产销量不仅连续15年坐稳世界第一,汽车出口量也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世界第一的突破。
在顾超罡看来,中国汽车品牌逐渐走向世界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表现之一。首先,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中国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市场对中国品牌、中国标准、中国质量的认可度逐渐提升。
其次,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逐渐取得回报。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为汽车制造业创造新动能、新优势。借助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了行业标杆地位,形成了价低质高的汽车出口业态。
第三,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技术在巨大市场的锤炼下日臻完善,在产品控制、供应链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稳步提升,不断满足世界市场的多元需求,中国车企始终坚持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在安全性、驾驶体验等方面提供了良好感受。
最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布局下,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汽车行业竞争已不再是车企规模与历史沿革之争,而是汽车产品创新与技术迭代速度之争。全球汽车产业已经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了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相较于国外老牌车企,中国车企历史包袱小,在赛道上更易创新转型,设计理念能够给人以新鲜感,因此受到国外用户关注。
不过顾超罡也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局势错综复杂,地缘因素影响加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贸易壁垒时有增加,对车企的发展造成挑战。在这种格局形成的背后,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而这些变化也直接体现在商业领域中。国际贸易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联,未来商贸领域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不确定性会随之增加。对于汽车行业、汽车企业而言,要坚定信心,强化风险意识,未雨绸缪,更要找准定位,有序竞争,抱团出海,还要加强国际化战略研究,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制定对策。最后是要加强属地化建设,打造全产业链优势,包括售后服务、物流仓储、法务税收、金融服务、政府间协定、行业协会参与等,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全球竞争力。
海外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做强民族汽车工业的决心不会动摇,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导向也不会改变。”顾超罡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将出现回落。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菲律宾、泰国、阿联酋和西班牙。其中,我国对俄罗斯的整车出口90.88万辆,同比增长460.7%。但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依靠俄罗斯拉升对欧洲出口的后劲不足也不稳。从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大国以往的出口经验来看,一般都会经历国内销售为主、海外出口为主和海外生产为主三个阶段。当汽车出口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出于规避贸易壁垒和成本效率等考虑,汽车出口大国一般都会采取全球布局和本地化生产等方式替代整车出口,出口量也会回落并稳定在一定规模。另外,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等非关税壁垒将会常态化;日美两国达成合作,并针对特定国家实施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限制措施;芯片供应紧张等都给我国扩大汽车出口设置了障碍。
针对需要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顾超罡建议称,中国汽车企业应加强属地经营,同时加大产业投资,比如在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投资一些产能合作项目。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随着全球范围内客户对新能源汽车需求越来越旺盛,在我国造车成本优势和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显著。不过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约在16.6万元人民币,约合2.3万美元,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仍然以低端车型为主。
顾超罡表示,我国汽车出口仍处在初级阶段,缺乏强势品牌,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亟需增强出口及海外服务能力建设,以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的全球领先优势。
搭建平台 赋能出口企业
自1998年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向苏丹出口第一批客车开始,双方共同见证了自主品牌引领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全年汽车销量超过9.4万辆,同比增长64%。
随着近年汽车出口形势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汽车出口业务,汽车出口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贸易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这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给中外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着手搭建了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为会员提供全链条菜单式服务,赋能其汽车出口业务。
依托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已获取的18家主机厂的直接出口授权,同时与国内百强经销商集团、大型二手车贸易商、租车公司、网络车商等车源生产方均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车源供给。
同时,平台还依托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40年的业务积累,整合丰富的海外经销商资源、通用技术集团海外五大片区优势及行业协会(CADA、CAAM、中海协)海外资源,从而助力客户更高效地开拓海外目标市场。
2019年,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收购了哈萨克斯坦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阿鲁尔集团为基础,为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近年来,阿鲁尔集团始终坚持推进与中国各主机厂的合作,引进了江淮、捷途、红旗、斯柯达等多个自主和合资品牌落地哈萨克斯坦组装生产。经过几年发展,阿鲁尔集团产销量由控股前的2万辆跃升至逾8万辆,市场占有率从2%提升到43%,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排名第1,产量份额更是占据61%,员工数量从700人增加至近4700人,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汽车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并实现了市场品牌的多元化。基于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阿鲁尔集团在中亚地区的渠道、经验和行业影响力,平台还可额外为客户提供目标市场调研等服务。
接下来,平台将引入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链条菜单式服务,可对国内外两个市场提供供应链金融支持,同时提供多种物流方式以及海外仓服务,实现出口贸易全流程线上化、可视化,提升出口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顾超罡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是车辆出口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它将促进内外融通、资源流动和信息共享,实现出口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各出口贸易环节协同,扩大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渠道,强化汽车出口产业凝聚力,助力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据悉,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将于今年3月25~26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汽车进出口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上线。